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全國14張兒童專屬保單大探索
文/吳易書 | 2006.04.01 (月刊)

還記得自己的第一張保單什麼時候買的嗎?有些人是在踏出校園成為社會新鮮人有了收入後,才為自己買了人生的第一張保單;也有些人是步入中年事業有成後,才匆匆忙忙為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透過保險規劃分散風險。不過隨著民眾保險意識的逐漸抬頭,不少人在為自己安排保險的同時,也開始考慮到孩子的保障。因此,不少才剛到人世間報到的嬰兒,就有了人生的第一張保單,甚至有些保險商品是寶貝們還在媽媽肚子裡時,保障就開始的了呢!

除了某些設有年齡限制的保單外,許多市面上的壽險商品兒童都能購買,但也有一些公司為了市場區隔,會針對兒童市場規劃設計兒童專屬保單。目前國內共有12家保險公司推出14張兒童專屬保單,其中8家是壽險公司、4家為產險公司。到底這些專為兒童設計的保險商品,保障內容為何?又有哪些特色呢?

壽險業商品 保障與教育基金雙贏

現行的兒童險商品多以保障及儲備教育基金為兩大主要訴求,在壽險公司方面,推出兒童專屬保單的有:三商美邦人壽的「祥榮兒童終身壽險」及「金寶寶終身保險」、全球人壽的「幼幼安康健康保險」(東森幼幼險專案)、國泰人壽的「寵愛寶貝」、國際紐約人壽的「媽咪寶貝保險」及「幼兒安親還本保險」、富邦人壽的「黃金歲月兒童保險」、郵政壽險的「吉慶兒童保險」、新光人壽的「兒童保險」與興農人壽的「123兒童終身壽險(A型)」,其中除了三商美邦的「祥榮兒童終身壽險」、全球人壽的「幼幼安康健康保險」及興農人壽的「123兒童終身壽險(A型)」這3張保單為純保障型商品外,其餘7張保單都具備保障與儲備教育基金雙重性質。

在保障部分,主要是當孩童因為特定先天性疾病或意外導致身故或殘廢時,即提供「身故或全殘保險金」的保障;至於儲備教育基金部份,則是依繳費期間不同分別給予「生存保險金」、「滿期保險金」或「教育保險金」等。以投保年齡來看,國內8家壽險公司推出的10張兒童險保單是0至14歲的兒童皆可投保,至於國際紐約的「媽咪寶貝保險」及「幼兒安親還本保險」,則是專為18-40歲且懷孕未滿30週的孕婦所設計,保障的對象除了孕婦外還包括孕婦腹中的胎兒,保障期間從懷孕開始到胎兒出世後到特定年齡前的期間,因此這種保單必須在孩子出生前就規劃了。

產險業兒童商品個人責任險當道

至於產險公司部分,有推出兒童專屬保單的有中央產物的「心肝寶貝專案」、泰安產物的「金寶貝專案(貼心型)」、國泰產物的「兒童傷害保險」及蘇黎世產險的「歡樂童年專案」,其中國泰產物的「兒童傷害保險」雖已於去(94)年5月審核通過,但該公司表示目前並未販售這張保單,仍在觀察市場需求進行評估中。

產險公司銷售的兒童險商品,僅單純提供各項保障,不像壽險公司的兒童保單還具有儲蓄性質,而且多為組合類型,除提供身故、殘廢或住院醫療保險金外,較特別的是還提供「個人責任險」保障,轉嫁因孩子的不當行為導致第三人體傷、死亡或財物損害時,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並受賠償請求的風險。

東森保代張璨:兒童險商品降價才有市場

在8家推出兒童保單的壽險公司中,全球人壽與東森保代合作的「東森幼幼險專案」是今(95)年初才正式上市,並在東森購物頻道首賣。東森保代總經理張璨表示,除了在電視購物台可以買到這份兒童專屬商品外,今年3月1日起東森房屋旗下的「東森生活家」也加入銷售行列,消費者在了解房屋資訊的同時,還可以順便替孩子買張專屬保單。

先前有部分保險公司推出兒童專屬商品後,因為銷售不佳而紛紛停售,對此張璨表示,事實上目前「東森幼幼險專案」在推行上也沒有預期中好,且此專案雖涵蓋壽險、醫療險與傷害險,但因設有1足歲才能投保的規定,使得消費者想替未滿1歲的孩子投保卻不得其門而入,對此東森保代已與全球人壽研議,修改投保年齡規定,將未滿1歲的孩子也納入保障行列。

張璨表示,許多保險公司推出的商品,都沒有限制未滿14歲的孩童不得投保,所以消費者在替孩子購買保險時未必會刻意挑選兒童專屬保單,如此一來兒童險商品市場自然會受限。加上以一般人投保終身醫療險一年至少要繳交1萬至1.5萬的保費來比較,目前市場上的兒童險商品多偏貴,他說保險業者若想讓兒童險商品更有市場,保單設計應朝保障特定項目,例如著重兒童容易罹患的7大特定疾病醫療照顧,並拉低保費額度方向調整,才會讓兒童險商品的銷售更有起色,至於消費者在替孩子投保時,則可應先評估自身需求再去選購合適的商品。

國際紐約黃振國:替孩子投保首重醫療與教育金

除了保障0至14歲的孩童外,國際紐約人壽的「媽咪寶貝保險」及「幼兒安親還本保險」,則是小孩還在媽媽肚子裡就要投保了。對此,國際紐約人壽行銷長黃振國表示,當初在商品設計上主要是考量許多先天性疾病是在孕婦生產前夕可透過檢測發現,且小孩出生後部分重大疾病也可透過新生兒篩檢檢查出來,若是在出生前就替孩子投保,才是分散風險的好方法;舉例來說,多數兒童險商品的投保年齡限制為小孩出生15天後才可投保,但假設疾病是在出生第14天時檢測出來,就毫無保障可言。

黃振國表示,國際紐約的兩張兒童專屬保單有8、9成銷售率都是透過電話行銷通路達成,他個人也相當看好台灣的兒童保險市場,他強調,生育率不斷下降,每個家庭的孩子成員越來越少,自然願意花更多金錢與心力在唯一寶貝身上。

黃振國強調,壽險的主要精神在於家中的經濟來源者若因故身亡,能透過保險給付保障家庭成員的生活,而以小孩並非家中經濟來源作分析,消費者在替孩子規劃保險時應從醫療保障及儲備教育基金兩層面著手,且為了預防早發性的先天性疾病,在孩子出生前就替其投保絕對有必要性,至於教育基金的儲備,則是孩子年紀越小時開始,因為時間越長負擔就能越輕鬆。

三商美邦張財源:基本保障做足再考慮其他險種

相較於其他保單一年成交件數就可達數千件來說,三商美邦的兩張兒童專屬保單推了5年才賣6千多件,成績並不理想。不過三商美邦北區執行副總張財源表示,這樣的成績並不表示兒童險商品沒有經營的市場,因為兒童專屬保單的保障內容比較著重在幾項特定保障,只是一般消費者投保時若沒有特定需求,可能就不會刻意選擇兒童專屬保單,反倒是去購買一般的壽險商品。

張財源舉該公司去年一整年售出的投資型商品及萬能壽險為例,其中分別就有16.9%及17.9%的契約件數是父母親幫小孩所購買,至於會購買兒童保單的消費者則多希望加強特定保障,或想選擇較單純不複雜的保險契約內容。張財源建議,民眾在替孩子購買保單時,首要考量的是先將醫療及基本保障做足,因為在孩子年紀小時以健康體格投保,可避免長大後因為一些特定病史造成投保上的困難;基本保障做足後若還有多餘預算,則可以考慮購買一些特定險種,例如投資型商品或萬能壽險等。

針對消費者需求推合適商品

的確,替孩子規劃保險時,還是應該先將醫療及意外的基本保障做足,之後再看是否有特定需求再另做安排,否則就有違保險的美意了。至於壽險業務員也不須對於兒童險商品的銷售過於悲觀,因為各種保險商品本就是針對有特殊需求的消費者而設計的,只要了解客戶的需求與保障缺口,相信每張保單都有它的商機在!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寶貝偏鄉兒童 聖誕禮物傳遞愛與希望
臺灣銀行響應1919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鞋盒傳愛」,捐助聖誕鞋盒關懷偏鄉學童,在歡樂的聖誕節...
市場訊息
中國信託:善用婚嫁贈與免稅額 子女未來、婚後財產有保障
六月結婚旺季即將來臨,父母規劃家庭財富傳承,婚嫁贈與往往容易被忽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
市場動態
拋棄繼承父母遺產 女性逾6成
主計總處新公布的「台灣性別圖像」指出,去(2012)年辦理拋棄繼承的民眾當中,女性占了近6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