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有位相當資深的壽險業務主管,在談到為了配合公司政策全力主推長期看護保單的心得時,她說感覺好像回到二十幾年前剛踏入壽險行業時,要不斷的去跟客戶談保險的保障與功能,好像辛苦的路又要重頭來過。她還提到公司這樣的政策也使得新人的育成與定著都更加困難。
「新人一來就要他們加入銷售長看保單的行列,真的不容易,我們老人還有點本錢與本事這樣配合,年輕人追求近利,一兩個月賺不到錢就走人了!」她說。
我國的長期看護保險早在民國八十四年就推出,但銷售的件數卻寥寥無幾,根據最新資料統計,到去(一○一)年底止長看險的有效契約件數才四十二萬六千多件,換算下來,投保率僅一.八%,連壽險及年金險二二二%投保率的零頭都還不到。
事實上,過去幾年有不少業者看到長期看護保險的商機,也陸續加入開發這塊處女地的行列,但卻大多無功而返。
國人普遍缺乏長照風險的意識,以及國人偏好具儲蓄、可領回性質的保險固然是原因之一,但這些年來,在市場利率持續探底之下,各壽險公司大賣訴求比定存利率稍高的各種理財儲蓄型保險,較少著力於保費進帳少、銷售難度又較高的保障型商品,應該才是主因。
也因而形成國人的壽險保費支出越來越高,但所獲得的保障金額卻越來越少的畸形現象。以去年二兆三千多億元的壽險有效契約保費來算,全國二千三百多萬民眾,平均每人的壽險保費支出就高達十萬六千多元,但是所購得的平均保額竟然才七十萬元左右。若以壽險新契約來看,去年上半年的平均保額更只有六十四萬三千多元。
保險最有價值的功能就是保障,如果保險公司在保戶發生身故、傷病、重殘、年老或需要被長期看護時,讓保戶拿到的給付,與他所繳的保費相差無幾時,保險的功能要如何被彰顯?保險公司又要如何成為民眾經濟安全的守護者?
因此,對於願意回到保險的主業,願意努力推廣長看險或保障型商品的保險業者與業務員,我們都應該給予掌聲。畢竟這是一條不好走的路,但是在這條路上,卻能讓我們再次見證保險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華南銀行:使用「華銀行動銀行」繳納牌照稅 聰明方便 上百「豪」禮雙重抽又到了繳納牌照稅的季節,依據去年統計資料顯示,有超過8成的民眾是透過銀行臨櫃及超商繳納。今年起,民眾... | 市場訊息 健康署:生育黃金期 女性25-35歲 男性40歲前 晚婚遲育 孕程及生產風險隨之增加依內政部戶政司111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31.43歲,較10年前延後1... | 人壽保險 一次看懂2020壽險保單大變化一、規範死亡保障對應保價金最低門檻
壽險業去(2019)年最關注的死亡保障對應保價金最低門檻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