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一、負債佔資產比
去年30家壽險公司(含24家本國公司與外商子公司及6家外商分公司)的資產總額超過14.7兆元,但是其中業主權益僅約5%,其他95%則為主要由依法應提存的各項準備構成的負債。換句話說,壽險公司的資產絕大多數來自外來資金,而非股東口袋。
各項準備的提存與業績量和主力險種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通常歷史越悠久、保費收入越龐大,尤其儲蓄性保險業務比重大的壽險公司,準備金提存累積的額度越高,負債佔資產比率也越高。去年負債比率較前年高的本國壽險公司有8家,增加最多的是中國信託與國際康健,分別增加2.6%與2.4%。而負債比最低的前三名公司則由國際康健、中國信託與保德信國際分別以85.84%、89.37%、91.68%蟬聯。
有效契約保費排名前五大的國泰、富邦、南山、新光與中華郵政壽險,有3家的負債比超過9成6,其中最低的是富邦92.29%,最高的是新光96.9%。
雖然自有資金比重很低是壽險業的特性,但若負債比超過100%,即表示負債大於資產,淨值為負是財務危機的警訊之一,去年和前年一樣,有四家公司出現這種狀況,包括朝陽、幸福、國寶與今年已由全球接手的國華,其中幸福雖略有下降但仍超過134%,朝陽與國寶的負債比高於前年,國寶更達139%以上。
六家外商分公司負債比最低的是最資淺的蘇黎世國際59.5%,最高的是中泰98.62%。
二、繼續率(年繳化保費)
壽險契約在簽約前有3天審閱期,契約成立送達後還有10天契約撤銷期,這些規範的目的就在讓保戶看清楚想明白,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保戶在投保後中途解約。以2011年為例,解約件數超過300萬件,保險公司付出的解約金高達6,840億元,是身故保險金738億元的9.3倍,且佔壽險公司總給付金額的48%,保險的保障功能因而大打折扣。
保戶中途解約的原因很多,包括投保時未審慎考慮、對保險內容未充份了解、投保後個人經濟能力發生變化、個人資金週轉的需求等,壽險是長期契約,投保後保戶的主客觀條件發生變化在所難免,但若保戶投保後不久就解約,則業務員在招攬過程中的不當說明或引導,很可能就是造成保戶解除契約的關鍵原因,因此保單生效後13個月(即投保後滿1年)、25個月(投保後滿2年)仍繼續有效的比率,就成為主管機關評比壽險業招攬品質的重要指標。
去年30家壽險公司除兩家無完整資料之外,以年繳化保費為基礎計得的13個月繼續率,有20家超過9成,但是25個月繼續率則銳減為6家。13個月繼續率最高的達99.24%,最低為76.57%,25個月最高的達99.47%,最低僅65.21%。
13個月的繼續率拔得頭籌的是去年首次登錄繼續率數據的合作金庫,而繼續率模範生臺銀人壽則屈居第二,但仍是唯一在13個月與25個月都超過99%的壽險公司。國泰以97.3%名列第三,且第25個月仍保有9成以上水平,名列第五;中華郵政壽險第13個月排名第四,第25個月則晉級第二;第一金在第13個月排名第9,第25個月則竄升為第三。南山13個月繼續率達96.56%排名第五,25個月則降到86.84%排名第13。
而13個月繼續率低於8成的只有國際康健一家,25個月繼續率低於8成的則有7家,其中國際康健、安聯與外商的滙豐、中泰都低於7成。
三、投資報酬率
去年壽險公司的可運用資金超過十三兆元,這些資金絕大多數來自保戶所繳保費,如果投資報酬率低於資金取得成本(即保單預定利率),就會產生利差損。去年30家壽險公司當中就有11家虧損,總額度達到124億元,而投資報酬率不如預期是主要原因。近年來市場利率走低,投資市場狀況也不理想,如何提高投資報酬率的確是壽險業最重要的功課,尤其資深壽險公司因為擁有較大量的早期高預定利率保單,因此平均保單成本可能高達3.5%甚至4%或以上,加上可運用資金龐大,投報率差之毫釐,投資收益即失之千里,投資績效更形重要。
投資報酬率反映的是一家壽險公司在保險法與主管機關核准的投資項目與條件之下的獲利能力和投資組合的品質。依壽險公司的淨投資收入計算,前年24家本國壽險公司當中,有4家發生投資虧損,而去年此一現象大幅改進,每一家公司的投資報酬率皆為正數,排名第一的保誠人壽更高達7.63%,排名第二的遠雄則有4.64%,這兩家公司的投報率都遠優於前年。
老牌公司則以南山的投報率最高為4.31%,其次為新光4.22%。整體而言,去年投報率排名變化很大,除保誠由負報酬大翻轉,而從前年第22竄升為第一之外,其他例如前年以5.26%領先同業的朝陽,去年投報率僅1.91%,排名20,而前年以5.05%排名第二的中國信託,去年掉到13名,投報率僅2.99%。
外商分公司的投資報酬率以宏利的3.51%最高,中泰則為去年唯一出現投資虧損的公司,投報率為負1.96%。
故保障額度
壽險業去年的新契約保費收入高達1.19兆元,創歷史新高,成長率達20%,但去年上半年壽險新契約平均保額卻僅64.35萬元,較前年的63.75萬元增加0.9%,僅及理想保障額度年收入10倍,即平均約600萬元目標的1成左右。顯見民眾的身故保障額度並未隨著壽險業務大幅成長而提高,保險最有價值的保障功能沒有機會被充份利用。
不過由於商品策略不同,個別公司的個人件新契約平均保額差異相當大,24家本國公司平均保額排名前6名的都超過百萬元,且排序與前年相同,其中保額最高的是主攻投資型保險的安聯,達271萬元,不僅蟬聯第一,且較前年再墊高12.3萬元;最低的是遠雄31.5萬,僅及安聯的12%。外商分公司最高的是友邦270.7萬,最低的是蘇黎世國際約23萬,不到第一名公司的十分之一。
去年本國公司平均保額高於前年者僅10家,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合作金庫15.3萬與第一金近14萬,減少的則有14家,減少最多的是朝陽的35.6萬。6家外商分公司的平均保額則全數增加,其中以友邦增加81.7萬最可觀。
金管會為鼓勵壽險公司提高民眾保險保障額度,定期公布並以增加新種商品送審件數做為獎勵,而101年7月至12月績效優良獲獎勵的保險公司共有19家,其中本國公司有13家,而外商則6家全數進榜。
雖然金管會的獎勵標準並非以當年度新契約平均保額為依據,但獲得獎勵的公司當中,包括去年分居本國與外商之末的遠雄與蘇黎世國際,及數家保額低於業界平均值的大型壽險公司,標準恐有寬鬆之嫌。
五、理賠訴訟率
依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設立的「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去年一月開始受理保戶爭議,去年或未到該中心申請評議或不接受該中心調處結果而訴諸法律的案件為318件,相較於前年的451件降幅近3成,該中心成效堪稱卓著。
若保戶與保險公司雙方因為無法解決的爭議,演變到必須對簿公堂,絕非雙方所樂見,因此除了主管機關、業者本身與部份民間機構提供多元申訴管道協助,以解決雙方歧見之外,主管機關也定期公佈各公司的訴訟件數與訴訟率以提醒業者與保戶注意。
去年壽險的理賠件數達792萬件,各家壽險公司因為規模與歷史懸殊,理賠件數差異極大,以件數最多的國泰人壽為例,去年理賠高達309.7萬件,佔同業的39%,而國泰也是訴訟件數最多的公司,去年共有73件,只佔同業23%,因此除了訴訟件數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賠訴訟率。
去年除保誠尚無資料外,沒有發生理賠訴訟的本國壽險公司僅合作金庫、國際紐約與朝陽,訴訟率為0,而老牌大型公司仍以南山的訴訟率最低,其次為國泰、富邦,這三家大型公司的理賠件數分別為前三名,訴訟率也優於同業;第一金訴訟案件最少,只有1件,但因理賠件數僅353件,因此訴訟率最高。
外商分公司除蘇黎世國際尚無資料外,中泰、宏利、滙豐都沒有發生訴訟案件,訴訟率最高的則是友邦。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計時賽非競賽? 法官用這條數學公式打臉競賽行為保險不賠,但單圈計時賽算不算競賽?去(2015)年邱姓男子到屏東大鵬灣參加賽車活動時,遭後車... | 市場訊息 富邦銀行:信託資產養老成風氣 「保險」結合「信託」雙重保障一般民眾常刻板認為信託服務是專屬於億萬富翁的財務規劃,但隨著高齡少子化的趨勢和養老意識的提高,其實用... | 調查&排名 2016全世界保險大國排行榜全球黑天鵝橫飛、政局不穩定、利率低迷,瑞士再保最新出刊的《Sigma》顯示,2016年全球GDP約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