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保險又漲價了?實支實付的下一步
文/何楷平|《現代保險》雜誌  | 2025.08.28 (新聞)

金管會宣布實支實付調漲新制,掀起話題。

最快八月底就會發布實支實付費率調整指引。針對近年損失率偏高的保單,第一年最多可調漲30%,之後每年可再調整10%。

新制除了適用於新保單,也涵蓋已停售但續保中的老保單,預計將影響全台數百萬名保戶。

實支實付幾乎可以被稱為「國民保單」,在實支實付「限購令」上路之前,不少人都是同時持有多張實支實付保單。

如今,金管會對實支實付保單大動作祭出改革,值得關注的不只是「調漲」,背後也牽涉社會大眾對制度公平與保險信任的課題:在保障需求快速變動、自費醫療費用飆升的情況下,費率怎麼調才合理?制度怎麼設計才穩定?

從經營邏輯看,根據保單歷史損失率調整費率,並無不妥。

但若僅以保單的「整體平均損失率」為依據,而不考慮不同保戶的實際狀況,就可能引起爭議。

例如,同一張保單,有些保戶健康狀況良好、幾乎沒有理賠紀錄;有些人則多次申請理賠。若這兩種人都被用相同的幅度調漲保費,健康管理意識高、風險低的保戶,難免會感覺自己被「連坐處罰」、也失去繼續投保的誘因,甚至加劇對保險「愈繳愈貴,保障卻沒變」的負面觀感。

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愈來愈多壽險公司推出以個人健康數據或生活習慣來訂價的「外溢保單」;實支實付調漲新制,如果能與此趨勢接軌,以更細緻、差異化的方向設計,或許也能進一步強化保險制度的公平與永續。

在這次改革中,金管會也設下三道防線:一、費率調整須經核准;二、首年設有調漲上限,後續逐年調整;三、要求保險公司分階段通知保戶,甚
至建議以面對面方式說明。

這凸顯了金管會不只開始正視實支實付長期虧損的結構性問題,也在風險控管與消費者保護之間,試圖尋求一套兼顧產業穩定與社會信任的平衡。

未來,若能進一步強化資訊透明,例如具體說明費率調整的依據、計算模型,或納入更細緻的個人風險評估依據,不僅減少民眾對保費變動的疑慮,也能穩定保險業在社會上的信任基礎,讓實支實付調漲新制的討論,從「保險又漲價了」的質疑,升格為「台灣保險制度再進化」的起點。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一金二保鳴槍 輔助人反彈
為了增進消費者權益保護,並強化對保險輔助人的監督管理,去(2011)年六月立法院三讀通過保險法...
財產保險
颱風警報將發布,買天災險要快
第十號颱風麥德姆朝台灣逼近,中央氣象局預計最快今(21日)晚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明日上午發布陸上...
財產保險
美容結果不滿意 醫責險無法賠
行政院消保處稽查全台19所醫美診所,包含美容醫學項目、醫師證照、同意書及說明書的落實等,違規率竟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