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近年來推動產險業整併一直是主管機關的監理方向之一,然而自2002年友聯產險併購中國航聯成為台灣首宗產險公司併購案後,沉寂了2年多的合併、併購話題(M&A,Merger合併;Acquisition收購)才在去(2004)年全球第7大保險集團--千禧集團(Millea Holdings Inc)旗下的新加坡千禧亞州(Millea Asia)收購統一安聯產險後,再度引起注意。
今年上半年日本兩家產險公司--東京海上、三井住友,分別投資、買下新安、明台產險的消息,更引起各界的關注。在其他歐籍外商產險公司相繼撤出台灣的情況下,日本產險業卻陸續進駐台灣與3家產險公司(包括統一安聯、新安與明台)「合作」,不免令人好奇為什麼日商對台灣產險市場如此熱衷?而這幾起日商投資、買下台灣產險公司的個案,將對整個市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一股M&A風潮是否將持續延燒?誰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被合併或併購的對象?
東京海上控股公司持有新安49%股權
嚴格來說,國內第2宗產險M&A個案應屬2004年新加坡千禧亞洲集團(Millea Asia)以99.81%的股權收購統一安聯產險。由於Millea Asia 已在3年前以30%的股權與新安產險進行策略聯盟,且Millea Asia 與日本東京海上產險為同一個控股公司(千禧集團),據悉當Millea Asia在收購統一安聯時,即已預期將與策略聯盟的新安產險進行下一步的合併動作,因此當初收購統一安聯後,更新的名稱即為「新安東京海上產險」。
直到今年4月,Millea Asia以增加到49%的股份與新安產險正式合併,存續公司為新安產險,而合併後的名字就叫做「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換句話說,目前仍在進行整合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即為原統一安聯及新安兩家產險公司,未來也不排除日本東京海上產險的介入。
據了解,由於這兩家國內的產險公司,在經營方式上有很大的出入,因此短期內尚無法看出綜效發揮的成果。不過,車險比重仍相當高的存續公司--新安產險,未來車險比重的目標將從目前的82%降到75%。
明台已成三井住友眷屬
繼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合併定案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第一金控即對外宣佈將旗下子公司明台產險全部股份以總價84億元賣給日本三井住友產險,不僅創下國內金控出售子公司的首例,而國內堂堂第2大的產險公司一夕之間被日商買走的消息,更讓市場人士不勝唏噓。
雖然第一金控表示,賣掉明台產險的實際獲利約7億元,但對日本三井住友而言,能夠買到市佔率排名第2且組織及業務結構都相當完整的一家產險公司,可以說賺得更多。據悉三井住友從去年 11 月起即主動與第一金控接觸,直到今年4月下旬才敲定價格,完成這起購併案。
不過,雖然主要股東三井住友在台灣已有分公司,但規模不大(員工51人,2個通訊處),據了解短期內仍以明台產險原有的組織架構及業務體系為主,且根據外界推測,很可能原三井住友台灣分公司將轉以接洽再保業務為主,而日本三井住友最快7月才會派員來台,目前有關購併後的公司名稱及相關細節尚未定案,至於未來國內第2大的產險公司是否將會有濃厚的日商色彩,則有待觀察。
純粹投資抑或為進軍大陸做準備?
近年來歐系外商持續撤台,而日本產險公司為何反而對台灣產險市場興緻勃勃?有些業者認為應該是純粹投資、拓展版圖,但也有人認為日商此舉是為進軍大陸做準備。
由於新安產險的母公司裕隆集團,已成功的在大陸廣東及福建開闢汽車市場,因此當3年前Millea Asia與裕隆合作,就讓許多業者猜測是在為進軍大陸做準備。不過,也有業者表示,事實上這兩家日本產險公司在大陸都已經設有分公司,應該不至於需要大費周章透過台灣再進軍大陸市場;且產險經營及從業人員的作業習性與「人」的相關性均不若壽險業顯著,這點從目前許多大陸的壽險公司均沿用台灣經營模式及經驗,但產險除了最近華泰產險因借調台灣幾位主管勉強算是參考台灣經驗之外,可以找到端倪。
此外,由於日本國內產險市場近年來的多起整合、合併案,更讓原本已成熟的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因此幾個大型的保險集團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一方面為找投資出路,另一方面擴展版圖,因此陸續將觸角延伸到海外,而東京海上及三井住友即為企圖心相當強的兩個保險公司。
日商揮軍南下 誰會是下一個被合併的對象?
其中,三井住友近年來除了已買下一家英屬產險公司(Aviva)涵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香港等多個分支單位的亞洲營業部之外,據悉當初統一集團要將統一產險股權大量釋出時,三井住友已表示高度興趣,但卻被鷹星集團捷足先登;不過這幾年三井住友仍積極向台灣多家產險業者表達合作意願,而這次能夠買下明台,其實也是多年佈局經營的結果,足見其對台灣產險市場的企圖心。
此外,由於部份日商產險資金仍然充裕,有業者表示日商買下台灣的產險公司,就算投資報酬率只有1%,也優於把資金放在日本國內的銀行。日商不斷在海外尋找合併的對象,這波合併的風潮很可能將持續延燒,而日商揮軍南下台灣,誰會是下一個被合併的對象?答案大概多少在業者的頭腦中盤旋而過。
不過,大部分的業者均認為,目前這兩大日本產險公司將觸角延伸到台灣後,短期內對台灣產險市場影響並不大;但長期而言,是否將帶進日式的經營模式,如注重守法精神及周邊服務等,還有待時間驗證。至於國內消費者對日商的接受度,也要等一段時間之後才看得出來。
80%的M&A失敗 合併不是唯一的出路
雖然企業合併、併購已是國際性的趨勢,但根據國外的例子,大概80%的M&A都是失敗的。而合併或購併的成功與否乃取決於整合的能力,因此對於提升國內產險業的競爭力而言,合併、併購是否是唯一或最好的出路,則有待事實考驗。在沒有十足把握之前就算面對的是很吸引人的價格條件與對合併後的憧憬,在做出決定前仍然必須冷靜評估。因為做大固然是一種選擇,但堅持做好一樣可以讓一個企業健全地永續經營。
編輯推薦 | ||
人壽保險 男性乳癌惡性度高 重疾險有保障美國康乃狄克州一對感情融洽夫妻,竟相繼罹患乳癌,而丈夫吉瑞德(Gerard Campion)的癌細胞... | 市場訊息 三商美邦人壽:響應世界地球日 號召同仁投入減碳 守護台灣環境三商美邦人壽長期關注環境永續,不僅推動低碳營運,更辦理多項減碳活動,包括二手彩妝品/保養品募集、響應... | 市場動態 為增員花招百出 保經公司打什麼算盤?業務員生活靠佣金收入,雖然為了讓新人能存活,並補貼跑業務的行銷成本及付出,招攬報酬多集中在首年度,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