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依主計總處2015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國人平均壽命衝上80歲,但「健康平均餘命(71歲)」卻沒跟上,多數人一生中平均有近10年會受癱瘓、失智等病痛拖磨。長命≠好命,想要追求活躍老化,除了注重健康養生,富邦人壽建議利用SMART退休規劃術,設定理想退休生活目標(Specific)、衡量需求與缺口(Measure)、風險評估(Assess & Risk management),並搭配退休保險4大帳戶的具體規劃(Tangible),從養老、醫療、長看、娛樂四大面向著手,及早做好退休金流與風險保障規劃,才能有效減緩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預約更豐富多彩的「晚美人生」。
退休金「千萬」才夠用? ?勾勒未來(Specific),檢視需求(Measure),全面準備
調查顯示,國人平均理想退休年齡為58.7歲(註1),以國人平均壽命80歲,退休生活將長達22年,以每月平均2.5萬元的支出計算,加上每年通膨、物價上漲以及壽命延長所需更多的醫療花費,推估1500萬元是養老的「基本儲備」,但卻有高達44%的台灣人沒有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平均每人僅存了新臺幣268萬元以支應退休生活(註2),退休資金缺口相當驚人。富邦人壽建議,善用退休規劃方程式「Want(夢想的退休生活)-Have(已有的退休規劃)=Need(需要補足的退休缺口)」,了解現實與夢想間的差距,趁年輕及早展開行動、補足退休規劃缺口。
此外,國人偏好利用存款累積退休金,負利率時代,持有現金就是最大的風險,富邦人壽提醒,進行退休規劃時,應考量通貨膨脹及退休後的各種臨時性醫療支出,以免辛苦累積的財富遭侵蝕、壓縮退休金運用空間。為避免醫療花費吃掉退休老本,民眾應優先做好健康醫療險規劃,最好一次擁有醫療、手術、癌症和殘廢四大完整保障;同時利用抗通膨保單:增額壽險、利變壽險,加強規避通膨風險的能力。
風險評估(Assess & Risk management),加強長照保障,無憂退休生活不是夢
平均餘命增長,伴隨失智、失能的風險跟著增高,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4萬人,預估未來平均每天增加約38人(註3);此外,調查顯示,國人一生中的長期照護需求時段長達7.3年、花費恐逾300萬(註4)。值得注意的是,長期照護可不是老年人專利,除了正常老化之外,中風、意外、癌症等都有可導致失能,國內長期照護需求者,近四成是65歲以下的年輕及中壯年族群。
富邦人壽提醒,民眾進行退休規畫時,要避免因正值健康巔峰而輕忽老後的醫療及照護需求,應重視長期照護風險對個人和家庭的潛在衝擊,趁年輕體況良好且保費相對便宜時,規劃合適的長期照護保險商品轉嫁風險,補強退休金的隱形缺口,為自己預約有尊嚴、有品質的「晚美人生」。
具體執行(Tangible)退休四大帳戶,滿足退休多元需求
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台灣受訪者對於樂活退休沒有信心(註5),富邦人壽建議,民眾可以利用退休四大帳戶,打造兼具品質與保障的黃金樂退生活:
1.「樂活養老」:利用年金險、還本型終身壽險創造退休後源源不絕且「穩當」的養老金。
2.「樂活醫療」:透過終身醫療險和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來獲得醫療費用補償,並以防癌終身險、重大疾病險或重大傷病險作為重大疾病預備金。
3.「樂活長看」:用類長看險、殘扶險,轉嫁照護費用負擔,讓老年生活有靠山。
4.「樂活責任」:利用月配息或類全委投資型保單,創造每月現金流,可靈活運用於每月固定開銷或供日常娛樂支出,創造寵愛自己的基金。
四個帳戶應該分別準備,並且注重「安全性」,在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青年時期,提早對退休生活做全面性的規畫與準備,擁有更圓滿的人生。
編輯推薦 | ||
市場動態 保險節稅四要點 報你知!(下)想用保險節稅的有錢人,別再以為錢藏在保單,稅捐機關查不到,投保動機與行動回歸保險意義與功能,才不會賠... | 市場訊息 國泰產險:法遵儀表板 首家產險法遵科技獲雙項專利認證為落實公司治理、辨識與管理各單位業務風險程度,國泰產險法遵團隊設計「法遵風險管理裝置」(下稱「法遵儀... |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深耕普惠金融 推動桌遊課程深入偏鄉 與弱勢族群共學金融知識 落實社會永續理念新光金控子公司新光人壽長期有感於偏鄉教育資源不足、一般師資對金融教育施力的困難點,為落實普惠金融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