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潰瘍性結腸炎好痛苦 中醫有解藥!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7.07.07 (新聞)

39歲的王先生,近半年多來天天為腹瀉及血便所苦,每天拉肚子3~4次,經大腸鏡檢查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服用幾次腸胃藥後,腹瀉及血便都沒有很大改善。經中藥治療後,腹瀉及血便的狀況才有明顯改善。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王先生罹患的潰瘍性結腸炎屬於中醫「泄瀉」、「痢疾」、「便血」、「腸風」或「臟毒」等範疇。主要臨床表現是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有時急著大便,卻只上了一點點,便後還想再上,有些患者則會出現貧血、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

主要發病年齡層以20~50歲為多見,女性罹病率略多於男性。有研究顯示,罹患潰瘍性結腸炎演變成大腸癌機率是正常人的100倍,但因為潰瘍性結腸炎很容易被誤認為痔瘡或一般腸胃炎,如果耽誤治療時機,嚴重就會導致大腸潰爛、最終必須切除,更可能引發敗血症。

林在裕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可使用仙鶴草及白芨等中藥來治療,仙鶴草能止瀉改善腹瀉又能止血治療血便,白芨則可消腫生肌、縮小潰瘍。經中藥治療後,王先生的結腸原本有8公分的潰瘍傷口已縮小為3公分,結腸潰瘍傷口持續修復,發炎紅腫的症狀也改善很多。

林在裕提醒,一旦發現大便有流血,很可能只是痔瘡發作,但如果是血便中帶有黏液、黃色分泌物,血色比較暗沉或是常常拉肚子且有解不乾淨的情況,就要小是潰瘍性結腸炎作祟。

以下為潰瘍性結腸炎的飲食原則:

1.     食物應柔軟、易消化、低纖維、高熱量、高蛋白、富營養。

2.     宜少量多餐,儘量減少腸道負擔。

3.     隨病情改善逐漸採用低渣、清淡飲食。能量來源以碳水化合物供給為主並適當補充蛋白質。

4.     腹瀉嚴重者可發生脫水和鈉、鉀、氯離子的大量流失,應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5.     忌暴飲暴食,忌食生冷、油膩、辛辣之食物,避免刺激腸道而使病情難癒。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健保署:健保持續擴增癌症治療醫材 113年6月起納入給付「金屬膽道支架」
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稱健保署)為持續提升癌症治療品質,除已納入大腸金屬支架及十二指腸支架之外, 6...
健康醫療百科
戒檳榔有成效 口腔癌發生率創11年新低
台灣口腔癌發生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因此政府很積極地執行各項口腔癌防治工作。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楊...
市場訊息
遠雄人壽:關心家庭照顧者 推行互助喘息網絡
遠雄人壽長期透過藝術及人力資源支持家庭照顧者,連續六年攜手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果陀劇場推動「家庭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