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推估,台灣糖尿病人口約一四○萬人,一○○年衛生署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當中,糖尿病排名第四,每日有二十五人死於糖尿病,如果加計腦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腎臟病等併發症,糖尿病患的死亡率已超過癌症。
面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的糖尿病,許多人的觀念仍一知半解,本文透過病友、專業醫師及保險專家的分享,解答與糖尿病有關的八大疑問。
罹患糖尿病 一定有自覺症狀?
糖尿病病友全國協會副理事長謝豐聰從發現罹患糖尿病迄今已二十六年,他回憶道,五十歲那年做健康檢查發現血糖過高,由於沒有自覺症狀,聽到醫師確診罹患糖尿病時一度讓他感到錯愕,後來想到母親與曾祖都是糖尿病患,自己的病情應有一部份來自於遺傳,才讓他接受罹病的事實,並且依照醫囑按時服藥。
耕莘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馬文雅表示,大部份的糖尿病患不是因為自覺症狀就醫,而是因為驗血、健康檢查才發現血糖異常。不過,多數糖尿病患仍會出現體重下降、多吃、多喝、多尿等典型症狀。
馬文雅解釋,正常人空腹的時候,血糖值約八○、九○mg/dl,最多不會超過一○○mg/dl(詳附表),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值則在一二六mg/dl以上。血糖太高會把身體的水份排出,產生口渴的感覺,大量飲水則會導致小便量會變多。而糖尿病患因缺乏胰島素,身體沒有辦法利用血液中的糖,即使吃得再多仍然容易感到飢餓,但體重反而會下降。
馬文雅進一步指出,家族病史是罹患糖尿病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基因遺傳,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相同也是致病原因。
嗜吃甜食 會罹患糖尿病?
馬文雅表示,罹患糖尿病最主要的原因是身體代謝糖份的能力出現異常,嗜吃甜食會讓本來代謝功能不佳的狀況雪上加霜。因此,不是嗜吃甜食就會罹患糖尿病,但值得注意的是,吃太多甜食、油脂攝取太多,的確會干擾血糖代謝功能,讓糖尿病的發生機率升高。
每天需要頻繁 監控血糖變化?
馬文雅指出,血糖自我監測是控制糖尿病很重要的一環,對於需要定時施打胰島素的病患,建議增加測量血糖次數,以適時調整胰島素劑量。但透過口服藥物治療的病患,因藥物劑量固定,除非是想要找到食物與血糖的關聯性,或是擔心低血糖的問題,否則不需要頻繁監控血糖。
馬文雅解釋,糖尿病患監控血糖,如同開車時透過儀表板控制車速,但是如果視線一直盯著儀表板不放,就不知道該怎麼開車了,所以不要被血糖數字綁架。
只有第一型糖尿病 會遺傳?
馬文雅指出,第一型糖尿病患占五%、第二型占九十五%,以遺傳比例而言,第二型比第一型多。
第一型糖尿病與第二型糖尿病的差別在於,前者發病的年齡通常比較輕,因為身體無法製造胰島素,需要長期靠針劑施打補充,以維持血糖的正常濃度。
第二型糖尿病通常在四十歲以後發病,患者的身體雖能製造胰島素,但不是量不夠,就是無法被身體善加利用,這類患者早期通常可以透過藥物或飲食控制病情。飲食控制的目的是讓胰島素需要的量減少,藥物則是讓胰島素工作得更有效率。
罹患糖尿病 需終身服藥?
謝豐聰表示,從確診罹患糖尿病以來,從沒有停止過用藥,但透過運動、飲食控制血糖後,醫師已將藥量減少。
馬文雅指出,藥物只是幫忙穩定血糖,如果靠飲食和運動就能讓血糖保持穩定,不見得需要服用藥物。
馬文雅說,穩定血糖是為了不讓糖尿病產生併發症影響生活品質。再者,對醫師而言,不管是調整生活型態、用藥,還是使用胰島素,只要血糖能夠穩定,就是適合病患的方式。
罹患糖尿病 一定會有併發症?
馬文雅表示,糖尿病的併發症以血管病變為主,因為全身的血液都處在高血糖的狀態,長期會傷害血管的構造,造成動脈硬化、血管壁增厚。其中又區分為小血管與大血管併發症。
小血管併發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功能衰退、末稍神經血管病變。馬文雅說,糖尿病患因視網膜病變影響視力,如果發生視網膜剝離,必須由眼科醫師透過手術修復視網膜;腎臟功能異常,可能會面臨洗腎風險;末稍神經血管病變會有麻、痛的現象。
大血管併發症則包括中風、心臟病、足部小傷口惡化潰瘍而導致截肢,馬文雅表示,除了血糖異常之外,高血脂、高血壓、有抽菸習慣等都會造成大血管病變。
馬文雅說,糖尿病患只要血糖控制穩定,就比較不會面臨洗腎的問題。不過如果同時有膽固醇、血壓異常或抽菸習慣等,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然容易引發心肌梗塞。
謝豐聰則分享血糖控制良好的重要性。他說,有位病友右腳兩個小指頭截肢後,即使貼了人造皮癒合速度還是很慢,原來是血糖控制得非常不好,糖化血色素高達十三%、飯後血糖超過二○○mg/dl以上,後來嚴格監測血糖、飲食定時定量並進行肌力運動,狀況才獲得改善。
為了遠離併發症威脅,糖尿病患一定要養成二~三個月回診複檢的習慣,以確認糖化血色素變化,還要安排年度檢查,確認腎功能是否異常等。
確診糖尿病後 買不到保險?
國寶人壽契約部經理林佳憓表示,血糖控制良好有機會承保,但須加費;若控制不良,則有可能拒保。
林佳憓指出,糖尿病為要保書的五年告知事項,民眾投保時告知罹患糖尿病,核保人員將依據糖化血色素判斷,如果超出標準值,投保壽險、重大疾病險、醫療險可能加費、延期承保,甚至拒保。由於糖尿病遺傳風險高,建議有家族史的民眾提早做好保險規劃。
哪些保險理賠 糖尿病併發症?
林佳憓表示,面對糖尿病併發症風險,住院醫療險一定要投保。
林佳憓進一步指出,如果要彌補截肢造成的工作收入損失,規劃失能險是有必要的,不過要注意的是,失能險的給付範圍分為疾病、意外兩種,如果要保障糖尿病造成的失能風險,保單條款中必須要有因疾病導致失能的給付約定,才能獲得保障。此外,如果擔心將來可能需要洗腎,可投保重大疾病險,其中就有針對慢性腎衰竭(尿毒症)提供理賠,可讓需要洗腎的糖尿病患獲得保障。
全國共有一四○萬人確診罹患糖尿病,顯示糖尿病的預防刻不容緩。而罹患糖尿病後,最重要的是依照醫囑,控制血糖,以健康的態度面對糖尿病。此外,最好趁著健康時提早做好保險規劃,才能從容應付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人生成就的起點 從此開始!台灣人壽擁有豐富的集團資源,為客戶建構全方位金融與保險保障服務,極具彈性與優勢!好商品、好資源、好環... | 人壽保險 衣著清涼感冒靠健保
妖嬈短薄的衣料,「露肉不露點」地招搖著怒放的青春。這些在盛夏放送「清涼」的檳榔西施,在精心裝扮... | 健康醫療百科 世界睡眠日 教你怎麼睡最健康!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倡導睡眠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今(2019)年的標語是「 健康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