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台灣還有近600萬人沒有壽險
文/編輯部 | 2007.02.01 (月刊)

說到台灣的保險普及程度,除了176%的壽險投保率外,還有兩項指標可供參考,一個是表示平均每人每年保費支出的保險密度;另一個則是代表保險業對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程度的保險滲透度。根據統計,2005年台灣平均每人每年花2,145.5美元買保險,與日本及香港同列為進入全球保險密度前20大的亞洲國家之一;而高達14.1%的保險滲透度更是2005年排名世界第一。如此傲人的成績,是否代表台灣民眾已經具有相當的保險觀念,而且也都付諸行動了呢?

根據2007全國民眾壽險(第14回)問卷調查,曾經買過人身保險的比率為74.2%,表示還有25.8%、近600萬的國人是連一張壽險保單都沒有的,若以2005年平均每戶3.1人來算,目前台灣就有將近200萬個家庭是沒有壽險保障的。這樣的數據,值得主管機關關心,而這群保險絕緣體沒買壽險的理由與未來是否投保的動向,對壽險業者與業務人員來說,絕對是開發新客戶最具關鍵性的第一手資料。

沒預算、保費太貴及靠自己的儲蓄和投資 是民眾不買壽險的三大主因

在保險已受到相當程度重視的台灣,連一張壽險保單都沒有想必有甚麼特殊的理由吧!到底是基於甚麼樣的原因而沒買壽險?「沒有預算」、「保費太貴」及「靠自己的儲蓄和投資」一直是歷年調查中民眾沒買壽險最主要的三大原因。根據第14回問卷調查,在所列示的12大沒買保險的理由中,勾選「沒有預算」的比率最高,達57.9%,也就是每100個沒買壽險的受訪者中,勾答因沒有預算而沒買的就有近60位,這個理由的勾選率一直是歷年調查中的榜首,而且與其他理由的比率差距很大,與排名第2「保費太貴」的勾選率25.6%差距就達32.3個百分點;排名第3的「靠自己的儲蓄和投資」勾選率為 17.3%。

因沒有人來談過保險而沒投保的人增加了

除了上述三大主因外,「保險都是騙人的」、「沒有人來談過保險」、「覺得政經局勢不穩定」、「無滿意的保險公司」、「擔心保險公司會倒閉」、「無滿意的保險商品」、「無滿意的業務員」及「擔心通貨膨脹」等都是受訪者至今沒買壽險的理由,不過這些項目的勾選率都很低,其中,比率最高的項目是「保險都是騙人的」,也不過才9.8%,最低是「擔心通貨膨脹」勾選率僅3.1%。除了上述所列舉的11個沒買壽險的理由外,勾選「其他」項目的比率也高達14.5%,表示民眾沒有購買壽險的理由,除了上述所列的11項因素外,還有其他不明的原因。

另外,今年的調查結果還有一個特別值得留意的現象,就是相較於去年(第13回)的調查,發現今年(第14回)受訪者沒有買壽險的各項理由的勾選率都明顯降低,唯一例外的是「沒有人來談過保險」這項理由。受訪者因為沒有人來談過保險所以到現在還沒購買的勾選率,去年是7.1%今年增加到9.8%,除了這項原因外其他所有項目的勾選率全部都下降,降幅最大的是「靠自己的儲蓄和投資」及「無滿意的保險商品」兩項,勾選率分別比上次降低10.1及9.7個百分點。各種未投保原因的勾選率全面下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顯示民眾不買壽險的種種疑慮與擔心已漸漸排除,這也可從今年未投保者表示未來會購買保險的比率比往年提高看出端倪,而因為沒有業務員上門來談保險,所以沒有買的勾選率增加,也表示業務員主動接觸民眾的頻率與廣度還有進步的空間。

「死亡險」是未投保族群首次購買時的最愛 「生死合險」比率從2成4劇降為1成3

既然高達51.3%的未投保者表示未來會投保,那麼哪些險種會是他們的首選呢?歷年的問卷調查都是採提示險種,讓未投保的受訪者採單選方式勾選,所提示的險種為:

1.自己不幸喪生時,可讓家人領一筆死亡保險金的死亡保險

2.除了死亡保障外,滿期時或每一年、每二年若生存可領回一筆保險金的生死合險

3.保障意外事故造成的殘廢或死亡的傷害保險

4.癌症保險

5.醫療保險(包括終身醫療險、定期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及長期看護險等)

6.年老時「活得越久領得越多」的年金保險

7.結合投資與保障的投資型保險

8.短年期儲蓄保險

9.其他

2007年未投保族群最想購買的是「死亡保險」,比率為27.4%,比第13回調查增加2.1個百分點,這個純保障型險種的比率在第13回去年之前都排名第3,去年一舉超越向來最受未投保族群青睞的「生死合險」及「醫療保險」兩險種,首度成為未投保族群的最愛,今年不但穩坐「最愛」寶座,比率還增加,顯示未投保民眾對買保險的想法已從過去是「為存錢」逐漸轉變為「為保障」;另外,從未投保主因以沒有預算及保費太貴勾選率最高,也可看出高保障低保費死亡保險之所以受到未投保族群歡迎的原因。

排名第2的是「傷害保險」,比率為16.8%,比第13回調查的增加4.7個百分點,今年因為「生死合險」與「醫療險」的比率大幅滑落,因而使得傷害險成為未投保族群未來想購買比率第2高的險種;排名第3的是「醫療險」,比率為13.7%,醫療險曾在第12回調查中以20.6%的比率位居榜首,但第13回比率就下降為16.8%排名也退居第3,本次雖然排名沒變但比率仍然往下降3.1個百分點;排名第4的是具高儲蓄性的「生死合險」,比率為13.2%,生死合險曾在第11回調查中以24.7%的比率排名第1,第12及第13回調查比率就逐漸下降但都還排在第2名,到了本次卻以11%的降幅,退居到第4。這樣的現象除了顯示未投保族群對保險觀念的轉變外,應該也與這兩三年來因利率下滑導致儲蓄型商品保費大漲有關。

未投保者想買癌症險比率增加近6個百分點 只有4.6%對投資型商品有興趣

另外,想購買「年金保險」的比率為10.2%,比去年下降近2個百分點,前幾年在銀行通路熱銷的利變型年金,在改按公債殖利率計算保費後,在誘因不足情況下已不再受到定存族青睞,尚無投保經驗的民眾對熟悉度不高的年金險想必會投保比率應該不高。最後三個險種為「癌症保險」、「短年期儲蓄險」及「投資型保險」,比率都低於10%。其中,「癌症保險」的比率比第13回調查的增加近6個百分點,是所有列示的險種中,比率增加最多的險種。至於最熱門的「投資型保險」,只有4.6%的未投保者有興趣,也比去年的7.7%還低,這從「沒有預算」、「保費太貴」及「靠自己的儲蓄和投資」是歷年調查中民眾沒買壽險最主要的三大原因可了解。

當不願投保的原因消除後   高達6成1可能成為壽險新客

至於48.7%表明未來不會購買保險的人,是否真的就永遠與保險絕緣?當被問到「如果不願意買保險的原因完全消除時,會考慮投保嗎?」結果有19.2%的人表示「會」,比第13回調查的14.1%增加5.1個百分點;表示「不會」的有39%,回答「不一定」的則為41.8%,若把「會」的19.2%與「不一定」的41.8%合計,則高達6成1未投保者將可能在未來一年成為壽險新客戶!

面對投保率逐年提高、競爭日趨激烈的壽險市場,除了原有客戶的二次行銷外,相信這片高達600萬人口的保險處女地,對壽險業者與業務人員而言,絕對具有高度開發的價值。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瘦不只為了美!23歲女減重手術後 糖尿病消失了
23歲小安,150公分、94公斤、BMI值高達42,看起來像個中年婦女。小安母親帶她到大醫院的減重門...
投資理財
9張首賣人民幣保單
國內人民幣業務2月6日開辦,全體銀行第一天就收到13億元人民幣(逾新台幣61億元)存款。看好人...
市場訊息
富邦證券:創證券業先例 推Android APP指紋辨識 行動理財 更安全更便利
富邦證券繼今年年初搶先推出「富邦e+」台股語音行動助理後,再度拔得頭籌,領先國內所有券商推出An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