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投資理財
為子女鋪下教育 創業的保險星光大道
文/盧志高 | 2007.07.01 (月刊)

替子女教育、創業備妥充裕的資金,為他們的前途舖下一條無憂無慮的「星光大道」,現在,保險「嘛吔通」!

基測、學測結果陸續出爐,儘管驪歌仍然餘音繞樑,但暑假過後,眾多的學子,也即將進入新的學涯階段,甚至投身職場。

教育費用日漸高漲

但教育、留學等費用日漸高漲,求職不易,白手起家更早已成為歷史,如何讓子女贏在起跑點上,想必正在讓許多為人父母者,大傷腦筋。

養兒方知父母恩!在這個「沒錢寸步難行」的時代,基本的養育不說,光是教育子女的費用,就可能讓許多為人父母者,備感壓力。

就從幼稚園來說吧,一般雙薪家庭如果沒人可以幫忙照顧小孩,普遍會選擇讓孩子上私立幼稚園,3年下來,就要花掉約60~70萬元。

到了中、小學階段,教育開銷或許可以少一點。比如小學及初中時,如果小孩唸的是公立學校,9年下來,大概也要15萬元。如果接下來還是讀公立的高中,3年也只要約6萬元。

不過,子女上了大學之後,因為公私立或科系、需不需外宿等因素,4年下來,沒有上百萬元的教育費用,恐怕還不大容易。

許多父母為了好好栽培子女,多多少少還會讓孩子在中、小學時代,上上才藝班、補習班,學習語文或加強課業輔導,以便孩子未來更有競力。但這筆錢再花下來,甚至可能比學校的學費還多。

除此之外,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從1996年至2005年這10年之間,台灣地區的大學學費,平均每年還會上漲約5%。這對許多父母來說,他們的收入增加幅度,恐怕根本追不上。

也有人曾經估計過,如果考量物價上漲和學費調高等因素,而且子女從小到大,都是唸私立學校,同時還要出國進修,沒有1000萬元,恐怕免談。

父母難為

儘管雙薪家庭及少子化的情形,也逐漸普遍,但面對經濟不景氣,中壯年失業人口增多等情況,對許多家庭而言,子女教育費用,似乎越來越不是一筆可以隨時應付的支出。

因此這些年來,雖說這是父母們的甜蜜負擔,想生卻不敢生或多生的人,比比皆是。也有越來越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開始及早規劃、儲備子女教育或創業基金。

由於子女教育基金是一筆必要的花費,一般來說,適合的理財工具,最好具備波動較低、長期報酬率穩定、足以對抗通貨膨脹、能夠迅速變現等特性。

傳統儲蓄險增值效果欠佳

只是,可能令保險業有點尷尬的是,傳統儲蓄險保單因為預定利率不夠高,大多只能被視為保本的保守型理財工具,很少能在累積子女教育或創業資金上,扮演太積極的角色。

就拿國人比較容易接觸到的理財工具為例,如果民眾以實質報酬率3%(實際情況大多低於3%)的儲蓄型保險,替子女累積教育或創業資金,近5年來的累計投資報酬率計有15.93%,只比同期間的銀行定存高出7.03個百分點。

如果把時間拉長為近10年,實質報酬率3%的儲蓄型保險累計報酬率,雖然有34.39%,但與同期間銀行定存的累計報酬率33.44%相比,居然只高了0.95個百分點。

當然,如果民眾在國內利率水準還處於高檔時,就已經投保,很幸運擁有實質報酬率6%的儲蓄型保單,情況會比銀行定存好很多。但與黃金、海外基金等其他投資工具相比,實質報酬率6%的儲蓄型保單,似乎也不突出,近5年及近10年的累計報酬率,甚至比黃金還低。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不會有太多的父母,會把儲備子女教育或創業資金的「主力」,放在保險商品之上。

投資型保單崛起,帶動子女教育基金的規劃需求

但隨著投資型保單崛起,包括新光、保誠、南山、ING安泰等多家壽險的從業人員指出,不僅退休規劃的需求被帶動起來,連子女教育基金的需求,也明顯由冷轉熱,甚至有不少直接由傳統儲蓄型保單轉到投資型保單的案例。

過去保險商品很難與其他投資商品競爭的情況,目前已經徹底扭轉。

以投資型保單最常連結的共同基金來說,即使是相對穩健、累計報酬率較低的全球債券市場基金,近5年、10年、15年的績效表現,仍然從42.41%到147.84%不等,優於預定利率6%的儲蓄型保單。

如果投資型保單連結的是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以近5年、10年、15年的累計報酬率,依序達到95.58%、171.48%及319.55%來看,就更有「說服力」了。

至於全球股票市場基金及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雖然波動性比較大,但只要抱持長期投資的態度,購買連結這些基金的投資型保單,累積子女教育或創業資金的效果,也遠比傳統儲蓄型保單好得多。

讓投資型保單「幫自己養孩子」

事實上,保險從業人員指出,不論從事什麼理財規劃,報酬率與投資期間長短,都是影響結果的兩大關鍵。父母親要加速累積子女教育資金,慎選連結標的、及早規劃投資,即使每個月可以投入的錢不多,仍然可以達到讓投資型保單「幫自己養孩子」的夢想。

以過去10年平均年報酬率12﹪的道瓊工業指數為例,如果父母親每個月幫孩子投資2,500元在美股基金之上,5年下來,約可籌措到19.6萬元,要幫子女買電腦或支付補習、學樂器、出國遊學等費用,大概已綽綽有餘。

當然,如果從子女8歲時就開始,10年之後,更可籌措到約55萬元,已經夠子女成為「有車階級」。如果從子女3歲時就開始,連續20年「錢滾錢」下來,這筆錢甚至高達247萬元,可以作為子女出國留學費用、結婚基金或創業基金。

規劃子女教育基金 投資型保單大有可為

由於投資型保單讓保險在理財上扮演的功能,大幅提升,影響所及,不少保險從業人員表示,除了退休規劃之外,為子女累積教育或創業資金的訴求,也使得他們在銷售投資型保單時,如虎添翼。投資型保單持續熱賣,當然有它的道理。

另一方面,保險從業人員指出,投資型保單兼具保障及投資的功能,沒有傳統儲蓄型保單「重儲蓄、輕保障」的問題,而且對年輕人來說,投資型保單在保障方面的保費,相對較低,使得他們在為客戶規劃子女教育資金時,更具有說服力。

此外,隨著部分投資型保單已提供「保證給付」功能,而且可望越來越普遍,加上投資型保單連結的基金數量及類型越來越多,在手續費、轉換費等相關費用,甚至可能比直接買基金還划算等情況下,不少保險從業人員認為,在規劃子女教育或創業資金這塊市場上,投資型保單未來仍將大有可為。

傳統儲蓄險仍是穩健的理財工具

不過,國泰、保誠等壽險業者還是提醒民眾,各種理財工具的優缺點,不盡相同,所以在選擇理財工具前,仍應評估自已的風險屬性,以及理財目標的遠近,再選擇適合自已的商品。

因此,儘管投資型保單中的連結基金,都先經過保險公司篩選,保戶可以省去不少挑選時的困擾,而且若能善用資產配置觀念,透過定期定額投資來分散風險,應可享受時間複利帶來的增值成果,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獲利必定伴隨著風險,像是市場風險、匯兌風險等,就應該注意。

而傳統儲蓄險雖因目前的預定利率較低,加上還有通貨膨脹壓力,如果儲蓄的金額不夠多,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但傳統儲蓄險有穩定的收益且安全性高,對於風險承擔能力較低的父母來說,仍是一種穩健的理財工具。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永達保經:捐贈長照服務專車 拋磚引玉 尊老獻愛 助長者找回樂活銀髮人生
主計總處發布國情統計通報指出,2019年6月底我國老年人口達352萬人,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也升至1...
市場訊息
新光金控:新光金控董事會 通過第三季營運成果報告
新光金控22日召開董事會,通過105年第三季財務報告,合併總資產突破超過3兆,達30,505億元較去...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守護健康 首創CTC癌篩外溢保單 滿分人生新概念─健康管理、財富管理 缺一不可
防疫的「超前部署」,讓台灣在全球新冠肺炎防疫戰中的表現卓越!面對蟬聯38年國人死因之冠的「癌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