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各家壽險公司推展癌症保險已經行之有年,可是一遇到癌末病患送往安寧病房,家屬向保險公司申請癌症住院保險金,賠或不賠的爭議時有所聞。觀察爭議的產生,除了保單條款的定義沒有明確指出「安寧病房住院」是否涵蓋在理賠的認定範圍內,多數人對安寧病房的不了解,也是爭議產生的主因。
瀕臨癌症末期 「安樂死」不是解決良方
通常癌症病患到了生命末期,粗估約有80%以上會伴隨嚴重的疼痛、腸胃或呼吸不適等症狀,而有些醫師或家屬,為了挽救病患生命,選擇直接讓癌末病患接受加護病房的照顧,全身上自鼻胃管,下到導尿管,插了十幾條管子,結果往往只是延長一、兩天的生命。這種情況,不但病患飽受殘酷的煎熬,家屬更需忍受與臨終病患分離的痛苦,於是如何讓臨終病患走的安祥、走的有尊嚴,便逐漸受到國人的重視。
在過去,有人主張用「安樂死」─幫病患注射致死的藥物;或撤除救治設備,以儘速結束其生命。主張「安樂死」的人認為這樣的作法是「仁慈的解脫」、「一了百了」,但不論從法律、道德、宗教或倫理來看都有爭議性。主張給予癌症末期病患及其家屬身、心、靈三方面照顧的安寧療護於焉誕生。
「安寧療護」的肇始與發展
近代安寧療護的觀念,是由英國女醫師桑德絲所提倡,1967年6月24日在倫敦近郊錫典罕設立的「聖克里斯福安寧院」,是世界上第一所臨終關懷的照護中心。筆者在1982年在美國進修時接觸這項新觀念,把原文「Hospice」譯成「安寧照顧」,並於1990年2月8日在馬偕醫院擔任淡水分院院長時,協助成立台灣第一家安寧病房。
「安寧療護」區分為安寧病房與居家照護兩大部分。其中,「安寧病房」就是提供像家一般溫馨的地方,鼓勵家屬與病患在一起,且由一組包括醫師、護士、社工、營養師、復健師、志工及神職人員等團隊,共同照護癌症臨終病患,主要的目的是盡力解除癌症病患的嚴重疼痛與其他不適的症狀。為尊重末期病患的醫療意願,有權決定病危時是否實施心肺復甦術。89年國內已經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健保也已於91年8月開放安寧病房的給付。目前設有安寧病房的醫院仍以收癌末病患為主,也有的開始試辦提供漸凍人的療護。
安寧病房不是等死的地方
根據臨床經驗,癌症患者必須忍受疾病本身帶來的強烈疼痛,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出現更為劇烈的不舒服症狀,一旦癌症末期的病患住進安寧病房,醫師及護理人員將直接提供藥物、結合內外科的各種治療方法,以減輕病患痛苦。如果缺少了這一環,病人往往難以撐過整個治療過程。
所以就治療症狀的角度來說,安寧病房對癌症病患的疼痛提供了積極且直接的治療,但安寧病房並不是等死的地方,當症狀及心靈改善,有將近50%的病患仍須出院,接受「居家護理」或「門診追蹤治療」。
安寧療護能夠做到「生死兩相安」
當癌末病患在接受「治癒性治療」卻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後,不僅飽受癌細胞侵蝕與化療等帶來後遺症的痛苦,接著最需要的莫過於「緩解性及支持性治療」,以減輕伴隨疼痛而來的折磨。除此之外,隨侍在側照顧患者的家屬,必須承擔的身心折磨更是可想而知。
安寧療護的意義就在於照顧患者與家屬雙方面的身、心、靈,在安寧病房中,除了照顧癌末病患,同時給予病患家屬打氣與關懷,希望透過「全人醫治」而做到病患與家屬「生死兩相安」。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台新金控:繳稅用台新 行動銀行狂抽萬點 Richart新戶最高回饋15% 一年一度的綜所稅申報下周一(5/1)開跑,台新銀行貼心滿足用戶多元繳稅需求,除信用卡外,... | 市場動態 日企買團體長照險 月付保險金直到退休「團體長期失能收入補償險」在國外行之有年,根據統計,2017年美國1~99人規模企業有2成投保,10... | 市場訊息 富邦證券:榮獲臺灣證券交易所頒發IPO三項大獎殊榮 投資銀行業務屢創佳績 榮耀再下一城
富邦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屢創佳績,榮耀再下一城。臺灣證券交易所於16日舉辦 「107年中介機構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