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顯示,未來一週各地氣溫約在30~36度間,高溫炎熱,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將大幅增加,尤其是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以及過重者等6大高危險族群,應「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3招預熱傷害。
國健署表示,各族群都可能發生熱傷害,而嬰幼童因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以及代謝率較高,而且必須依賴照顧者提供水分及調整所在環境溫度;65歲以上長者因長者的排汗功能,對溫度轉變的適應能力、以及調節體內水份的機能不如年輕者迅速,尤其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長者,更要加倍小心。
服用利尿劑會干擾水分及鹽份平衡;含有抗膽激性藥劑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劑等,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須特別注意防範熱傷害發生。戶外工作者及運動員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曬、休息及補充水分而造成熱傷害;密閉空間工作者,因環境通風或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平衡而造成熱傷害。
身體質量指數BMI≧24民眾,因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且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散熱,造成散熱面積下降,加上代謝而使產熱增加,將造成大量排汗而造成熱傷害。
這些熱傷害高危險族應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保持涼爽;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更要提高警覺,檢查居家及工作場所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喝酒有益健康?衛服部闢謠:滴酒不沾最健康愛喝酒的人,別再把「適量飲酒有益心血管疾病」掛在嘴邊啦!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最新研究顯... | 財經時勢 九大壽險 今年要增員近2.9萬人九大壽險公司2021年的業務員增員目標,合計將近2.9萬人。國泰人壽預計增員(含電話行銷業務員)共5... | 市場訊息 中華郵政:郵政壽險保戶子女獎學金自4月1日起受理申請111年郵政壽險保戶子女獎學金,自4月1日起至4月30日止受理申請,保戶可至中華郵政公司網路郵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