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登山對不同人有不同的意義,對家庭而言,是一項親子活動,對專業登山者來說,則是一項挑戰自我的極限運動,在台灣有許許多多的人對登山運動深深著迷。
台灣山林美 透過鏡頭化為永恆
「愛台灣,就不能不愛登山。」從高中開始接觸登山、資歷超過三十年的攝影登山作家邢正康在林間追逐著陽光,用鏡頭捕捉葉縫中穿進的光影,將霎那瞬間化為永恆。
「走進山林,很難不讚嘆大自然的偉大。」談起登山,邢正康笑著說,高山奇峰險石、崩涯絕壁,林間不乏千年神木,高山上一望無際的雲彩,圖騰幻化無窮,登頂的微風是如此療癒人心,極目所及,壯麗遼闊、心曠神怡。
萬物皆有情 俯仰之間都應留心
每個人登山的目標不同,有些人滿足於攻下百岳的數字,有些人則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台灣地理環境造就豐富的動植物,如果沒有沿途學習那是什麼花、什麼鳥,就枉費了這片美景及光陰。」邢正康認為,爬山是休閒活動,不應該只為了攻頂而趕時間。
台灣知名登山家邢天正曾說,「爬山不是趕路,也不是只跟著別人走,山川草木、蟲魚花鳥皆有情,行走俯仰之間,都應留心,否則等於入寶山空手而回。如此,走完百岳又如何?」匆匆走過的叢林小徑,試著放緩步伐,慢步體驗山林之美,單調的景色瞬間成為色彩奪目的花花世界;一般人所在乎的「登頂」,對於喜愛登山的人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氣候若不佳 容易誤判造成意外
登山有別於一般的運動,需要深入蠻荒數天,所有食宿所需及抗寒衣物都得裝進自己的大背包裡,動輒一〜二十公斤,都得靠體力背著走,重裝走在崎嶇山徑,有時陡升陡降,若又遇上淒風苦雨就更為吃力。
台灣高度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有兩百多座,海拔達兩千八百公尺以上屬於高山症中度風險區,半數登山客會出現頭暈、嘔吐等症狀;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地的一半,呼吸格外困難,嚴重可能致命。
若碰上低溫再加上綿綿細雨及強風,穿著濕衣物、暴露於寒風中,容易產生發抖、蹣跚跌倒、心理功能遲鈍、輕微意識混亂等失溫現象,嚴重甚至會死亡;在太陽高溫下趕路,體溫調節中樞失常,無法控制體溫,汗腺失去排汗功能、不能散熱,造成中暑發作,死亡率也相當高。
「登山雖然樂趣無窮,但高山意外卻年年發生。」邢正康指出,在高山活動,氣候不佳造成意外事故頻傳,「天氣欠佳影響身體狀況,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是意外發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失足、失溫、中暑及高山症最為常見。
理賠爭議多 登山保險核准販售
民眾從事高難度裝備登山活動,若投保旅行平安險,保險公司常因風險過高而拒絕承保;投保意外險,如發生失溫、中暑、高山症等現象,究竟是屬於「疾病」或「意外」,保險理賠認定也常有爭議,有關類似案件,保戶和保險公司對簿公堂時有所聞。
富邦產物資深協理陳維格表示,金管會於去(二○一四)年核准「登山綜合保險」,目前有九家產險業者販售,民眾參加登山活動遭遇山崩、失足等意外傷害,或失溫、中暑、高山症等三十一項特定事故,導致死亡、殘廢,保險公司會給付身故、殘廢保險金、救護費用及遺體移送費用;醫療費用則以實支實付理賠,今年則再將「搜尋費用」納入給付項目。
考量承保經驗不足,開辦初期緊急救援費用保額最高以台幣三十萬元為限,並分十萬元、二十萬元及三十萬元等金額供登山客依自身需求選擇投保。
當民眾受困山中,透過警消單位進行搜救,不用被收取任何費用。不過,超出預定下山時間四十八小時以上,且直轄市、縣(市)消防機關已開始搜尋者,可以透過救難團體進行搜救,所產生需自行負擔費用的支出,可以在保額內獲得理賠。
據瞭解,民間救難團體多為業餘及公益性質,不會向受難者及其家屬收取任何費用,主要是由成員自掏腰包、消防單位及民眾捐款維持組織運作,也有三〜五人由原住民及熱愛登山者所組成的救難團體,因瞭解山中地型及氣候,以每日三千〜三千五百元、食宿及交通費用實報實銷的收費標準,替受難家屬入山搜救。
換言之,民眾因登山失蹤而需支出的救援費用相當有限,幾乎完全由政府或公益團體吸收,形成資源浪費。消防署估計,出動一次直昇機就要花費十八~四十萬元,有時還要出動大批人力上山,總體花費可能會高達上百萬元,因此尋求產險業研發「登山保險」,讓民眾在登山前投保,加強自身保障,並且降低搜救費用負擔。但是,在沒有相關支出證明的情況下,如何向保險公司申請搜尋費用成為一大問題。
產險公會表示,雖然目前山難搜救各項花費都由政府支出,但是當社會進化到一個程度,政府相關支出會逐步轉由商業保險承擔。此外,未來民眾除了透過警消人員進行搜救之外,也可以向民間團體尋求幫助,「當保戶逐漸知道登山險中有搜救費用保障,未來運用的機會將更廣泛。」
產險公會強調,將搜救費用轉由保險給付是未來趨勢,近幾年可能「無感」,但隨著登山綜合保險的推廣,以及保戶對保單內容的熟悉程度,搜救費用會漸漸發揮效果。
保險轉嫁難 搜尋費用配套不足
登山綜合保險的「登山事故保險金」,每人身故給付保額最高一千萬元、傷害醫療上限一百萬元;「緊急救援費用保險」每人上限三十萬元。以身故殘廢保額二百萬元、實支實付醫療費用二十萬元、緊急救護費用十萬元為例,一天保費僅一百一十四元,五天約四百一十二元。
不過,目前保單提供最高三十萬元搜尋費用,與消防署估計若出動直昇機搜救支出動輒上百萬元,就算未來能透過保單轉嫁,也是杯水車薪。尤其搜救費用很難標準化,當民眾發生山難,若同時出動兩個不同單位去搜救,其中一個單位找到人,另一個單位沒有,卻也支出費用,屆時該如何理賠也是一大問題。
登山險問市僅一年,實務經驗不多,與落難山友需求仍有落差,未來尚有很大的修正空間。
投保宣導少 首年承保僅七百件
根據非官方統計,台灣每年登山人數約二十萬人,但去年登山綜合保險投保件數僅約七百件,保費收入一百二十六萬一千五百一十元,賠款八萬六千六百八十一元,賠款率六.九五%。「截至目前為止,富邦尚無任何理賠的申請案件,或許是承保件數不多。」陳維格提到,賠款率不高可能是民眾對於登山險的認識還不足,導致投保件數不多,理賠自然也就少,因此登山綜合保險的相關宣導仍需加強。
「登山多結伴而行,可以相互支援及照顧,因此保單限五人以上團體才能投保。」陳維格提到,登山綜合保險設計需五人以上才能出單,主要是考量單槍匹馬較危險,鼓勵結伴同行。此外,僅承保中華民國境內的台澎金馬地區,保險期間最長以三十天為限。
輕裝就出發 一日往返也沒問題
「過程雖然很艱難,但那些瞬息萬變的景色,即使回到都市後,仍魂牽夢縈、流連忘返。」邢正康說,重裝攀登和隊友相互扶持,隊友們的心緊密相連,共同經歷山中傳奇,行程中留下珍貴的點點滴滴,都是背上行囊下一趟出門的動力。
「登山活動已經變成一項全民運動。」邢正康提到,近年來全省各地都興建了許多登山步道,這些步道大多位於城市近郊,有休憩的涼亭及路線指標,只需準備簡單餐點及雨具,不需要複雜的登山裝備,一日內從任何山區返家都沒問題。以玉山國家公園遊憩區為例,只要開車就可輕鬆到達,每年吸引一百萬人次前來吸收芬多精。你還在猶豫嗎?走向大自然就對了!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結合外溢機制 重磅推出精準治療專屬癌症險 基因檢測、標靶治療、免疫療法與質子治療全入列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2019年國人新發癌症人數超過12萬人,平均每4分20秒就有一人... | 市場訊息 國泰世華銀行:疫後詢問度大增 資金回台專法首年優惠截止倒數 建議台商把握「期間限定稅率優惠」《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以下簡稱專法)自2019年上路至今9個月,將於今年8月中屆滿週年... | 市場訊息 國泰世華銀行:「股權規劃信託」提前佈局掌握三大優勢呼風喚雨的企業家一旦面臨接班,就不得不仔細思考家族、企業與股權的關係與配置。要穩定家族經營權,公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