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2017年亞股好風光 主要亞股全數正報酬
資料來源:摩根投信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8.01.03 (新聞)

2017年正式劃下句點,統計2017年全年度亞股吸金王,由南韓股市一整年資金淨流入82.67億美元奪冠,印度股市吸金77.29億美元居次,台股獲61.14億美元資金青睞名列第三,反應出2017年外資最捧場的市場恰好為東北亞雙雄與南亞股市。

東協股市方面,2017年外資對東協市場有買有賣,菲律賓、越南與馬來西亞三市搶金,以馬來西亞全年度吸金24.56億美元最強,菲律賓和越南股市雙雙吸金逾10億美元,表現於伯仲之間,但印尼與泰國股市則雙雙失血。

另外,在2017年最後一週,不論東北亞或東南亞市場皆普遍吸金,除印尼小幅資金淨流出之外,其它市場全數獲國際資金卡位,其中又以東北亞雙雄表現最佳,台股獲得4.73億美元買超金額為單週吸金之最,南韓股市吸金3.17億美元居次。

至於亞股的年度漲幅表現,在2017年難得見到清一色上漲,漲勢最凌厲的為越南股市的48.03%,堪稱亞股之最,再來是外資年度買超前三強的印度股市,全年度大漲27.91%,表現相當亮眼,第三名則是東協市場的菲律賓股市,2017年年度漲幅25.11%。

除亞股漲勢三強,南韓、印尼、台灣、泰國股市在2017年也繳出逾雙位數的上漲成績單,讓亞股在2017年風光劃下完美句點。(見下表)

表:亞洲主要股市外資買賣超情形(億美元)

日期

台灣

南韓

印度

泰國

印尼

菲律賓

越南

馬來西亞

12/25當周買賣超(億美元)

4.73

3.17

1.96

0.53

-0.02

0.68

0.74

0.41

12/25當周漲跌幅(%)

1.00%

1.10%

0.34%

0.67%

2.16%

1.50%

3.35%

2.08%

2017年買賣超(億美元)

61.14

82.67

77.29

-7.96

-29.60

10.95

10.09

24.56

2017年漲跌幅(%)

15.01%

21.76%

27.91%

13.66%

19.99%

25.11%

48.03%

9.45%

資料來源:彭博,當地證交所,統計至12/29,印度統計至12/26,摩根投信整理。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2017年亞股表現相當風光,除擄獲外資的青睞,在內外資湧入與基本面成長的雙引擎帶動下,股市皆繳出亮眼的好成績,總計2017年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大漲41.24%;進一步分析東北亞、東協與南亞三大市場,由於2017年全球大走科技題材,讓以電子出口為主的台韓雙市率先受惠,南韓股市甚至躍升為外資最喜愛的亞洲股市;至於南亞的印度則在政策紅利發酵之下,吸引國際資金大舉回補。

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市場皆預期全球景氣擴張能持續至2018年,在基期效應退去後,經濟成長將從加速轉向穩速。觀察亞洲各國表現,以資金回補和科技股引領的境外中資股票表現最為出色,展望2018年,看好亞洲有望在全球經濟穩步向上,通膨與貨幣環境適中下保持穩健增長,並可聚焦受惠內需加溫,且具落後補漲機會的中國A股與東協市場。

羅傑瑞(Jeffrey Roskell)進一步分析,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2018年新興亞洲的主要驅動力,將由去年的出口為主,轉向內需消費加溫,強化亞洲增長趨勢的續航力,而在投資聚焦受惠內需加溫的趨勢之下,中國A股與東協市場因為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有望成為2018年亞股投資的焦點所在。

摩根中國A股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2017年中國股市表現不同調,境外中資股票(海外與香港掛牌)受惠資金回流與科技股強勢引領下漲勢亮眼,而A股表現落差極大,在資本開放政策與MSCI納入A股消息面提振下,外資成為去年左右A股盤勢的主力,在外資的影響之下,體質良好、業績穩定、能提供較高股息的大型藍籌股成為領漲主力。

張致寧說明,去年下半年陸股上漲一波,但是從融資餘額水位來看,A股投資並未出現過熱跡象,截至去年11月下旬,A股融資餘額僅達2015年指數高點時四成,約1.02兆人民幣,相較於之前高點時的2.26兆人民幣,反映出散戶參與度仍偏低,A股籌碼相對乾淨。

張致寧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轉變、2018年投資A股建議瞄準新經濟板塊,挖掘具長期成長機會概念股,例如消費、科技、互聯網、環保、醫療保健等,長線成長更具爆發力。

摩根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表示,回顧2017年台股表現不俗,隨時間進入2018年,對台股來說眼前是機會與挑戰並進。首先,台股2017年在萬點行情的加持下,流動性明顯提高,成交量能回溫,帶動台股行情開創新格局,若2018年交投熱度能延續下去,對台股將是好事一樁;不過要注意的是,台股估值已來到相對較高的水位,當企業盈餘成長不若之前強勁或無法超越去年表現時,市場可能不會給予那麼高的估值水準。
 
葉鴻儒進一步說明,好消息是,台灣上市櫃企業的基本面仍處於上升軌道,近半年來的盈餘調整持續向上,根據研究機構估算,整體上市櫃企業2018年獲利年增率有望來到一成,提供台股下檔支撐,預期市場資金將聚焦成長性超過平均值的產業,且具有市佔率成長、盈餘成長之公司。

 

 

 

 




編輯推薦
醫療、健康保險
1把保護保險金童的鎖
一九九八年的大園空難震驚整個社會,除了飛航安全的缺失外,也曝露出保險理賠制度的不足。媒體披露,...
調查&排名
2016全球10大最具創新力企業
美國商業雜誌《富比世》(Forbes)公布今年百大最具創新力企業排行榜,由上(九)月在台開設旗艦店的...
財產保險
<電視節目>車禍那瞬間 強制險來相助!
交通事故隨時都可能發生,但是,你知道發生車禍的第一時間要採取什麼動作嗎?申請強制險理賠或和解時,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