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以投保率二○三.二七%來看,台灣平均每個人有二張以上的保單,但以身份證總歸戶計算出的投保率大約六成五,即有投保的還不到一千五百萬人,沒有保險的超過八百萬人。如果以總投保件數約四千六百八十三萬件除以有保險的一千五百萬人,則平均每一個人的保單超過三張。事實上「滿手保單」的人也並不罕見。
這些現象說明,保險商品的確不乏愛好者,但也有一些排斥者和猶豫族。
八百萬人尚無保險二十歲以上者三百四十萬
本刊連續十七年執行的「消費者購買行為調查」發現,即使保險公司的家數與從業人員、商品種類、行銷通路都不斷增加,每一年總還有數百萬人處在「目前沒有保險」狀態。
第十七回調查就顯示,二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十九%沒有投保壽險或年金保險,推估約三百四十萬人。若以總人口推算則超過八百萬人!
沒有投保任何人身保險,大概總有一些自己相信或堅持的理由。其中「沒預算」不只蟬聯第一,勾選率還比前一回增加七個百分點以上,排名第二的仍是「保費太貴」,勾選率也增加了近五個百分點。這兩大遙遙領先其他十二個選項的理由,雖然都與「荷包」有關,但沒有預算或覺得保費太貴卻不能與「沒有錢」畫上等號,只能代表因此而未投保的二百多萬人心目中,「保險」的價值低於「其它用途」,因而預算分配上未能被列為優先或次優先。
而勾選率略高於前一回調查的選項包括沒有滿意的保險商品、公司或業務員,以及受訪者因為年紀大或因為健康問題不能投保等。值得壽險業欣慰的是,雖然經歷金融海嘯,加上過去一年多保險市場消息紛亂,但是因為擔心保險公司會倒、認為保險都是騙人的、覺得政經局勢不穩定或擔心通貨膨脹而不買保險的勾選率卻都降低了。顯示大多數不買保險的民眾還是因為「保險」與「其它用途」在價值天平居於劣勢所致。
這個現象正足以說明,壽險業與主管機關在提升保險的價值感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此外,雖然國內已有超過三十萬名登錄業務員,但第十七回調查仍顯示,目前未投保的三百四十萬二十歲以上民眾,還有六.三%是因為「沒有人來談過保險」,雖然推估人數僅二十餘萬,但是這種狀況對找不到準客戶的業務員,和想買保險卻沒有業務員上門的消費者,都很可惜。
壽險處女地還有一百八十萬個銷售機會
目前沒有保險的民眾當中有五十四.四%表示未來會投保。換句話說,如果善加耕耘,壽險業在目前尚未投保的保險處女地,大約還有一百八十萬個銷售機會。
如果分各族群來看,目前沒有保險而未來會投保的比例女性高於男性;以年齡來看,二十到二十九歲的民眾未來會投保者超過七成,居各年齡層之冠;以居住地分,則以東部地區居民最高,達七十三.三%;以職業別看,則學生族群未來會投保者高達八○.八%;就學歷別則以研究所以上會再投保的比例最高;依婚姻狀況分,未婚者有六十五.四%未來會投保,比例最高;而就收入分,則個人平均月收入在三萬五千到五萬元之間者,未來最想買保險。
人壽保險與醫療險 首購族最優先選擇
那麼目前沒有保險而未來會投保的二十歲以上民眾,最想買的險種是甚麼?第十七回調查顯示,人壽保險與醫療保險併列第一,平均每四個目前尚無保險者就有一個勾選這兩個險種,但是相較於前一回調查,人壽保險的勾選率降低約五個百分點,勾選醫療保險者則增加,經濟不景氣果然刺激了民眾對就醫費用及收入減損的危機意識。保險首購族對於優先架構壽險與醫療險的保護網,顯然已有定見。
而緊追在後的還本型保險勾選率是前一回調查的兩倍,「還本」二字在投資普遍虧損的大環境下,顯然有一定的吸引力。
其他險種的勾選率都在一成以下,且大多較前一回來得低。尤其癌症險的勾選率更大幅減半,與已投保者高達四成三想再補強癌症險的狀況大相逕庭。
約一百五十五萬人 想當保險絕緣體
目前沒有投保的二十歲以上民眾當中,還有四十五.六%表示「未來不考慮投保」,如此推估,大約有一百五十五萬人或因本身的健康、年紀,或因對保險不認同等原因,打定主意要變成保險的絕緣體。
那麼這些目前不打算讓保險服務或保護的消費者,為甚麼堅持拒絕保險?第十七回調查顯示,沒預算仍是首要原因,其次是年紀已大、靠自己儲蓄和投資、理財就夠了以及保費太貴。
除了年紀問題之外,其他三項的排序與目前未投保者的原因相同,比較特殊的是,「保險都是騙人的」在未來仍不考慮投保族群中,是不投保的第五大原因,顯示即使是被扭曲誤導的壞事都可能傳千里,而且可能一傳數十年。
保險絕對排斥者 男性多於女性
有些「沒有保險」的理由未來不會消除,例如年紀已大,有些則改變機會不大,例如因為健康問題不能投保;但大多數不投保的原因都是可變的,有些是客觀環境例如政經局勢改變,有些則是消費者主觀意識的轉變,例如不再認為保險都是騙人的。不論是哪些原因使得不買保險的理由消除時,目前沒有保險的民眾會投保嗎?
第十七回調查顯示,約四成一仍然表示「不會」,與前一回相當,推估這一類保險絕對排斥族大約六十三萬人;表示「會」的則約為二成五,較前一回增加五個百分點,「不一定」的則約三成四,較前一回減少超過五個百分點,亦即猶豫族有向「有條件會投保」一族靠攏的趨勢。
若以各族群來看,保險絕對排斥的男性多於女性,而年齡以五十歲以上最多;居住地以雲嘉南地區為多、職業別則以家庭主婦居首、學歷別以國初中及以下為主;婚姻狀況以離婚者為多;收入則以個人平均月收入在一萬五千元以下最常見。
從第十七回調查推估台灣二十歲以上的民眾,從來沒有被壽險業務員拜訪過的,大約只有二十餘萬人,可見即使尚未投保且未來也不考慮投保的民眾,也大多接觸過壽險業務員。
雖然被拒絕是業務員入門震撼教育的第一課,更是必須終身學習的功課,但是大多數的成交都來自無數拒絕的累積。認真充實自己的保險專業、多了解民眾的想法,外加勤拜訪,每一個業務員都有可能是最後讓保險排斥者簽下要保書的那個人。
編輯推薦 | ||
市場動態 你有專業保險人的尚方寶劍嗎?
我在民國八十六年考過「人身保險經紀人」,八十七年考過「財產保險經紀人」。
八十六年... | 市場訊息 富邦產險:輕颱天鴿逐漸逼近 富邦產險啟動快速理賠服務 提醒南臺灣務必做好防颱措施輕颱天鴿(HATO)逐漸接近台灣,氣象局已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周二(22)整天將是颱風影響台灣最大的時... | 財產保險 鴨賞店失火父子均亡,商火依實際現金價值賠償昨(2)日位於宜蘭一家知名鴨賞工廠發生火警,負責人林老闆及二兒子,於中午休息時間在透天厝二樓工廠的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