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產保險
保險金的 最佳守門員--保險金信託
文/黃品豪 | 2002.11.01 (月刊)

「保險」的目的,除了是為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做準備外,最重要的還是希望能夠提供自己所關心的人經濟上的需要。但是偏偏關心的人請領保險金的時候,往往是被保險人沒有能力照顧甚至是永遠離開他們的時候。這時受益人除了獲得金錢上的幫助之外,剩下的未來就可能是未知數了,也讓要透過保險照顧家人的用意,留下了一點點遺憾。

保險金信託,保險的守門員

為延伸保險對家人的關愛,彌補保險保障無法超越時空的遺憾,結合「保險」與「信託」的保險金信託便應運而生。

保險金信託是以保險金為信託財產,由保險受益人跟受託人(國內的法人受託人目前以銀行為主)簽訂「保險金信託契約書」。一旦被保險人發生身故理賠或給付滿期保險金時,由保險公司直接將保險金交付受託人依契約約定管理運用(如定存、投資債券、基金等),受託人再依契約約定方式將保險金與信託收益分配給受益人,並於信託契約終止時,交付剩餘資產給受益人。

由於透過成立保險金信託的方式,等於是事先將未實現的保險金做了規劃,被保險人不但可以超越了時空的限制,依照自己的意思安排保險金,更可以委託專業且自己信賴的人來照顧所關心的人,就像守門員一樣,保護家人也守住保險金。

當保險、投資、信託碰在一起時……

保險重視的是基本保障、風險規劃,而投資理財追求的則是積極地累積財富,雖然目的不同,但都是資產管理中重要的一部份。因此當國內主要承辦信託業務的銀行也開始賣基金、行銷保險商品時,自然而然的就將保險、投資、信託這三樣資產管理計劃組合在一起,而紛紛以套裝形式推出定期壽險與傷害險結合基金投資以及信託的「保險理財信託商品」。

對所有父母來說,子女永遠是他們心目中的牽掛,因此不少銀行捉住了父母親對子女疼愛的心,以「親情攻勢」,設計出可以為孩子規劃未來的商品。一般這樣的商品是以父母親為被保險人,子女為受益人的定期壽險、傷害險甚至癌症險,搭配定時定額基金,不僅提供了家庭保障,也達到了為小孩累積教育、創業等基金的目的。而一旦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投資理財計劃則會因為保險金信託的機制,由保險金信託專戶持續扣款進行,不受被保險人的存歿影響。

商品大同小異,就看客戶中不中意!

儘管都是保險、投資、信託的套裝商品,但是在信託財產的給付方式上各家商品還是略有差異。如上海銀行的「圓滿長大」、日盛銀行的「小當家理財」以及萬通銀行的「親親寶貝」,是以每半年為一期,將信託資金給付受益人;彰化銀行的「守護天使」、遠東銀行的「美麗人生」以及玊山銀行的「快樂兒童」、國泰銀行的「理財小魔法師」則是將信託保險金依原定時定額的基金投資計劃繼續投資,直到受益人年滿二十歲後才將信託財產一次返還受益人;而第一銀行的「鍾愛一生」除可依原定時定額的基金投資計劃繼續投資外,也可選擇停止投資,甚至贖回基金存入信託專戶中,由專戶每半年給付給受益人。

聯邦銀行推出的「168終身投資理財專案」,則因為搭配了定期壽險以及還本型壽險,因此不僅以「親子」理財為訴求,也打著「退休規劃」的口號;不過也有像中國信託與台北商銀推出只強調「保險+信託」觀念的保險金信託計劃。以台北商銀十月推出的「IBT保險金信託」為例,就是只以傷害險及旅行平安險搭配保險金信託為訴求的簡單商品,也為需要常出國洽公、旅遊的民眾,提供了不一樣的選擇。

雖然各銀行紛紛推出類似的商品,不過據業者私底下表示,民眾目前的反應未如預期熱烈。由於大多是屬於組合好的套裝商品,因此不論是保險的種類、投資標的,甚至是保險金信託的管理及給付方式上都較無彈性,所以選擇性不多。再加上民眾對「信託」的認識不足,因此雖有不少民眾對什麼是「信託」感興趣,但是卻不一定能接受保險、投資、信託三合一的商品。

不過儘管市場反應如此,業者仍然看好未來的發展。「信託最後終將隨著民眾對信託的認識而趨於熱絡。就像是幾年前會有人問『基金是什麼?』,現在的民眾會直接問『我該買哪支基金?』一樣,不是不需要,而是對它不了解的問題」,業者信心滿滿的表示。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產險公會:不求官、不求財 「柯媽媽」只求能讓每一個受傷的家庭得到撫慰 展現社會公平正義
一個母親的力量,大到令人無法想像。 二十八年前,一場車禍讓柯媽媽與兒子天人永隔。面對當...
市場訊息
富邦證券:獲頒證交所權證受託買賣成交金額第三名
台灣證券交易所20日頒獎表揚優秀權證發行券商對市場的努力及貢獻,富邦證券榮獲證交所「權證受託買賣成交...
健康醫療百科
國人壽命增2.7歲 每9.5人一個超過65歲
國人標準化死亡率持續降低,平均壽命持續增長,顯示人口結構日趨老化。 根據衛生署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