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高雄醫學大學陳炳仁醫師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台灣失智患者生命最後一年,接受管灌餵食、氣管內管插管、呼吸器治療、心肺復甦術急救及洗腎之比率遠高於歐美先進國家,尤其是氣管內管插管、呼吸器治療、心肺復甦術急救風險是癌症病人的四倍以上;陳炳仁醫師呼籲衛福部應積極提昇社會大眾及醫療人員對末期失智之認識,推廣以舒適為目標的安寧緩和療護,並修改健保啟動失智安寧的收案條件,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呼籲失智症家屬及早與家人討論全程照顧計畫,期能提供失智家人好品質的照顧以及圓滿的善終。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醫學院Julian Hughes朱利安教授表示,失智症晚期與癌末患者有許多相同之處,例如使用許多維生醫療與急救處置,但對患者已沒有幫助。他強調失智症安寧照護應採取以人為本的照護模式,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安寧緩和醫療的定義:對罹患威脅生命之重大疾病之病患進行積極且全面的照顧,包括疼痛控制及其他症狀緩解,滿足生理、心理、社會、靈性需求。
陳炳仁醫師分析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台灣失智患者生命最後一年,有高達七成接受過管灌餵食、六成曾接受氣管內管插管及呼吸器治療,三成曾執行心肺復甦術急救,近兩成仍在洗腎,比率遠高於歐美先進國家,在亞洲國家中也偏高。經校正年齡、性別及共病因素後,失智病人接受氣管內管插管、呼吸器治療及心肺復甦術急救的風險是癌症病人的四倍以上,這些治療幾乎集中在過世前一個月,在接受急救與維生處置後,失智患者並沒有因此順利存活,反而是在生命終點受盡折磨。既使台灣健保從2009年開始將失智者納入安寧療護服務對象,至2013年底為止接受安寧療護的失智者僅佔總人數的1.64%,其中很多人是因為同時罹患癌症才會接受安寧療護,在沒有癌症的失智症病人,既使接受安寧療護後,仍有高比率接受維持生命治療。這代表著國人與醫療體系中,對比癌症較不能接受失智症是個會導致生命末期的重大疾病,因此傾向積極救治。
近年來,民眾已逐漸能接受癌末病人不進行過度的維生治療,轉而能接受以舒適為目標的安寧緩和療護。失智症同樣是威脅生命、導致死亡的重大疾病,民眾與醫療人員都還沒有充足的認知,及時採取安寧緩和療護來照顧失智患者。陳炳仁醫師建議,台灣應提升社會大眾與醫療人員對失智症晚期真實樣貌的理解,從而改變對於人工營養與水分、抗生素治療、症狀控制等面向的認知,做出睿智的醫療照護選擇。另外,目前健保失智安寧療護的收案條件並不適合失智患者,跨領域的專家皆認同應該需要修改健保的失智安寧收案條件,這是健保署應立即著手研議的事項,未來才能夠讓家屬與臨床人員有更清楚的標準依循,增加服務提供的對象數量。
陪伴罹患失智症的父親及婆婆超過十年,同時也是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的周貞利女士表示,若家中有失智症患者,全家人都要努力認識這個疾病的樣貌,並了解在病程變化過程中家屬能做的因應措施,每隔一段時間都應討論並達成共識,當疾病到了晚期病程,才不致於慌亂、不知所措,也較容易接受安寧療護,讓失智家人獲得善終與平靜。
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公告之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以及我國衛生福利部失智症政策綱領2.0版中,提到建立失智症醫療服務體系,從協助確診至臨終過程,提供失智者持續性的照護,並希望增加接受失智症安寧緩和服務的人數。衛生福利部委託陳炳仁醫師及跨專業領域專家,以及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等組織共同努力之下,編撰完成華文圈第一本『失智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指引』,於2016年底出版並將電子全文公開於網路供醫療團隊與民眾下載使用。
明年將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強調失智患者應盡早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預立醫療決定,因為失智者自主理解與決策能力喪失的時間點,遠早於生命終點,為了讓失智者本人的自主 意願得以充分表達並落實,可以及早與家人、醫療團隊共同討論,讓病人表達自己的價值觀與想法,從而尊重其自主意願使其安詳善終。
退輔會榮民安寧緩和醫療全程照護網絡與高雄醫學大學為推動失智緩和療護,邀請英國Julian Hughes朱利安教授來台分享國際經驗。朱利安教授此行並參觀了板橋榮家失智園區,了解國內的推動狀況。5月4日將於高醫大進行全院演講,並參加在高雄榮總舉辦的「榮民體系安寧緩和醫療全程照護網絡」研討會。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元大銀行:跨境O2O服務全新上線!陸客食衣住行e指搞定元大銀行跨境O2O(線上結合線下,Online to Offline)創新金融服務全新上線!數位金融... | 退休規劃 準退休族 你做保單健檢了嗎?匯豐集團2016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如果條件允許,全球45歲以上準退休族,有6成5的比例希望在未來5... | 退休規劃 從小資族到樂退的保險攻略人生有不同的階段,對於保險的需求不盡相同,民眾該如何檢視自己需要哪些保險?
醫療險三款 洋蔥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