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電視座談> 如何提高保險保障
文/鄭慧菁 | 2015.02.02 (新聞)

根據調查,消費者再購、首購保單,以醫療險、壽險、傷害險為首選,由此可見,國人仍傾向購買保障型保險。然而,隨著壽險新契約保費屢創新高,新契約平均保額卻年年下滑,民眾保費越繳越多,但保障卻越來越少了,為什麼?

【健康保險大家談】節目,首度舉辦大型論壇,邀集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曾玉瓊、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許永明、中泰人壽總經理戴朝暉、友邦人壽總經理陳嘉虎、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臺銀人壽總經理蔡吉盛,以及現代保險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麗銖8位產官學專家,齊聚一堂暢談保險,提供多元觀點及豐富經驗,剖析國人保障普遍不足的成因,同時告訴民眾,如何彰顯保險價值,選對保險商品,提高保險保障。

曾玉瓊表示,金管會自2005年7月1日起實施提高國人保險保障方案,對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商品基本保額達一定標準或成長額度者,給予新種商品送審件數增加獎勵;推行微型保險商品的保險公司,則降低保險安定基金提撥率及提高海外投資額度。然而,主管機關的政策引導是否能奏效,關鍵仍在於保險公司是否願意修正佣金制度,獎勵業務員銷售保障型商品,真正落實金管會政策。

蔡吉盛指出,以銀行為主要通路的臺銀人壽,早期主力是銷售類定存商品,2013年起,在主管機關的引導下開始主推長年期、分期繳保單,但是低利環境使保障型商品推動困難,若能在政策引導之外提供稅賦優惠,會使保障型商品更吸睛。

桂先農認為,國人偏好儲蓄型、具有滿期金或還本性質的保險商品,但此類商品生存給付比重較大,保費相對較高,在有限預算下,投保額度難以提高,因而導致國人長期以來壽險保障不足。許永明指出,各種保險或多或少都有保障成分,但若保障功能低,儲蓄、投資功能高,就不應該列在保障型商品專區。

陳嘉虎分析,「買保險卻沒得賠」是許多媒體報導保險的做法,但卻無法傳遞保險的正確觀念。媒體應提供正面報導,呼籲保險的真正價值,才能讓民眾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保險保障。戴朝暉提到,掌握民眾實際需求,配合新的健保制度改良、調整,引進更多國外的創新保險商品,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才是提高保障型保險商品的重要關鍵。

林順才觀察,過去消費者較常買癌症險,但隨著民眾對其他重大疾病保障需求的增加,重大疾病險將成為2015年極具發展潛力的市場;林麗銖呼籲,選擇保險商品時,應先理出保障需求的優先順序,才能透過保險,把愛和責任延續下去。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黃調貴能力強 壽險領導人公開高喊「我們需要你!」
《本文重...
市場訊息
安聯人壽:「足球小將大募集活動」起跑 送小球迷進世界級足球殿堂
世界盃足球旋風強勢襲台!體驗超級足球巨星的世界盃歷程不再遙不可及!安聯保險集團2015年再度與頂...
健康醫療百科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以病人為中心的複合式手術室
手術室是病人與家屬的禁地,陪病家屬只能目送推床消失在寫著手術室的自動門後,接下來就是懷著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