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二○○八年十月,ING安泰人壽以新台幣一九五億元賣給富邦金控,拉開近二年外商保險公司接連撤資的序幕。隔年二月,英國保誠人壽以象徵性的一塊錢將業務員通路及相關業務賣給中國人壽、全球人壽緊接著以三十億台幣賣給中瑋一公司。
加上今(二○一○)年五月宣布完成交易,但還沒獲得金管會同意的大都會人壽售予國票金控案、上(九)月遭金管會駁回的南山人壽出售案,以及傳出台灣、韓國、香港三地壽險子公司都在待價而沽的紐約人壽,這場外商壽險公司撤資大戲還在國內繼續上演當中。
全球招商外商壽險反落跑
為了突破外交困境,金融發展成為台灣提升國際能見度的一個重要舞台,除了金管會被賦予打造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的重任,經建會最近也正積極推動全球招商計劃。
然而,近二年外商壽險公司前腳接後腳離開台灣市場,明顯與政府的金融政策背道而馳,這種現象究竟是國際金融環境使然,還是台灣的壽險市場出了甚麼問題?
剛從金管會委員卸任的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表示,台灣政府從一九八七年對美商開放國內保險市場後,又在一九九四年開放世界各國保險業來台設立營運據點。由於當時壽險市場尚未飽和,加上銀行利率高達八%以上,因此經營保險公司的獲利相當可觀。
高利保單 種下利差損惡果
當時國內壽險市場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樂觀氛圍,外商壽險公司經理人無需考慮太多資產負債管理問題,唯一的目標就是衝業績。張士傑說,為了與本土保險公司相抗衡,外商保險公司除了砸下大筆經費營造企業形象之外,甚至推出預定利率高達七~八%的保單搶市。加上一九九三年政府開放本地新成立的八家壽險公司進入市場,推波助瀾地使整體壽險市場競爭白熱化。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市場利率走低,壽險保單的預定利率也不斷往下掉,當初大量銷售高利率保單的公司,後來都面臨嚴重的利差損。
以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約○.九~一%來看,早期將保單利率訂在八%的壽險公司,勢必要想辦法透過其他投資工具創造更高的收益率,才能消化其餘七%的資金成本,否則保單的負利差將會造成業者龐大的增資壓力。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壽險業的資金總額高達十兆五四○億元,其中,銀行存款占可運用資金的比例創下八.二五%的新高紀錄。尷尬的是,銀行提供五○○萬元以上的大額存款利率不到○.四%,對於擁有超過八千億元現金部位的壽險業來說,把錢放在銀行只是等著賠本。
張士傑指出,實際上,早在十年前壽險業就已經意識到利差損的問題,只是在保險市場高度競爭的環境下,沒有人願意採取實際行動解決利差損,才會導致問題愈來愈棘手。
國際會計準則加速外商撤資
除了低利率環境造成的利差損問題,歐盟率先實施國際會計準則第四號公報(IFRS 4)更是歐系保險公司紛紛撤離台灣市場的重要原因。
張士傑表示,原本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之下,各國採用的財務報表與會計制度不盡相同。為了讓財報具有可比較性,歐盟率先在二○○五年實施IFRS 4第一階段,要求保險公司的海外據點必須與母公司採用同一套保單分類標準,並且實施負債適足性測試與資訊揭露。由於還不需要將不足額的準備金一次補足,因此對保險業而言,IFRS 4第一階段的影響有限。
IFRS 4對保險業真正的衝擊在於第二階段,根據歐盟要求,第二階段一旦上路,保險業必須以無風險利率估算保單的負債,如果準備金提存不足,就要一次提撥到位。對歐系保險公司而言,台灣嚴重的利差損問題將會帶來非常沈重的資金負擔。為了避免提撥大量準備金,歐系保險公司寧可將海外營運據點出脫換取現金,加強母公司的財務體質。
IFRS 4第二階段保險局評估中
不過,保險局副局長吳崇權也表示,保險局曾經請國內業者進行試算,結果顯示IFRS 4第二階段的確會對保險業帶來相當大的財務壓力,而這種情形同樣發生在其他國家的保險業身上,因此,國際間對於採行IFRS 4第二階段的態度也都相當審慎。
吳崇權指出,日前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小組成員來台時,保險局曾詢問IFRS 4第二階段的做法與實施期程,但是並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顯示保險業如何適用這套會計制度在國際間仍有不小的爭議。因此,國內是否會在二○一四年正式採用IFRS 4第二階段,保險局必須先觀察其他國家的做法,才能做出定論。
為了讓利差損的問題獲得解套,吳崇權說,有壽險業者建議以財務再保的方式轉嫁風險,用保單的準備金繳交再保險費,將部分的利率風險轉嫁給再保險公司承擔。但業者這項提議是否可行,保險局目前也還在評估當中。
淨值長期為負不接管外商難服氣
保險公司進行全球布局時,除了母公司本身的財務實力以外,當地市場有沒有「錢」景,應該也在業主的如意算盤之中。每當外商壽險公司決定縮小亞洲市場的營運版圖,台灣的據點往往都在出售名單之列,難道可以全部歸咎於利差損與會計制度的問題?
張士傑指出,外商來台的目的是賺錢,而不是為國內創造就業機會。賺不到錢就離開應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情,無需用放大鏡來解讀。然而,當外商公司一家接著一家撤走,就是一種警訊,代表台灣的保險經營環境出現系統性的問題。
張士傑進一步表示,外商公司來台灣設立營運據點,要的是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至於能不能獲利,則由各公司的經營能力來決定。當外商保險公司乖乖照著台灣的監理法規走,但國內幾家淨值長期為負數的壽險公司,卻仍在市場上屹立不搖,而監理官又拿不出解決辦法時,獲利空間受到壓縮的外商公司當然會想要離開。
完善金融法規才能走向國際
看待外商壽險公司撤資,吳崇權似乎顯得比較樂觀。他說,有人離開,但也有人進來,包括蘇黎世人壽在二○○八年重新回到台灣設立分公司、法國巴黎銀行與合作金庫也在去年底合資成立合作金庫人壽,代表國內的經營環境還是有誘因存在。
對於國內金融產業的發展,張士傑則是語重心長的表示,金融服務業是概念較為抽象的產業,不是光靠蓋幾棟商業大樓,就可以把整個產業提升起來的。監理機關必須建構一套完善的法規與制度,才能讓台灣金融保險業的經營環境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 編輯推薦 | ||
| 財經時勢壽險錢進台股 8月中宣布整套方案 金管會主委丁克華昨(26)日會見壽險公會理事長許舒博時表示,預計8月15日前會公布鼓勵壽險業投資國內... | 財經時勢金管會年收2.4億罰款 預算達成率142% 去(二○一六)年金融監督管理基金發大財,整年收進二億四二三八萬元罰款,較違規罰款收入預算數一億七○○... | 健康醫療百科寒流來襲  流感發威! 每年年底到過年期間,首波寒流來襲,流感季節也開始了,大家要及早因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