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醫療技術提升,很多手術不需要住院,只要在門診手術室開刀後就可以回家,因此如果保險金給付的前提是必須住院,自然產生保障缺口。再者,新的醫療科技不斷引進,即使知道新式手術可以減少出血、住院天數與副作用,但手術費用動輒十萬元以上,難免令病患與家屬卻步。
為了因應醫療趨勢改變,保險公司紛紛推出強調手術醫療保障的保單,讓民眾享有更周全的醫療險規劃。
十二張手術險 十一張理賠門診手術 七張不賠新式手術
據本刊今(二○一二)年二月調查,目前僅壽險公司推出手術險,產險公司則尚未跟進。民眾可以依照需求單獨購買,或在原來的醫療保障下添購。
分析壽險公司推薦的手術險,有十張提供終身保障、未定義終身年齡的保單。保險公司表示,依據金管會的規定,保障至九十五歲以上的保單才能冠上「終身」字樣,因此只要是未定義保障年齡的保單,通常都是保障被保險人至少到九十五歲。
而終身保障又有主、附約分別,如果購買附約還需要搭配一張終身型的壽險或醫療險主約。此外,還有一張一年期、以附約方式承保,與一張定期險、期滿保證續保的保單,適合預算有限的手術醫療保障者。
若以是否提供豁免保費做比較則十二張手術險當中,有七家提供被保險人在繳費期間發生重大疾病、特定傷病或一至六級殘廢等狀況豁免保費,也就是不用繼續繳交保費保障持續有效,不過每家豁免的規範不同,民眾購買前一定要問清楚。
此外門診與新式手術是否理賠,各家公司的保單規範不同。十二張手術險當中有十一張提供門診手術理賠,而氬氦刀、伽瑪刀等新式手術是否屬於手術仍有爭議,目前只有兩張確定理賠,有三張需視狀況或需符合健保手術理賠標準,其餘則明確指出不在保障範圍。
注意除外責任 遠離理賠爭議
翻開手術險商品特色,多達千項給付內容幾乎成為各張保單強調的資訊,如此龐大的給付內容,很可能讓保戶產生只要手術都會賠的錯覺,為避免日後產生理賠爭議,保單的除外責任,也就是不理賠的手術項目就要多留意。
一般而言,剖腹產手術是指醫療必要行為,因此看時辰剖腹產就無法獲得手術險理賠,還有不孕症、人工受孕或非以治療為目的避孕及絕育手術也沒有在保障範圍,非醫療行為必要的美容手術、外科整型,也屬除外責任。
另外,即使是符合給付條件的手術也不是每一次都可以獲得理賠。有保險公司規定,同一次住院期間在同一手術位置接受兩次以上手術,保險金僅給付一次。也有保險公司規定,同一保單年度內接受兩次或以上的住院或門診手術,僅給付一次手術醫療保險金。
健保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實施後,超過一定額度的手術費用需要自費,因此透過醫療險彌補自費支出有必要性,不過如果已經有醫療險還需要再買手術險嗎?這個問題從醫療險手術給付與手術險比較應該可以找到答案。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1年06月24日
國健署:戒菸好時機 防疫避社交 戒斷有妙招
... | 公、勞、農、健保 沒通過考核離職能領失業津貼?
做保險已近十年的麗美,在這波保費調漲與不景氣的影響下,業績就像溜滑梯一樣一路往下滑,好幾次都差... | 市場動態 新規上路,527家保經代需增資
金管會昨(24)日發布保經代管理規則修正條文,設立保險經紀人及代理人公司的資本額門檻由30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