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前幾天拿出家庭相簿,回憶兒時的自己,陳年的黑白照片多少變得有點灰黃,但不可思議的是,拍攝當時的許多情境卻清晰如昨。爸爸年輕時有很不錯的相機,常幫我們兄弟姐妹拍照,每年過年還要大家穿上新衣,請照相館到家裡來拍全家福。我是家裡的老么,就是年紀不小了都還是坐在爸爸腿上或依偎在媽媽身旁的那一個。記得小時候常覺得拍照很麻煩,有時候還想辦法推三阻四,年紀越大愈感謝爸爸為我留下這麼多照片,每一張照片都在走過的路上留下最珍貴的痕跡,讓我記得我擁有這般幸福的童年。
曾幾何時我竟已比相片裡的爸媽高齡許多,因為這個月我滿六十五歲了!很慶幸十一年前在淡江大學服務超過二十五年時就申請退休了,若是繼續專任到現在才因為屆齡不得不退休,肯定很不好受。如果「依規定退休」是我邁入「老年」這一天不得不領的禮物,那麼六十五歲生日一定是我一生當中最不想過的一天。還好,今後就算我不再當主角了,在「現代保險」這個我親手架構的舞台,我還可以扮演稱職的配角,用不同方式繼續實踐我未了的夢想與理想。
只是「老人」這個名詞讓我覺得很難適應。因為世界衛生組織把六十五歲當做老人的標準,台灣的老人福利法更開宗名義說「本法所稱老人,指年滿六十五歲以上之人」,六十五歲的我雖然依法可以享有各項「老人福利」,但是對於老人這兩個字當中的「老」字,可能對我產生的暗示效果,我還是很抗拒。即使偶爾在自己沒做好某件事的時候隨口說「我老了」,但是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覺得自己老,倒是有點擔心敬老措施或福利讓我便成「慣老人」,或很快真的變成老人,以為老人理當享有一些方便或特權。
不過人生在嬰幼、少、青、中、壯、老各階段,不只生理、心理成熟度逐漸變化,必須扮演的角色也完全不同,不論保養有方或醫美科技進步,所謂凍齡、逆齡充其量也只是外貌的暫時維持,最終還是得面對真實歲月中必須扮演的角色。
我想,年輕時必須學習的是「拿得起」,盡力承擔角色、職份背後的責任,而在成為老人的同時,要學習的卻是「放得下」,把所有的牽掛,隨著自己不再扮演的角色完全放下,這不只是老人的權利,更是快樂老人的基本條件。
在成為老人的前夕,我也期勉自己,即使不老也要努力當快樂老人。
延伸閱讀:
| 編輯推薦 | ||
人壽保險 現代保險雜誌創刊30年,是全國唯一保險專業全媒體,買保險就看最專業正確、客觀正向的第一品牌!有現代保險雜誌,這樣比較保險!根據衛福部最新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六十五歲以上受訪者有二十一‧六八%表示日常生活費不夠用,其中主要收入... | 市場訊息 國泰證券:投資人追捧ETF 創複委託比重單月新高根據券商公會最新統計,今年6月國人透過券商複委託交易成交金額(不含境外基金)為新台幣1,112億元,... | 財經時勢 蔡政府400億大紅包 最快年前發放!由於稅收超過預期,蔡總統日前發表新年談話,表示在政府有盈餘的情況下,將和經濟弱勢及低薪者「分享經濟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