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B肝患者買保險有問題嗎?
文/林淑真(保險公司核保人員) | 2007.04.01 (月刊)

肝癌是目前國內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的首位,從國父孫中山、畫家楊三郎、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歌手薛岳到香港藝人羅文,都因肝癌逝世。而肝癌的前期兇手-B型肝炎病毒,在台灣地區30歲以上的人口中,感染率就將近15~20%,換句話說,台灣地區30歲以上的人口中,約有300萬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與B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也都是國人十大死因,因此對於B型肝炎病毒的認知,便成為人身保險核保的重要課題之一。

認識B型肝炎病毒抗原體

在探討B肝核保問題前,先來認識B型肝炎病毒,它是屬於DNA病毒,直徑約42nm,核心抗體的直徑為27nm,而核心的外圍被另一層特殊的脂蛋白被膜(或稱包膜或外套)所圍繞,稱之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而B型肝炎病毒在血清學上會呈現三種不同的抗原體系,分別是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及e抗原,每個抗原都有相對的抗體,也各代表著不同的臨床意義,概述如下: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有一層蛋白質,稱為表面抗原。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存在,也就是常聽說的B型肝炎帶原者。

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

抗體是人體製造出來對抗抗原的物質,B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表示體內對B型肝炎病毒具免疫力,不怕被感染。反之,B型肝炎表面抗體呈現陰性時,則表示體內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此時可能是B型肝炎帶原者(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或者從未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且對B型肝炎病毒沒有任何抵抗力。

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

人體會產生核心抗體與核心抗原對抗,但這種抗體不具保護作用。當核心抗體檢查結果呈現陽性時,只表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可能現在仍受感染,也有可能已痊癒,必須要看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才知道。

e抗原HBeAg

當B型肝炎病毒在人體內大量繁殖時,所製造的一種蛋白質,稱為e抗原。e抗原陽性表示B型肝炎病毒活性強、血液中仍有許多B型肝炎病毒存在。所以e抗原可說是病毒的活性指標,故e抗原HBeAg呈現陽性反應,表示個體帶有B型肝炎病毒e抗原,體內的病毒正在大量複製。根據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建仁教授的研究發現:在一般人肝癌發病機率為1的假設狀況下,帶有e抗原HBsAg陽性的個體,罹患肝癌的機率約是一般人的9.6倍,同時具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e抗原HBeAg陽性,則罹患肝癌的機率將高達一般人的60.2 倍。在在顯示HBsAg、HBeAg與肝癌發生的關連性,實不容忽視。

e抗體Anti-HBe

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對抗e抗原的抗體,稱e抗體。e抗體呈陽性時,表示病毒的活性已降低,人體內B型肝炎病毒的濃度也降低,此時肝發炎的情況已較不明顯,傳染性也降低。

除了B型肝炎病毒的各項抗原、抗體在感染經過所代表的意義外,近來臨床醫學為了正確診斷B型肝炎的感染,也廣泛地使用有關DNA-P的檢測。DNA-P為肝炎病毒體內的一種脢,能使B型肝炎病毒DNA中的缺損區得到修補,所以是B肝病毒複製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急性B型肝炎發病期,DNA-P在血中可持續幾天到幾週;而在慢性肝炎或帶原者的血中,可以持續數月。

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途徑有哪些?

一般B型肝炎病毒是經由人體或排泄物而感染,其中包括血液、唾液、精液以及陰道分泌物,主要經由打針注射(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或皮內注射)、破損的黏膜皮膚(意外被污染的針頭扎到)、周產期(指懷孕到生產的周期)以及性行為接觸等途徑而感染。

正常人在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經過一段潛伏期(大約1~6個月)後,在血清中就會出現「表面抗原」。此時,患者尚無任何症狀,肝功能也未發生變化。等到表面抗原增加到某一程度後,才會出現常見的AST(SGOT)及ALT(SGPT)(詳BOX)升高及肝炎的臨床症狀,此時稱為發病期。B型肝炎病毒抗原的出現,是屬於過渡性的階段,大都在發病後4到6週就會消失,比臨床症狀與肝功能異常要早,而抗體則通常是在抗原即將消失前或在消失後才出現,出現後多會持續存在。已經發生急性B型肝炎的患者,在疾病的初期,約有60%的人可測出病毒表面抗原,這些抗原大致在黃疸出現前即會逐漸消失,但是有少數人,可能因其免疫機能的障礙或自體隱性遺傳的關係,使其抗原持續存在,無法產生抗體,而成為慢性肝炎或無症狀的B型肝炎帶原者。

有B肝病史保險怎麼核保?

既然台灣罹患B型肝炎的人數眾多,這些人的保險保障問題便值得關注,實務上保險公司對於過去曾有臨床B型肝炎病史的準保戶如何核保呢?一般核保人員在判讀保戶肝臟資料時,除了需著重在B型肝炎病毒的檢測外,也必須再核對有關的肝功能酵素,如AST(SGOT)及ALT(SGPT)等數值變化,故需要參考的健康資料,不外乎相關體檢報告、就診的病歷資料等,再根據這些資料作出最適當的承保條件。

常見的的承保條件,除了以正常標準條件承保外,還可能加費、批註除外,甚至延期拒保。例如:對於曾有急性B型肝炎單次發病病史的準保戶,若目前肝功能檢查皆為正常,且發病時間至少距投保日期6~12個月以上時,保險公司就有可能以正常標準條件允以承保;而相對若該準保戶在過去曾有急性B型肝炎發病二次以上病史,或經確診為慢性B型肝炎,目前肝功能仍顯著異常或所提供的病歷資料顯示其病況不良者,核保人員亦可能以高加費的承保條件承保或予以婉拒。

肝炎患者罹患肝硬化或肝癌是正常人的150倍

B型肝炎病毒是造成肝癌最主要的兇手(約佔80%),C型肝炎病毒則是第二號兇手(約佔10~15%),且這些人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50倍。台大醫院許金川醫師曾提出「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病三部曲」的看法,罹患慢性肝炎,接下來可能的變化是肝硬化,然後是肝癌。雖這是肝病發展的典型模式,但並非絕對,不是每個感染的人都會照這樣的模式發展。不論如何,重要的是國人應該從生活及飲食中加強保健,讓B型肝炎不再成為夢魘。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強人的背影
六伯父早在幾年前就罹癌了,但六伯母說,他的自尊和自傲讓他不容許自己面臨會接收到別人同情目光的境地,尤...
財經時勢
迎戰IFRS17 「保險業金城武」2,700億上膛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將於2022年實施IFRS 17號公報,台灣延至2025年適用,先前有...
市場訊息
銀行線上開戶 最快年底登場
台灣金融業邁向BANK3.0,銀行公會理監事會今(18)日討論線上開戶自律規範,會後將報送金管會,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