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走過意外 更懂珍惜
文/宋依玲 | 2015.03.01 (月刊)

今(二○一五)年二月四日上午,復興航空編號GE235班班機,起飛不久就發現機械故障,幾分鐘內,飛機直墜基隆河,造成多人死傷,民眾震驚、家屬悲痛,「我還沒準備好說再見!」這句話,也許正是每位驟然喪親者內心的低喃,任何安慰的話,都無法真正平撫家屬的心。

近日,讀到一篇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蘇絢慧的文章,提到「現實生活會發生什麼結局,往往不是人可以隨意決定的,無論是哪一種結局都會讓人感受到心死與心碎,產生深且重的失落與痛苦,不同的是,過程要面對與處理的課題不盡相同,而死亡,似乎多了那麼一點無以抗爭、無力可施的窘境。」

的確,要對驟然消逝的摯親「說再見」,是多麼需要勇氣;如何能夠平心靜氣、懷抱祝福、充滿愛意的道聲再見,關於這些,我們都還在努力學習。

遭逢意外之後,人們總會不斷回想意外形成的一切成因,但「意外」無法預期,「若事故前做了另一種選擇,是否就能防止一切發生、就不會留下遺憾?」在每位當事人家屬心中不斷自問。

因為來不及備防、想說的話還那麼多,才會捨不得、止不住遺憾。儘管無法預期,若能提前為自己與家人架構一個安心的保障規劃,當不幸遭逢變故,面對創傷時,至少能減低因事故產生的重擔缺口,更能堅強走下去。

依據衛福部統計,事故傷害高居十五~二十四歲年輕人死因第一名,男性年輕族群發生意外事故死亡的風險更高於女性三.二三倍;二○一三年,每天因汽機車交通事故傷亡的人數也有一千零二十九人。特別是常出國、出差工作,需經常在外奔波的年輕人、中壯年族群,更需要特別留意是否有足夠的意外保障。
從數據分析、歸納出的統計看似冰冷,但都在提醒我們必須將預防意外的掛念化為實際行動,提早做好準備,才能減輕衝擊帶來的生活負擔,讓遺憾減至最少。
加措仁波切說過「得到時果斷接受應該得到的;失去時豁然捨得應該失去的。」從一次次的災變事故中,不管是當逢其中或旁觀第三者,都要相信,苦難永遠是我們精神的導師,除了預先保障給予的庇護,願也能從中得到領悟、有所獲得,就更懂得什麼是珍惜、與活在當下已是美好!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窮老爹 富老爹的 退休生活
光頭老麥,自三十八年隨政府撤退來台後,就一直光棍至今,當年的毛頭小子如今一轉眼已成一佝僂老人。...
市場訊息
台新投信:上週外資動向:台、印主要流入 主力資金未棄守 Q1看中小型股表現
回顧上週外資動向,新興亞股中以台灣及印度為主要資金流入者,其中以台股流入2.58億美元居冠,其次為印...
財產保險
燒臘店遭惡意攻擊 罷工暴動險可理賠
日前新北市1家燒臘餐廳,突遭10多名不明人士手持油漆、棍棒,衝入店內攻擊,其中1人將滾燙的熱湯潑向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