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根據九十年七月修正保險法第一四三條之四的規定,保險業將於九十二年七月正式實施保險業風險基礎資本額制度(以下簡稱RBC),這項即將取代目前最適資本額的制度,將是國內保險市場的全新措施。
為了讓各界對此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並達成充分意見溝通,財團法人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特別邀請產官學各界代表一同參與座談,並由該基金會董事長黃秀玲主持,與會來賓不論業者、學者或監理官員都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其中不乏對立的意見,但仍對此制度抱持高度的肯定。到底RBC制度的主要功能為何?將對產險業者產生什麼影響?真的可以幫產險公司算出營運的風險嗎?它是解決產險公司經營風險的萬靈丹嗎?且看以下產官學代表的說法。
透過「第三者」做風險評估
由於RBC制度牽涉到各個經營層面的風險評估問題,因此其進展及主要重點一直是業者所關心的話題。根據監理單位代表保險司副司長高福源表示,早在保險法修正之前,保險司已委由專案小組進行研究及宣導工作,並在九十一年五月已請業者做過第一次試算,預計將在九十二年四月進行第二次試算,並將業者的相關建議彙整,以找出最適合國內保險業者的RBC制度。
而產險同業代表中華民國產險公會理事長王事展也呼應,事實上產險公會前前後後也參與了二十多次的專案小組會議,雖然仍有許多業者對於RBC制度的相關係數、公式、項目等並不了解,但經過多次的調整,相信仍有改善的空間。比較重要的是,保險公司的規模及業務量等都會因時而異,所以這套評估的制度也應該適時調整,否則就像中年發福的人穿不下年輕時的衣服一樣。
保險RBC專案小組總召集人,同時也是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所長張士傑表示,該小組乃是秉持監理單位「業務從寬,財務從嚴」的原則制定相關內容,主要希望業者重視資產負債管理的觀念,並且經由「內部融資」的方式,也就是由業者自行參考各業務的相關風險係數後,選擇較有利潤(Profit)的險種或業務(Line)經營,以避免侵蝕到股東的權益。
此外張士傑也表示,核保利潤對產險業者而言尤其重要,這部份的風險控管當然不容忽視。該小組希望以財務風險管理的立場,幫助保險公司作全面性的風險控制,並希望提供監理單位一個最保守、最合理的資本要求的參考工具。讓RBC可以以一個第三者的立場,幫業者做一些風險評估。
有了RBC,更需要D&O?
儘管RBC對國內業者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制度,且具有高度的複雜性,但整體而言與會來賓均對該制度持正面的看法。其中業者代表之一,同時具有財務管理背景的泰安產險總經理李松季即表示,RBC除了可以從最後的比例看增資的問題,更可以讓業者從過程中積極地評估資產負債管理的適當性,以及每一種業務的風險性。
而產險公司的龍頭老大,富邦產險公司總經理石燦明也表示,比起現在保險法第一四三條的增資規定,RBC的確好許多,也較符合公平性及完整性;且對保戶而言,也有很大的貢獻,至少在保險公司出現預警狀況時就可以即時動作。
不過,石燦明也表示RBC在執行上更應注意的是,填表數據的正確性,換句話說由誰來認定數據的客觀性,應該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否則可能產生誤導。
對此,曾率領監理人員到各國考察RBC制度的前保險司檢查科科長,目前擔任保險司專門委員曾玉瓊則表示,根據「保險業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將來這些數據都必須經過會計師的簽證,且需符合一定的規範。只不過第一次試算時,為了讓業者填表方便,因此並未嚴格執行。
聽到監理官員表示將來RBC填表數據的正確性將由會計師來負責,在場的總經理們似乎鬆了口氣,不過王事展則反應,之前已有不少會計師及精算師抱怨,外界對他們所加重的責任,而且嚴格而言,總經理仍脫離不了公司經營成敗的責任。而高福源則略開玩笑的表示,既然大家都這麼怕,那麼有一個險種一定會賣得很好,那就是D&O董事及重要職員責任保險!
RBC實施後保險公司會不會倒?
事實上,RBC從一開始到現在已經歷過三位司長,剛開始曾討論過應採取RBC制度、邊際清償能力制度或是最低資本額制度?最後才決定為RBC制度。然而,透過RBC制度的評量可以看出保險公司會不會倒閉的問題嗎?
關於這一點,張士傑率先表示,這套承襲於美國的RBC制度,由於牽涉到取樣、環境變化、國情等問題,多少會有適用上的困擾,但該小組將會盡量以國內保險市場的情形作調整,希望能夠在出現惡化的徵兆時就能即時監督,並盡量不侵害到消費者的權益。
而在場另外兩位同時參與多次該小組會議的學者,更是提出了否定RBC制度能解決保險公司倒閉問題的看法。淡江大學保險經營研究所所長郝充仁表示,RBC只是最基本的監理標準,並不能將它用來作為保險公司倒閉與否的唯一指標。而逢甲大學保險系助理教授許文彥更指出,在美國仍有許多風險係數合格的保險公司照樣倒閉,事實上RBC的功能本不在於此,也不是用來作早期預警的系統,它只是一個最適資本額的參考指標。
至於保險公司會不會倒閉誰會第一個知道的問題,王事展詼諧的表示「當然是每天看報表、看公文的總經理了;而且保險公司是幫別人管理風險的,如果連自己會不會倒都不知道,也不用做保險了!」但王事展則懷疑到底保險公司的關係企業在RBC裡是正數、還是負數?對此在場的學者均表示,保險公司投資關係企業的情況下,有可能因為相關性高,而使得相關企業出問題時連帶影響保險公司的經營,因此的確有其風險存在。
但石燦明及李松季則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從資金調配、借貸上的關係去看,也就是關係人間的交易問題,而不是以誰救誰的角度去探討,而且誰救誰who knows?說不定保險公司救人的機會還比較多!
RBC與最低資本額是兩回事!
相信最低資本額的問題,仍是許多業者心中的痛,尤其對於在九十一年底時仍距離目標金額還有一大段距離的國華與太平產險而言,更是有如熱鍋上的螞蟻。對此,代表全體產險同業的王事展則表示,目前無論新公司、老公司都以二十億元為標準實在不合理,是否有可能藉著RBC的實施放寬這一項規定?
李松季也更進一步指出,事實上統一的最低資本額度對產險公司的確有其困難,因為業者為了要符合二十億元最低資本額的規定,便非得所有業務(All Lines)都做,而如果只做符合利基的業務,其實根本不需要到二十億元。所以這其實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不過郝充仁則表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最低資本額的規定,還是有其必要性,因為不論環境好壞,保險公司都應該有一定的經營規模、一定的標準,才能保障保戶的權益,所以這是兩回事。
而許文彥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剛開始成立時要求最低資本額是必要的,但成立之後就應該要以營運觀念來設門檻,而不應該以同樣的額度作為標準,例如美國保險公司便是以成立時資本額的五十%,作為成立一段時間之後保險公司的最低資本額。
最後曾玉瓊則說明了監理單位的立場,她表示最低資本額是十年前就已經定案的事,且是保險公司成立的條件之一,當初因為擔心業者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錢,才延到九十一年底的。而RBC制度則是將隨著各保險公司業務成長、經營規模等因素而做調整的最適資本規範,本來就是兩回事。
RBC不是保險業的萬靈丹!
綜合整個座談會的討論結果,不論是業者、學者或監理官員,對於RBC都抱持著肯定的看法,而對於這項國內保險市場全新的制度,每一位來賓也都有著寶貴的意見。
張士傑: RBC它不是萬靈丹,但我們希望它可以成為多元化的工具,這個制度的好壞現在雖然還很難講,就好比紅綠燈設好了,可能還是有人會闖紅燈,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業者的自律。相對的,保險公司內部也應該重視風險管理的觀念,例如成立風險管理部,對自己內部的風險作控管。
郝充仁:未來透過RBC的機制,經由風險係數的告知,可以說有人出面喊停了,對於那些風險性高的業務,保險業者便必須衡量自己的能力是接或不接。不過,這只是最低的要求,如果保險業者要做其他用途,如上市或提供再保險公司訊息等,則需以另外的Rating去做。
許文彥: RBC原則上只能限於最適資本參考,不能用來作為預警系統,也不宜用來作為破產公式的依據,因此使用上要非常謹慎,總而言之,不能擴大RBC的用途及功能而產生誤導。此外宣導風險控管的觀念很重要,讓業者充分了解相關內容、報表分類、各險種的風險,才能讓這制度順利執行。
石燦明:根據NAIC(美國監理官協會)所做的澄清:RBC不能作Rating的基礎,也不能作為Marketing的工具及市場排名的指標,這是大家都應該注意的地方。而對於未來RBC制度的執行,個人的建議是:需定期檢視RBC係數,以符合合理性及市場性;數據的正確性也應該隨時檢驗,例如可由稽核小組負責;此外,初期應以「從寬從簡」為原則,讓業者有充分的準備,以便落實。
李松季:RBC制度不僅對監理有所幫助,對業者也有積極的意義,但如果只專注於比例是否符合二OO%的結果,未免太辜負學者專家在這個制度上所花的心血。此外建議在各項係數的擬定上,最好能符合實際的情形,如果可以的話也能讓業者參與係數擬定的建議,雖然當中複雜度及困難度可想而知,但如果能保持充分溝通,效果一定會更好。
王事展:相信經過多次的開會討論之後,將來RBC的內容一定會更符合實務上的需求。唯在執行之前,希望小組能利用最後時間做充分溝通,並將相關意見放進去,才能給業者及學者圓滿的結果;並且希望整個制度的內容能夠越簡單越好。
高福源:有關RBC的配套措施,例如精算師簽證制度、準備金提列準則、核可再保人制度、認許資產、教育宣導等等,保險司裡均已陸續在做。而未來保險司仍將以「業務從寬,財務從嚴」的原則來監理,關於今天學者及業者的意見我們將作為日後的參考,且未來RBC制度更有常設小組,持續收集各方意見並作調整,讓這制度更適合業者實際需求。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推出新住民、高齡長者零痛點臨櫃服務 導入多語翻譯設備支持母語翻譯即時服務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且國內新住民人數已達60萬人註,因應未來... |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舉辦金融成長營 激發大專青年潛能為推廣金融教育,建立大專院校學生對金融理財與保險規劃的正確觀念,及協助學子未來就業競爭力,已舉辦11... | 投資理財 你的投資方向對了嗎?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投資人怕選錯投資方向,經過前面的投資性格與個性小測驗後,你是否找出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