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電影美麗境界描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覺與真實二個世界的情景令人震撼,透過電影,真實呈現精神疾病患者害怕副作用把藥物丟棄、藏起來,以及家屬在旁人無法理解的苦澀處境長期奮戰,和在患者可能自傷、傷人時,作出強制住院的困難抉擇。
精神疾病患者不按牌理出牌,嚴重時有攻擊、破壞、自殺等行為,也讓精神科醫護人員處在不確定的風險中,根據保險公司訂定的職業等級標準,精神科醫護人員投保意外險(Personal Accident Insurance,簡稱PA)時,職業等級與戴著頭盔的陸軍野戰部隊相同。
易受攻擊 精神科醫師PA保費高
天主教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師蔡雅如表示,精神科診治的是一群有思考障礙或情緒容易失控的病患,當患者急性症狀發生時,有被害妄想或幻覺者,就會把醫護人員當作加害人進而暴力相向,過去診間曾發生患者拍桌、攻擊事件,也聽過其他精神科醫師被攻擊、甩巴掌等經驗,其實當受到暴力攻擊時如何保護自己就是精神科醫師必要的訓練項目之一。
保德信國際人壽契約部副理陳鴻文指出,保險公司承保PA時,依據職業等級分為六級,精神科醫護人員相較內勤文書職場風險增加五十%,屬第三級,費率是第一級的一.五倍。至於一般醫師因為比較不會面對有暴力傾向的病患,PA費率與家庭主婦、一般行政人員相同,以第一級的標準費率承保。
陳鴻文提醒,原已投保者,當任職精神科醫護人員時一定要主動通知保險公司職業變更,保險公司會調整保費,行醫受到傷害時也可以得到預期的保障,如果未通知,保險公司將依比例理賠。
提到精神科醫護人員投保壽險、醫療險,陳鴻文分析,醫療險是根據告知事項承保,壽險費率是根據整體年齡層的死亡率計算,精神科醫護人員投保時與同齡被保險人核保原則一樣,雖然根據統計精神科醫師的自殺比例較高,但還在保險公司可以承受的範圍,沒有加費。
承受患者壓力 精神科醫師更需耐心
精神科醫師職場風險高,受到的培訓與一般內外科醫師有何不同?蔡雅如說,在醫學生時期都是一樣的,到住院醫師階段在精神科受訓時,就會加強該科的知識,包括用藥、同理心、與病患建立關係。想要成為精神科醫師,相較其他醫師更需要耐心與同情心,例如有時要請患者多吃一顆藥,就需要花不少時間,讓患者相信藥物是有幫助的。
每天面對負面情緒的精神科醫師,相較其他醫師更需要懂得紓壓,蔡雅如指出,娛樂、興趣培養是一種方式,多數精神科醫師培養出對於歷史、藝術、電影、繪畫的興趣,此外,專業紓壓也很重要,例如與同事討論,或將遇到的個案與資深醫師、老師研究。
主動就醫 告別失眠憂鬱
經過衛教宣導,多數罹患精神疾病的民眾已接受主動就醫觀念,蔡雅如說,目前門診最大宗就醫原因是失眠,有憂鬱情緒、恐慌症的焦慮疾患也很常見。
至於諱疾忌醫的民眾,蔡雅如提醒,覺得情緒已經低落好幾天、情緒影響工作效率、有輕生的念頭等就要趕緊就醫。其實診間經常聽到,民眾訴說向醫師提到的問題都曾經跟親朋好友講,得到的回應通常是「不要這樣想」、「這樣想也沒有用」,這些答案通常對於改善精神疾病症狀沒有幫助。
民眾就醫後,可能需要住院、用藥,蔡雅如說明醫師如何認定患者應住院,如果病患自殘或開始攻擊他人就會強制住院,如果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患者罹病一段時間,工作與社交功能退化,需要透過機構復健,則會安排上下班方式的日間住院。
就醫後精神疾病若無法痊癒,可能是因為患者害怕藥物副作用,沒有依照醫師開立處方用藥,蔡雅如指出,所有藥物都有副作用,傳統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副作用包括動作不協調、僵硬或手不自主抖動,目前新型藥物的副作用則是食欲增加,導致體重增加。
以治癒精神疾病為目標,正確的心態應是按時服藥、治療,而不是因為害怕副作用而不用藥,以蔡雅如的經驗,精神疾病較輕微者,經過治療有機會恢復與常人一樣的狀態,重度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雖然復發率高,但如果能夠遵照醫囑,也能夠控制症狀、防止退化。
遵醫囑沒復發 可能加費承保
提到民眾不就醫的原因,害怕留下病歷,導致日後投保壽險或醫療險受到影響,也是因素之一。
陳鴻文表示,依照人壽保險要保書示範內容,客戶五年內曾因精神疾病就醫,在醫療院所接受治療、用藥或住院,投保時都需要告知。至於為什麼是五年?根據醫療統計,精神疾病即使民眾自覺病情痊癒,平均二~三年還會再復發,屬復發率高的疾病。
告知罹患精神疾病後,保險公司是否承保還需要經過判讀,陳鴻文說明,保險公司首先會透過就醫記錄確定疾病名稱,接著確認導致就醫的原因、病史,最重視的是被保險人就醫過程是否有自殺意圖或舉動,曾有自殺行為五年內會捥拒承保,有意圖而沒有行動有可能二~三年內拒保。最後確認被保險人是否依照醫師指示治療、服藥,因為能夠依照醫囑而且二~三年沒有復發,保險公司可能會視為痊癒,先以加費承保,持續追蹤一段時間,再以標準費率承保。然而如果客戶被診斷正處在精神障礙的情況,保險公司則不會承保。
告知不實 保險公司可解除契約
曾經因為精神疾病就醫,投保沒有告知可能因小失大。
誠實告知,如果保險公司承保了,日後理賠時保險公司都不能主張不賠,但是投保時沒有告知,因為精神疾病復發、住院,陳鴻文說,如果契約生效後二年才申請理賠,保險公司可以認定為投保前的既往症不予理賠。如果在契約生效後二年內申請理賠,保險公司可能會解除契約。
以投保壽險為例,根據近期修正的保險法第一○七條第二項,以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為被保險人,除喪葬費用之給付外,其餘死亡給付部分無效。第一○七條第三項指出喪葬費用的保險金額,不得超過遺產及贈與稅法第十七條有關遺產稅喪葬費扣除額之一半。依目前標準即五十五.五萬元,但如果被保險人或家長沒有告知,二年內保險公司都可以解除契約。
然而如果被保險人有自覺症狀但沒有任何就醫記錄,日後因為精神疾病就醫申請理賠,保險公司理賠調查沒有證據可以拒賠,就必須依約給付保險金。
攜手齊心 飛越杜鵑窩
在凡事講求效率的時代,有些人因為長期處於高壓環境,身心靈出現異狀,門診上經常看到因為職場、家庭、親子關係發生問題誘發精神疾病,蔡雅如提醒注重效率之餘,也要放慢腳步,幫助自己減壓。
罹患精神疾病不分年齡,目前最小年齡是二歲就可發現的自閉症、發展遲緩兒童,最年長的因罹患失智症引發被害妄想、幻覺等精神症狀。臨床醫學認為精神會生病與遺傳、環境都有關係,蔡雅如表示,家人罹患精神疾病,依統計的確比一般人更有機會成為患者,但也不需要因此終日驚惶,轉換害怕的情緒,了解家人所罹患的精神疾病名稱、疾病表現、罹病過程與治療,才能提高復原機會,或參與精神疾病患者家屬組成的團體,獲得精神上的支持。
編輯推薦 | ||
市場動態 黃俊華置個人毀譽於度外
中華民國保險代理人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俊華,經常在各種不同場合,為代理人的地位、權益大聲疾呼。...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重大交通事故頻傳!國人對旅平險日趨重視 積極優化旅遊保障 特定意外事故享額外給付 兩大保障安心出遊沒煩惱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至今,在無法全面開放出國旅行下,國內旅遊成為民眾最夯的選擇,根據2020年富邦... | 市場訊息 南山產物:後疫情時代 與病毒共存成為新常態 推出「抗疫雙金」組合專案 為個人與企業打造雙重防護網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苗覆蓋率已超過五成(註),但病毒不斷變異,全世界仍出現許多已接種過疫苗卻又確診的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