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產保險
受傷失能葬送職業生涯 運動員要保險
文/沈瑜 | 2015.07.01 (月刊)

二○○八年北京奧運跆拳道女子銅牌賽,我國好手蘇麗文對上克羅埃西亞的選手,在當天前兩場比賽中,蘇麗文腳趾骨折加上左膝兩處韌帶拉傷,她仍負傷上場拼死苦戰,感動了很多人,雖然未能贏得銅牌,卻是雖敗猶榮。很少人知道,後來蘇麗文經過手術、復健了一年才好,如果她無力籌得醫藥費,延誤就醫或沒有用更好的醫材藥劑,她的跆拳道生涯可能很難重新起步,國家也將失去一位跆拳道高手。

運動員受傷難免 醫療經費助復出

棒球好手高國輝,也在二○一一年以中華隊員身份,參加美國大聯盟(MLB)明星表演賽時,因為滑壘造成腳踝脫臼、小腿骨折,中斷了一個球季無法比賽,甚至失去挑戰大聯盟的機會。

臺北市職業棒球員職業工會趙子維說,職棒球員樂意為國效力,但是期待能有更多的保障。

二○一三年仁川亞運前,政府徵召國內好手時,趙子維提出四項訴求,其中一項是政府應替國手投保運動傷害險,補償球員因傷中斷參賽、收入減少的損失。

職業運動員的工作,比起一般人的職業危險性還高,相對的保障也就更顯重要。但是許多運動員因為無力負擔醫療支出而延後就醫,即使當下仍能繼續參賽,身體卻日漸累積不少運動傷害,又往往因為手術費昂貴而未能好好醫治,二○○二年釜山亞運,職棒球員張家浩因為撲球造成左腕受傷,開刀手術加復健費用約五十萬元,但是中華棒協拒絕支付,到二○○六年才因合併各種傷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而開刀。若第一時間就有足夠醫療經費予以治療,也許傷勢就能獲得更妥善的照顧。

國際賽沒有保險 國手徵召不順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林玫君查訪各項運動好手發現,不論是職業或業餘運動員,多半認為投保是比賽活動主辦單位或是教練的事,他們從沒想過主動投保。體育界重視預防性風險管理,宣導比賽、練習時的安全,或檢查運動設施等,事前防範做得滴水不漏。然而以保險轉嫁風險的意識卻極度缺乏。運動員投保的通常只是一般傷害險、為了出國比賽的旅平險或平日就有投保的醫療險,許多選手都不知道市面上有運動員保險。

事實上,「沒有保險」是國家徵召國手不利的因素之一,二○○九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前,球團婉拒體委會(現為教育部體育署)的徵召,因為球團怕借出去的菁英球員受傷,造成日後球隊戰績下滑,因此最後參賽的多半是年輕、經驗少的球員,被外界評為本次賽事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而賽前、賽後檢討選手為什麼不願受徵召,發現其中一個原因是球員沒有保險。

台運動員可投保 二張團體傷害保險

為了日後能順利徵召國手,體委會希望保險公司能設計出適合運動員的保險機制。明台產物傷害暨醫療保險部經理方秉中說,目前市售兩張主約「運動員團體傷害保險」及「運動員團體傷害保險甲型」,投保對象為五人以上團體,保險期間一年,費率高低以從事的運動類別危險程度或不同的守備位置計算,凡是參加國際、全國或區域性運動比賽及集訓、培訓期間,只要符合保單列舉的運動類別發生運動傷害,皆能申請身故保險金、傷害醫療保險金,以及傷害失能保險金或暫時失能保險金。參與二○一三年世界棒球經典賽與二○一四年仁川亞運的運動選手,都有投保運動員保險,至於職棒例行賽、SBL超級聯賽,方秉中表示,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承保經驗。

運動員保險項目 失能保障最重要

對球員來說,最重要的保障是失能保險。天主教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助理教授李志峰表示,運動員失能是指無法從事失能發生前從事的特定職業,除此之外,仍具有從事其他行業的能力,但喪失原本運動專才,等於喪失未來有傲人的體育成就機會。方秉中表示,評估運動員的失能,不能從傷勢嚴重程度來看,而是要判斷傷勢是否足以造成運動員職業生涯中斷而定,舉例來說,對一般人而言,若手腕肌腱發炎,還能繼續上班;但就棒球投手來說,手腕肌腱失能,幾乎無法投球,等於運動生涯被迫中止。

「運動員團體傷害保險」及「運動員團體傷害保險甲型」都有提供失能保險金,前者等待期一年,一次性給付;後者等待期三十天,一年內按月給付。由於這兩險種保險期間最多只有一年,李志峰認為,未來失能保險金的定期給付時間若能增長為五至十年,且不受限於保險期間,更能予給運動員足夠的保障。

美運動年產千億 保險是重要推手

美國運動產業的年產值超過四千四百億美元,運動保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不論業餘或職業,從體傷、身故到失能,甚至到運動員、球團財產保險,全方面兼顧。

美國業餘選手多半來自中學、大學生,他們利用課餘時間訓練和參與競賽。李志峰以大學體育活動為例,由美國大學院校所結盟的全國大學體育總會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每年舉辦的各種體育項目聯賽,會提供兩種保險,第一種是一般選手的運動傷害保險,包括學生選手死亡、體傷和完全失能(失去一般生活自理能力)。

第二種是針對有機會進入棒球、男籃、女籃、美式足球、冰上曲棍球職業運動的優秀選手提供的「優秀學生運動員失能保險」(Exceptional Student-Athlete Disability Insurance),依據精算或評估未來簽約年數及薪資水準,萬一發生傷病,喪失成為職業球員的機會,這個保險就可以給付未來可能簽約及薪資的預期收入。

想要成為職業運動員的業餘選手,也可以自己投保「選秀位置損失保險」,不分運動類別,在未受傷前,約定保額最高為預期參加選秀順位可獲得的簽約金及薪資的一半,凡是因運動傷害或疾病導致失能而使選秀順位下降,保單就啟動給付;運動員雖然因順位下降而簽約金降低,但若在約定的期間內,所賺取的薪資與簽約金,加上得到的保險金,總共超過原本約定的保額,超過的部分必須還給保險公司。

因傷停賽有損失 球團買保險補償當美國業餘運動員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時,若與球團簽訂保證契約,球團就會替球員投保「暫時失能保險」,無論球員狀況能否上場,球團均需提供保證契約薪資,所以一旦球員受傷無法比賽,影響戰績,球團即有經濟上的損失,而且還要照常支付球員薪水,這個薪資損失風險,即可由保險公司補償,扣除自負額之後,球團可以獲得約球員七、八成薪資的保險金。

二○一三年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的Mark Teixeira,年薪高達二二五○萬美元(約新台幣六.六億元),參加世界棒球經典賽徵召不久後就受傷,整季報銷,而Teixeira當季薪資中的一八七○萬美元(約新台幣五.五億元)損失,就是保險公司買單。

明星球員很關鍵 保重要人士保險

球員打得愈好、球團收入愈高,包括門票收入、電視轉播權利金、企業廠商贊助及商品販售等營收,都隨著球隊戰績水漲船高,尤其如果能闖入季後賽及總冠軍賽,更能為球團帶來可觀的收入。

而球隊中多半有一、二位明星球員,例如在美國職籃(NBA)有「小皇帝」之稱的LeBron James,就是克里夫蘭騎士隊(Cleveland Cavaliers)的明星球員。他們能否上場出賽,事關能否帶領球隊闖進季後賽,對球團來說格外重要。因此美國球團會為明星球員投保「重要人士保險」,保險金額以預期闖入季後賽的收入估計,如果因為他們缺賽達一定的場數,導致相關收入損失,保險公司會就損失的部分給予賠償,這就好比是企業的「營業中斷損失險」。

美國職業運動員個人也可以自行投保「價值損失保險」,以防因受傷或失能而影響成為自由契約球員的身價,今(二○一五)年球季結束後,旅美棒球好手陳偉殷,即將從巴爾的摩金鶯隊(Baltimore Orioles)投入自由球員市場,他便可藉由「價值損失保險」,選擇以缺賽場次或約定一定門檻金額,作為與保險公司約定的給付條件,當實際獲得簽訂金額少於契約金額,保險公司就啟動理賠機制。李志峰說「價值損失保險不是承保失能,而是承保發生頻率更高的因傷病所導致能力下降。」

運動員保險發展 亟待跟進與落實

除了美國,日、德、法、英等國也都有完善的運動保險制度,國內運動保險制度卻還在萌芽階段。方秉中坦言,運動員保險屬於小眾市場專屬保單,研發成本高,又苦無精算數據與理賠經驗,所以在保單設計上尚待加強,開辦的形象意義大於核保利潤,因而影響同業跟進的意願。

但李志峰認為,一旦落實了運動員保險,對運動員個人或球團來說,都有扭轉乾坤的極大助益,不只運動員可以無後顧之憂,發揮十足的實力拼戰;球團也可減少一些不當扣薪的事情,讓保險補償球員受傷後的收入缺口,便能提供球員更好的待遇。如何藉由保險推動運動產業的發展,值得各方思考。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意想不到的失眠原因 最新耳鳴研究打破迷思!
耳邊總是有停不下來的雜音,甚至連睡眠時間都不放過,失眠、情緒不穩、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症狀跟著來,「耳鳴...
調查&排名
誰是保險界的「社群王」、「轉推王」?
流量是最能代表一個網站的成敗,流量愈多就代表愈受歡迎,本刊去(2016)年曾藉由流量查詢網站Simi...
市場動態
千萬別找保險黃牛!
通常發生車禍時,車主會心慌慌,這時可能會有保險黃牛找上門,表達可以協助辦理理賠。其實,這些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