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值得努力來捧的金飯碗
文/魏喬怡 | 2002.09.01 (月刊)

根據前面的幾項測驗,如果你是六顆星的天子驕子型,其實你已具備了各項在保險業會成功的人的所有特質:積極正面、勇於挑戰,資歷背景適合又對保險持正面態度。當然,對於壽險業這個陌生的領域,想必你自然是想進一步了解:壽險業到底前景如何?值不值得花時間精力投入?來這裡要付出些什麼、可獲得什麼?可實現哪些夢想呢?接下來將有詳盡客觀的全面剖析,請你帶著如同哈利波特進入九又四分之三月台般的好奇心來了解壽險業這個魔法世界吧!

潛力無窮、希望無限的壽險業

在這個景氣不好、失業率節節攀升的年代,如果你沒有龐大的資金、特殊的背景人脈、不可取代的專業技能,想要出類拔萃,你就要能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趨勢:

1.壽險業持續成長:

這兩年台灣面臨經濟不景氣,整體經濟出現負經濟成長的情況下,壽險業卻一枝獨秀,持續成長。2001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達到了1,762億元,創造了22.5%的高成長率,而總保費收入更衝破7,200億元,每日平均進帳20億元。2002年1到4月的總保費收入也仍然維持上升的趨勢,總共達到2,4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01%。

當然,亮麗業績的背後,正透露著市場還有許多成長空間的事實,隨著新商品的開發、金融工具的整合行銷,市場潛在無窮商機,只是,看誰能掌握到。

2.從數字看壽險成長空間

到去年為止,台灣平均每人每年所得達12,756美元,然而,平均每人每年在壽險的花費卻才1,030美元,才佔了8%;而日本去年每人每年所得為3,314美元,壽險保費支出為3,165美元,佔了10%;韓國人的年收入為8,919美元,也會拿10%來買保險;英國人則每年收入的12%都是拿來買保險。

其實就台灣2,300萬人口而每年7,200億元保費支出的角度來分析,相對於日本人總保費支出是台灣人的22倍,人口僅為台灣的5倍,美國人保費支出是台灣28倍,人口也只有台灣的13倍,不難發現,日本人與美國人花在保險保障的支出都是台灣的2倍以上,更何況若跟世界上最重視保險的瑞士人:每人每年花4,154美元買保險比起來,台灣更是整整還有4倍的潛力市場,隨著國民所得的提高,未來國人對於保險的需求勢必也將不斷增加。

若從投保率140%的表面數據來看,雖然看似人手一張保單,然而,我們可以看到有效契約平均保額自1996年起由87萬元降到2000年平均每人保額僅83萬元,竟與台灣人民日益精進的生活水準正好成反比,顯示台灣人民的風險意識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3.資產管理觀念揭開台灣保險新紀元

近年來,保險公司為做好市場區隔、差異化行銷,在商品設計方面不斷推陳出新,包括特定族群的保險商品、特定傷病終身保險或特定傷害事故加倍給付的保險商品、結合不同金融領域的綜合型商品、短期還本型商品、年金商品、利率變動型商品、保險金信託及投資型保險,更將台灣保險業帶入新的紀元。

隨著金控公司相繼成立的趨勢下,未來跟客戶將不只談保險,而將會牽涉投資、保障、財富移轉、節稅等整體資產管理規劃,由資產管理的角度再重新啟動對保險的需求,我們只能說其實這塊市場才正開始!

4.廣大退休、健康險市場待開發

逐漸邁入高齡化的台灣,每個人平均壽命的增長,不管是退休時的生活費還是年老時的醫療需求都大幅增加。以退休金規劃來說,光靠尚未實施的國民年金及自身不定期的儲蓄是絕對不夠的,加上未來軍、公教人員的退休制度或許將有重大變革,未來會有更多人需要自己為退休生活做打算。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國人儲蓄投資的目的有48%是為了老年生活規劃,而保險正是做長遠規劃最適當的理財工具。事實上,台灣早已邁入高齡化社會,行政院經建會更估計2036年時,工作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會是老人(65歲以上),大部份的人年輕時累積的財富能否滿足退休生活,正是壽險業務員當仁不讓的工作。

另外,年老時的醫療品質,光靠健保也是不足的,還是需要商業保險來補足醫療上的風險。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近10年來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率增幅迅速,到89年已達8.62%,而老人不論在就診率或醫療給付均偏高,89年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人門診醫療費用,為0到64歲的3.4倍,而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人住診費用,更是非高齡者的7.09倍,主要因老人疾病多為慢性病,且常具多樣性的關係。這一塊老年時的醫療風險規避,亦是一塊日益重要的市場。

收入無上限、回饋給社會

近年來,不管是勞委會、青輔會還是人力資源仲介機構所做的調查,壽險業都是排行在十大熱門行業之一。其中有很大的因素,就是在這裡能讓一個沒有資金、背景、高學歷的平凡人脫胎換骨、並成就百萬年薪的夢想,這也是為什麼愈來愈多成功的菁英份子都轉入保險業。

收入無上限:

在壽險業裡,各家保險公司都有一套激勵業務伙伴向上的晉升制度。從業務代表、主任、襄理、經理、總監、協理……,每個階段所享有的收入、獎金都逐漸增加。一般而言,夠努力的業務員或基層主管,如主任、襄理、或區經理年薪百萬並不令人意外,若能號稱Top sales年薪2、3百萬大有人在,如果是帶兵大將或超級業務員更不乏年薪千萬的例子。

由此可見,壽險業務工作雖然辛苦,但你的努力可以累積,而且努力與收入可以成正比。怪不得美國曾統計出一個數據:一個壽險業務員若能待滿4年以上不陣亡的話,4年後的定著率是97%,正是所謂「辛苦一陣子,不要辛苦一輩子。」的最佳寫照。

最懂得回饋的行業:

一個成功的壽險業務員不只是享有令人豔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有更多能力來關懷這個社會。事實上,每家保險公司也都會率先投入社會公益活動,舉凡弱勢族群關懷、癌症病患、環保、獎學金等等,囊括所有公益範疇。

壽險業務員其實都是各種公益團體、社區團體最積極投入的義工,我們可從921賑災來看,不管是捐款救助、救難人員還是認養孤兒,壽險業務員都是跑在最前線。

也因為這是個「人」的行業,一切以愛為出發點、以服務為宗旨的事業,因此從事壽險業的人也常是最積極回饋社會的人,而每個壽險業務員也是保戶在發生災難時最會義不容辭、雪中送炭的人。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1/2的十大死因和高血壓有關
「高血壓」這個名詞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它是現代社會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據資料統計,四...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凱米颱風來襲新光人壽啟動「新光防颱五保」保戶關懷服務
中央氣象署於7/23(二) 11:30發布凱米颱風陸上颱風警報,首波警戒範圍包括新北、宜蘭、花蓮、台...
健康醫療百科
醫療分級 健檢也要分級
讚點子數位行銷公司執行長權自強從一百二十公斤體重滑到七十五公斤,僅僅花了一年時間,透過手術和運動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