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長照政策、外溢保單 保險新未來
文/黃晴冬 | 2017.07.01 (月刊)

保險一向隨時勢進化,台灣高齡、少子問題更趨嚴重,近年來主打長青族的商品與附加價值愈來愈多;同時也灌輸單身族「為自己做準備」的新觀念,因為「靠人,人會跑,靠自己最好」!

臺銀人壽總經理邱華創認為,在政策推廣下,長照議題已漸漸受到重視,保險業者從呼籲轉為協助的角色,守護長照將是保險業的共同課題。

新商品策略 增保障型 不推投資

具體來說,臺銀人壽的商品策略重長年期,長照險的繳費年期如果推延到三十年,每年所繳保費更少,便於年輕族群提早布局未來;同時新推不還本型長照險,增加商品多元。

過去臺銀人壽客戶多利用保單儲蓄,未來公司會強化殘扶險、房貸壽險等保障型商品的銷售力道。此類商品的條款內容、給付條件,相對儲蓄險更繁複,提升服務品質自是不可或缺,例如在通路端配置壽險顧問,理專遇到銷售問題或保戶諮詢,能即時電話協助。團隊更進一步透露,今(二○一七)年有計畫推出重大疾病險,是臺銀人壽的首次嘗試。

至於未來有沒有意願推出投資型保險?邱華創表示時機尚未成熟。一方面專業投資人才不足,國營企業招募新血也有侷限;另一方面,投資系統、銷售人力無法迅速跟進,短期內難一次到位,現階段無打算。

​歷史成價值 傳統底蘊 再創新機

不過,推出長照險的保險公司很多,該險種銷售也一度不見起色,臺銀人壽的市場優勢在哪裡?邱華創與經營團隊說起公司沿革,滿滿都是驕傲,保險「陪伴一生」的特質,讓「歷史」在保險業有不可替代的品牌價值,這也是臺銀人壽極大優勢。加上身為唯一國營壽險公司,政府在大眾心中是有力靠山,許多客戶便是堅信國有品牌,主動上門「詢保」。

一九三五年中央信託局開辦壽險業務,其後隨政府從上海遷至重慶,輾轉來台落地生根,根據內部資料,直到一九七○年代,還有保戶拿著當年在重慶買的保單來申請給付,永續經營的價值可見一斑。

不過,老品牌往往無法與「傳統」脫鉤,在台灣變革快、競爭激烈又發展成熟的保險市場,只靠數十年的底蘊恐怕難與同業抗衡。因此,近年臺銀人壽意圖以年輕化的形象攻入青年市場。「除了經營臉書粉絲團、增加網路能見度,我們也推出吉祥物『熊保』做一整套的行銷規劃。」邱華創表示,有感於近年流行的行銷模式,團隊認為從吉祥物下手推形象,有助於擺脫「守舊」迷思。此舉也有意與同業鼎鼎大名的「台灣阿龍」互別苗頭,「一直以來有不少保戶錯認吉祥物,未來熊保打響知名度,就能區隔於同業。」邱華創說。

守住熟齡族 再拓青年 商品轉型

金字招牌的魅力,讓臺銀人壽在十三個月、二十五個月的繼續率連兩年居業界之冠,十三個月繼續率更高達九九.三四%,建立保戶高忠誠度,邱華創更歸功於內部經營管理鏈的鞏固。

舉例來說,在商品面配合臺灣銀行的客群與需求。「我們觀察到臺銀的客戶偏熟齡,軍公教族群較多,以往儲蓄險很受歡迎。」邱華創指出,儲蓄險熱潮這一兩年轉弱,得力拚商品轉型。其實臺銀的貸款業務量大,銀行端可藉機推廣房貸壽險;而壽險端業務也向已貸款卻沒有房貸壽險的民眾宣傳,鼓勵以保費較低廉的遞減型房貸壽險來守護家庭。未來預計推出平準型的房貸壽險,讓客戶可以在房貸繳清後,繼續享受便宜定期壽險的保障。

守住品牌形象,穩固舊有保單品質,並推出多元化商品切合客戶不同需要。但是,力圖讓商品再轉型,還有更重要的因素。

欲扭轉劣勢 推長期險 加重投資

臺銀人壽成立近十年,仍未擺脫經營困境,頂著國營的壓力,績效表現自然備受重視,去年底就有立委在質詢時,提出臺銀人壽連年虧損問題,更重砲怒轟其為金控底下的「敗家子」;而臺銀人壽去年底資本適足率一八九.三三%,被金管會盯上。

事實上,在金控的力挺下,臺銀人壽已通過增資案,若資金到位,就能翻越二○○%及格線。「這幾年外界所看到的各項會計報表,有很多項目無法在短時間扭轉。」談及臺銀人壽背負的虧損包袱,在壽險、投資領域耕耘多年的邱華創坦言,要改善財務結構,還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臺銀人壽的準備金約三二○○億元,其中有超過三成用來支應過去的高利率保單。「利差損的侵蝕非常明顯,而公司過去偏重躉繳、短年期商品,較難改善負債成本。」從過去的資料看來,高預定利率的保單準備金僅須六百餘億元,卻沒有考慮未來支出以及續期保費的缺乏,如今高利率保單的準備金已擴增到千億元,但也造成股東權益相對負債已產生缺口。雖然其他壽險業者同樣受利差損所苦,但從未有如臺銀人壽一般資產、負債失衡。

此外,在隸屬中央信託局的時期,資金運用受限,無法配置海外投資、不動產,許多同業老早在不動產上布局,累積的獲利多少能彌補利差損。相較之下,臺銀人壽在二○○八年後才動起來,進場好時機只有金融海嘯後的短暫時間,就算當包租公,投資成本也比數十年前高許多,資金運用較吃虧。

不過,臺銀人壽團隊有信心突破困境,經常性利息收入已逐步增加,未來也將推廣保單貸款,增加穩定金源以鞏固公司財務結構。更重要的是,調整商品內容,避免再銷售利差損、費差損商品;短期目標則是增加保障型、終身型與外幣保單,因為外幣保單較無匯差損疑慮,某種程度資產相對於負債的配置比台幣更理想。

保險新未來 長照趨勢 產業同進!

展望未來,臺銀人壽如何看待市場趨勢?邱華創坦言,外溢保單、實物給付是發展必然方向,但公司仍在觀望。

台灣長照人口平均臥床七年,外溢保單加入預防醫學概念,盼能鼓勵民眾健康老化。目標遠大,但如何分析豐富的數據予以量化?如何搭配電子裝置監測保戶的運動情形、身體狀況?如何與醫療院所合作,吸引客戶使用健檢服務?整體配套仍不夠完備,而這個待突破的困境為業界所正面臨,是保險業極艱難、又不得不克服的新挑戰!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龍劭華罹患糖尿病逾10年驟逝!糖尿病患者買得到保險嗎?
資深演員龍劭華日前驚傳驟逝,享壽68歲,死訊震驚演藝圈,昨(15)日家屬與檢察官相驗,確認死亡原因為...
市場動態
保險司長上任週年施政評鑑
一年前,財政部保險司由新任司長魏寶生接任,除了接續原有為了與世界接軌,所進行的國際化、自由化的...
市場訊息
衛福部:「食」在安「新」! 111年7月食品5項管理新制上路
為維護並保障消費者食在安心健康,我國從111年7月1日起,就食品添加物管理、原料使用限制、標示規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