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電視座談>買定存,還是買保險?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6.11.21 (新聞)

年底將至,民眾手邊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可運用的「額外資產」,這些可能來自獎金、分紅的資金,該怎麼利用才能花在刀口上呢?而隨著近期世界局勢動盪,錢應該「怎麼放」,才不會縮水?

依金管會估算,此次調整責任準備金後類定存保單確實會調漲,金管會以繳費6年期、存續期間在20年的保單作為範例,像是還本型的終身保險、增額型終身保險都歸類於一般俗稱的類定存商品中,漲幅分別在7.9%~11.2%與9.3%~23.4%左右,也就說保費最貴應會上漲兩成左右。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昨(20)日邀請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許文彥、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秘書長劉振豐、資深顧問陳富琴和觀眾朋友談談,這時候該趕快購買類定存保單,還是增添保險保障?

許文彥表示,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使得保險公司在原來的保費基礎上要準備更多的準備金,保險公司把一部分的負擔轉嫁給消費者,透過保費調高的方式,所以每次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保費都會上漲。不過由於保障型商品幾乎沒有責任準備金,因此,影響最大的都是具有儲蓄性質的類定存保單。

陳富琴以長照險為例,具有還本設計的長照險,30歲男性購買20年期,達長看狀態每月可領2萬元看護金,年繳保費約23,000元;在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沒有還本的長照險年繳保費只要12,000元,相差了快一倍。

劉振豐指出,以一般上班族購買一年期意外險而言,200萬元保額,大約花費2,000元保障就非常完備了,而還本型從數萬元,到數十萬都有,實非一般民眾所能負擔。

想要同時擁有保障又透過保險強迫儲蓄,當然可以選擇還本型商品,但是在保障尚未健全之前,希望在有限的預算下買到最大的保障,就應該以非還本型商品為優先。

主持人:林麗銖
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董事長

來賓: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秘書長 劉振豐、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資深顧問 陳富琴、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院長 許文彥(由左而右)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卡到魚刺別亂來 聽信偏方恐更糟
去年一名男子吃晚餐時吞到魚刺,卻未就醫,任由喉頭水腫,到了半夜因喉頭水腫導致嚴重窒息,經多天搶救,仍...
財經時勢
微型電動二輪車 要投保強制車險了
台灣民眾最常駕駛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車、機車、腳踏車以外,還有「電動自行車」和「電動輔助自行車」,去年〈...
市場動態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預告>女性如何在金融業闖出一片天?
全台41家產壽險公司的總經理,女性約占20%,董事長占比則不到10%。然而金融保險業務員卻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