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男性專屬第一大癌症攝護腺癌
文/編輯部 | 2009.11.01 (月刊)

午休時間,10幾個醫護人員匆匆用畢外食便當,開始聚精會神地討論起螢幕上的個案。年齡偏高、清一色是男性,是這些個案的共同特色,他們都罹患攝護腺癌,而這些穿著白袍,搶在上班、門診或手術的空檔開會的,正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的攝護腺癌團隊。

10大癌症中唯一專屬男性1年逾3千人罹患 1千人死亡

睪丸癌、陰莖癌、攝護腺癌等都是男性專屬的癌症,但躍登10大癌症的只有攝護腺癌。而隨著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這個被稱為「長壽病」的癌症更讓不少中高齡男性惶恐。

據衛生署統計,96年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的男性超過3千人,排名男性癌症第5,僅次於肝癌、結腸直腸癌、肺癌與口腔癌,而死於攝護腺癌的則約有1千人,是85年463人的2.2倍,排名第7。

攝護腺癌不論發生數或死亡人數在男性癌症的排名,一直在往前推進,且成長幅度十分可觀。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 男性終生都受威脅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過去,由於好發於60歲以上的長者,且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因此過去被稱為「長壽病」。不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峰醫師說,近年來攝護腺癌有年輕化的趨勢,50歲到75歲都是好發年齡,甚至已經出現25歲的年輕案例,年輕或中年的男性朋友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尤其早期攝護腺癌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發現,因此最好的預防之道就是定期接受檢查。

雖然很多人不知道攝護腺的形狀和位置,甚至不知道攝護腺的功能,但是有些保守的男性有攝護腺情結,不只不願接受檢查,更因為擔心萬一罹癌,治療結果可能損及男性雄風,而怯於面對。

邱仲峰說,攝護腺的形狀大小都與核桃相似、重約20公克,位在膀胱下方、尿道後端,具有調節排尿、製造部分精液、提升精子活動力的功能,以及分泌、儲存攝護腺液,並保護泌尿道不受感染的作用。泌尿科主任葉劭德醫師說,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內分泌器官,除了中國古代的宦官之外,任何男性不論性別傾向為何或有無性生活、性生活的頻率高低,終其一生都有可能罹患攝護腺癌,即使活到90幾歲也不例外。

初步診斷方法最簡便 血液PSA值小於4最安全

既然如此,定期檢查就是男性對抗攝護腺癌最重要的工作了!尤其攝護腺癌無法由外觀分辨,早期症狀也不明顯,如果等到出現頻尿、尿失禁、餘尿感甚至血尿、血精、骨骼疼痛時,通常癌細胞都已經侵犯尿道或骨骼了。

其實攝護腺癌是少數可以藉由很簡單的診斷方法早期發現的癌症,血液PSA檢查就是其一。PSA是由攝護腺上皮細胞分泌出來的攝護腺特異抗原,這種蛋白酵素在血液中的安全值應在4ng/ml以下,由於攝護腺肥大、發炎或鈣化,PSA值也會上升,因此通常如果超過10,就應懷疑罹癌的可能。

除了PSA檢查之外,由專業的醫師做肛門指診是另一種診斷方法。因為大部份腫瘤都發生在後外側,有經驗的醫師以食指經過直腸前壁觸摸攝護腺後側,可以發現病灶。不過指診常令男性覺得尷尬,且當醫師的食指自肛門伸入時,會有酸痛的刺激感,因此不少男性聞之怯步。泌尿科醫師劉明哲說,PSA值異常本身對是否罹癌已具判讀價值,通常第一次PSA值若出現異常,除非數值超過50甚至上百,應該馬上做切片之外,通常會先以攝護腺肥大治療1~3個月後,再檢查如果還是偏高,就應接受切片,因此指診並不是非做不可。

治療方法依個案期數、年齡而異 餘命小於10者 通常不採積極療法

一般而言,只要PSA值或指診或超音波發現異常,就應接受攝護腺切片檢查。

如果確定罹癌,因為攝護腺癌最容易侵犯骨盆腔、淋巴組織與骨頭,因此在做臨床分期檢查時,也必須同時做骨骼掃瞄、骨盆腔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

至於治療方法,葉劭德說必須依個案的期數與年齡而定,包括追蹤觀察、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放射治療、抗男性賀爾蒙治療等。而在其他癌症使用得很普遍的化療,在攝護腺癌則被當做賀爾蒙治療無效、病情惡化時的最後一線療法。

攝護腺癌的症狀不明顯,加上病程演化很慢,劉明哲說,腫瘤從局限在攝護腺的低期別癌到轉移,一般約須5年,而轉移後到死亡又大約5年,因此對於發現攝護腺癌時平均餘命低於10年的病患(例如台灣的男性平均壽命75歲,罹癌時超過65歲者),葉劭德說,原則上會採取「觀察、不開刀、暫不治療」的方式,等到症狀出現,再施以放射治療。

以攝護腺切除手術為主 冷凍療法氬氦刀最先進

如果餘命大於10年,第一、二期病患都以手術切除為主。

手術治療時,因為可能會切斷或傷及位在攝護腺左右兩側下方,控制陰莖勃起的神經,造成性功能障礙的機會大約有5成,也可能造成尿失禁的後遺症。前一種狀況除非神經完全切斷,否則想恢復男性雄風也許可以求助泌尿科醫師,有時威而鋼也幫得上忙;至於尿失禁的情況,劉明哲說,通常在術後一年可以改善,如果情況依舊,可以考慮在尿道周圍做人工擴約肌,由病患自己操作排尿。

邱仲峰說,為了減輕傳統手術的痛苦和傷害,北醫附醫早在2006年就引進台灣第一部冷凍療法氬氦刀,氬氦刀可以在增生的攝護腺選定部位施行靶向消融,改善病患症狀,自費約須10幾萬元。

有的病患則會採取放射治療。目前大多採體外放療,在骨盆腔做360度照射。以放射性植入錠直接植入攝護腺中,則是比較先進的方法,但必須自費,一個療程要價數十萬元。

放療必須由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評估有效又安全的劑量,以免造成直腸或膀胱出血。

因為放療復發的機率較高,因此第一、二期病患仍以切除手術為主。葉劭德說,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是目前治療攝護腺癌最有效的方法。

轉移癌必須做賀爾蒙治療 阻斷供養腫瘤的睪固酮

如果是第三期以上的病患,則必須加上口服或注射抗男性賀爾蒙,甚至摘除睪丸,以阻斷供應腫瘤成長所需的睪固酮(男性賀爾蒙)。因為除睪丸外,腦下垂體也會分泌睪固酮,因此如果PSA值仍異常,還是需要再加抗男性賀爾蒙藥物,這種藥物可能會發生女乳、潮熱等副作用。至於有些男性聽到「切除睪丸」立刻想到,「那不就沒有睪丸了?」葉劭德說,那倒不會,因為拿掉睪丸之後,會在裡面放入填充物,不致影響外觀。

早期攝護腺癌治癒的機率很高,經過適當治療可以活到老,可惜的是,發現時往往已經太晚。據統計,台灣的攝護腺癌患者大約有一半在診斷確定時,都已經是轉移性了。

50~65歲應定期抽血驗PSA 早期治癒率高 不要諱疾忌醫

50歲以上男性最好每年接受PSA抽血檢驗或肛門指診。三位醫師都呼籲男性同胞要勇於接受定期檢查,千萬不要到已經有頻尿、尿流細小、解尿遲緩、滴尿、射精時疼痛、甚至血尿等症狀,都還諱疾忌醫。而50歲到65歲的男性,萬一有這類症狀,更應該立刻就醫。

目前健保對因攝護腺問題求診的50歲以上男性,給付PSA檢查,但若只是做健檢的,或40歲以下的男性則需自費。至於65歲以上雖亦屬好發族群,但因平均餘命已低於10年,即使確定罹癌,也多「暫不予治療」,因此原則上待有症狀出現再處理即可。

雖然各種治療方式都可能對性功能或男性的心理狀況造成一些影響,但是「保命要緊」,留得青山在,就有機會重振雄風、正常生活。而且攝護腺癌的治療是否會影響性功能也因人而異,尤其現在醫學發達,就算真的出現性功能障礙,求助泌尿專科醫師仍有機會改善。

低脂高纖飲食 少菸少酒最好

那麼哪些男性屬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呢?

除了有家族病史者應特別留意定期檢查之外,健康的生活作息是預防攝護腺疾病的不二法門。包括漢堡、薯條、披薩、乳製品、甜點等高脂、低纖、高熱量的西化飲食容易刺激賀爾蒙分泌過量,可能增加攝護腺病變的機會。一項研究顯示,居住在夏威夷的日本人第三代,罹患攝護腺癌的比率高於第一代日本人,這似乎間接證實環境與生活習慣、飲食都可能是導致罹患攝護腺癌的原因。

除了養成低油脂、低熱量、高纖維的飲食習慣外,邱仲峰特別指出,抽菸、喝酒對攝護腺疾病有「加成」作用。

此外,在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藝人代言的女性乳癌、婦癌防治宣導廣告,邱仲峰呼籲政府也應該關心男性同胞,因為攝護腺癌的預防與治療等知識的宣導一樣有待加強。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邦銀行:SOGO百貨歡慶20周年慶 刷「富邦廣三SOGO聯名卡」最高享19%回饋率!
大台中地區百貨周年慶即將開跑,由廣三SOGO百貨鳴出第一槍,9月23日率先開跑!為回饋中台灣消費者,...
健康醫療百科
社經地位低,提高心肌梗塞死亡風險
心臟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據衛生福利部101年統計資料顯示,平均每3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心...
市場訊息
泰安產險:「居家綜合保險」 颱風季防線再升級
近期受颱風與低氣壓影響,全台降雨頻繁,不少民眾開始關注居家防水與防災措施。泰安產險建議,提早規劃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