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根據調查,消費者再購、首購保單,以醫療險、壽險、傷害險為首選,由此可見,國人仍傾向購買保障型保險。然而,隨著壽險新契約保費屢創新高,新契約平均保額卻年年下滑,民眾保費越繳越多,但保障卻越來越少了,為什麼?
【健康保險大家談】節目,首度舉辦大型論壇,邀集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曾玉瓊、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許永明、中泰人壽總經理戴朝暉、友邦人壽總經理陳嘉虎、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臺銀人壽總經理蔡吉盛,以及現代保險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麗銖8位產官學專家,齊聚一堂暢談保險,提供多元觀點及豐富經驗,剖析國人保障普遍不足的成因,同時告訴民眾,如何彰顯保險價值,選對保險商品,提高保險保障。
曾玉瓊表示,金管會自2005年7月1日起實施提高國人保險保障方案,對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商品基本保額達一定標準或成長額度者,給予新種商品送審件數增加獎勵;推行微型保險商品的保險公司,則降低保險安定基金提撥率及提高海外投資額度。然而,主管機關的政策引導是否能奏效,關鍵仍在於保險公司是否願意修正佣金制度,獎勵業務員銷售保障型商品,真正落實金管會政策。
蔡吉盛指出,以銀行為主要通路的臺銀人壽,早期主力是銷售類定存商品,2013年起,在主管機關的引導下開始主推長年期、分期繳保單,但是低利環境使保障型商品推動困難,若能在政策引導之外提供稅賦優惠,會使保障型商品更吸睛。
桂先農認為,國人偏好儲蓄型、具有滿期金或還本性質的保險商品,但此類商品生存給付比重較大,保費相對較高,在有限預算下,投保額度難以提高,因而導致國人長期以來壽險保障不足。許永明指出,各種保險或多或少都有保障成分,但若保障功能低,儲蓄、投資功能高,就不應該列在保障型商品專區。
陳嘉虎分析,「買保險卻沒得賠」是許多媒體報導保險的做法,但卻無法傳遞保險的正確觀念。媒體應提供正面報導,呼籲保險的真正價值,才能讓民眾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保險保障。戴朝暉提到,掌握民眾實際需求,配合新的健保制度改良、調整,引進更多國外的創新保險商品,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才是提高保障型保險商品的重要關鍵。
林順才觀察,過去消費者較常買癌症險,但隨著民眾對其他重大疾病保障需求的增加,重大疾病險將成為2015年極具發展潛力的市場;林麗銖呼籲,選擇保險商品時,應先理出保障需求的優先順序,才能透過保險,把愛和責任延續下去。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國泰人壽:「理賠金抵繳住院費」服務 滿意度高達9成國泰人壽繼國泰醫院、全台長庚、花蓮慈濟及衛福部台北醫院後,本月再與台中光田、彰化秀傳、彰化基督教及埔... | 市場訊息 遠雄人壽:挺淨零碳排 為地球保險 遠雄人壽海洋公民科學家 發動淨灘行動台灣四面環海,陸域面積不到全球萬分之三,卻紀錄到了將近十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擁有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英國留歐機率激增 歐股多頭有望逆轉勝 歐高息股強勢出列英國脫歐公投即將於本週23日正式登場,結果於台灣時間24日出爐,摩根投信指出,隨著留歐聲勢再居上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