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保險業獲利再創新高?分析師:帳面漂亮而已!
文/楊佳真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5.12.25 (新聞)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日前參加活動時表示,今年銀行業和保險業,有望創下連續三年的獲利新高,整體金融業獲利也可望再創新高。不過分析師卻有不同看法。

根據金管會今年1月的統計,整體金融業去年度獲利突破5,000億元。產險業去(2014)年獲利(以稅後損益,即Net Income來看)103億元,壽險業為1,024億元,合計獲利1,127億元;而今年前10月累計獲利,產險業為100億元,壽險業為1,233億元,合計獲利1,333億元,有望再創新高。

以成長較大的壽險業來看,由於今年前3季大舉實現股債部位,而衝高資本利得獲利數字。但分析師指出,雖然壽險業「帳面」獲利很漂亮,但「備供金融資產」帳面卻很慘,代表壽險業潛在的可實現獲利變少,實際上是「短多長空」。

也就是說,損益表上的數字,都是壽險公司出售股債的利得。但依國際會計準則(IFRS),還需要觀察「還沒賣掉」的股債部位,因此,須評估「綜合損益」數字,才能看出完整的獲利情形。

綜合損益(comprehensive income)可區分為「本期損益」(profit or loss)與 「其他綜合損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2部分。其中,其他綜合損益(OCI)通常是「未實現之損益」,包含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損益、現金流量避險之避險工具有效部位之損益等。

換句話說,必須同時觀察壽險公司放在備供金融資產的部位,以看出完整獲利情形。不過,截至今年第3季止,各壽險公司的OCI,幾乎都是「負數」。這就代表壽險公司保留的股債資產狀況並不佳,未來若將這些資產實現(也就是出售),獲利也不會太樂觀。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南山產物:通過「電子保單碳足跡」認證 三大特色即時掌握便利的電子保單升級服務
南山產物接軌淨零排碳趨勢,近年來積極推動各項永續低碳行動,2021年率先導入ISO 14067,取得...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保障輕貧族」善用六千元普發現金轉嫁風險 年輕世代金融風險抵抗力退步 檢視需求小額也能建構基礎保障
所謂「金融風險抵抗力」是指從財務衝擊狀況中恢復的能力,根據台灣金融研訓院《2022台灣金融生活調查》...
市場訊息
宏利投信:企業獲利持續成長 亞洲央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龔曉薇指出,從中長期的市場潛力來看,亞洲各國GDP表現,包括成熟亞洲市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