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本文重點: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其實是兩回事!但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確診複雜,醫學判定結果恐影響核保與理賠…… |
膝蓋、手關節腫脹、疼痛,甚至經常感到疲勞、莫名原因的發燒,其實都可能是「風濕」惹的禍!你或許聽過「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溼性關節炎」,但千萬別把兩者混為一談,因為他們的病症雖然相似,嚴重程度卻截然不同,在保險醫學上更別具意義,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確診很複雜,而醫學判定結果將影響核保與理賠。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人體免疫系統本來是來對抗外來攻擊或體內不正常細胞的,但當免疫系統開始攻擊自己,就是自體免疫疾病。國泰綜合醫院內科部風濕科主任陳堃宏解釋,目前已知此疾病與遺傳基因、環境因素有關,患者男女比為一比三,女性居多,好發年齡則為30~50歲,台灣目前約有8~10萬名患者。
至於人云亦云的「風濕性關節炎」,其實只是鏈球菌感染造成的風濕熱症狀,症狀並無關節變形,且症狀通常過一陣子就會恢復,這時候醫師就必須依照類風濕因子陽性或患者實際症狀才能判斷。
陳堃宏說,即使類風濕因子呈陽性反應也未必就能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高達75%有陽性反應,但全身性紅斑性狼瘡、B型肝炎或C型肝炎患者也可能測出陽性反應,可能存在「假陽性」判斷。
類風溼性關節炎必須符合類風濕因子的分類標準,但這樣的標準又並非唯一依據,也不能設定的太敏感,否則會抓到太多假陽性的病症,因此,過去台灣針對類風濕因子有一陣子存在「過度診斷」的問題。目前,確診類風溼性關節炎必須輔以臨床判斷,如手掌關節與手腕腫脹、變形,就是相當關鍵的證據,通常醫師必須追蹤患者病情,或透過檢查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數值來判斷病情是否朝慢性疾病發展,才能在早期就確診、積極治療。
陳堃宏說,過去就有些被過度診斷的病人,因為醫師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而難以投保,事實上可能並非此病症。而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藥物種類多,當申請理賠案件送來上面寫著「NMARDs」就是抗風濕病藥物。
陳堃宏表示,目前95%的類風濕病情都能控制得很好,相關治療與藥物也幾乎能靠健保覆蓋,唯有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情況較嚴峻,至今仍未有療效顯著的藥物,而高價的有效藥物健保則不一定給付,此外風濕免疫疾病中,皮肌炎更是棘手的疾病,屬於重大傷病,更可能合併有潛在癌症,相關生物製劑藥價不斐,急需依賴商業保險。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財產保險 2車7輪胎被偷 竊盜險無法啟動基隆林姓車主日前準備開車上班,卻發現愛車4個輪胎不翼而飛,底盤下方則堆疊磚塊固定車身,停在後方的轎車... | 市場訊息 元大人壽:「祝扶年年殘廢照護終身保險」撐起癱、病、殘保護傘 提供全方位保障人生有三大風險:走的太早,家人受苦、走得太老,自己受苦,以及走不掉時,家人及自己一起受苦;雖然台灣保... | 財產保險 不滿健保討強制險醫療費 柯媽媽提修法
一手催生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的柯媽媽,為阻止健保署依法A走民眾多年繳費所累積的強制車險保費,四處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