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國泰人壽4日舉辦《2024人生風險趨勢調查報告》發布會,針對全台 20 歲以上的民眾,以線上問卷形式進行抽樣調查,今年聚焦疾病議題,發現國人面對疾病風險「超前部署」仍有欠缺,期能提升全民疾病與健康的風險管理意識。報告指出,台灣民眾僅38%自評處於健康狀態(表一),卻有過半(50.5%)國人自認因應疾病的財務準備不足,疾病醫療準備缺口高達112萬元(表二)。為此,國泰人壽攜手業務員與全民響應,呼籲民眾從「照顧身、關懷心、保障財」三方面,建構應對疾病防禦力。
國泰人壽副總經理陳玟琪分享2024年人生風險排行,前四名分別為氣候變遷、世界大流行的傳染病、環境及人為汙染、慢性病,其中兩項人生風險與疾病議題相關(表三),反映出台灣民眾高度重視疾病風險,而女性比男性的疾病風險意識高出近10%,專家表示因女性對問題的覺察力較高,會更敏感地對問題作出反應,並投入較多的關心。國泰人壽副總經理凃薏如指出:「隨著人口結構老化及多項疾病的罹患年齡逐年下修,對身體、心理、財務等面向都帶來相當的衝擊,但也同步提高大家的疾病意識。」

關於疾病風險,報告顯示高達52%民眾擔心生病後無法照顧家人,46%擔憂疾病產生的醫療支出,顯示民眾擔憂罹病後的財務負擔將嚴重影響生活。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許多新式療法並未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且費用高昂,民眾過往的保險恐不足以因應現今的醫療支出。凃薏如建議:「民眾可善用時間複利效果,及早進行財務準備,再搭配保險補足保障缺口,透過保大再保小、保近再保遠、求廣再求深的三大心法,發揮保險最大價值,並兩年進行一次保單健檢,確保適足性以降低財務壓力。」
為陪伴民眾對人生的未知風險採取行動,國泰人壽邀集各界專家深入探討疾病準備,包括初日診所院長宋晏仁、國泰綜合醫院醫師武定一、諮商心理師蘇予昕,針對慢性病、傳染病、心理疾病等議題進行分享。在傳染病方面,醫師武定一指出,不論年齡,疫苗接種均為預防傳染病的首道防線。罹患傳染病將對生活造成劇烈影響,以感染COVID-19為例,罹病後可能對身體造成長期危害,例如肺部纖維化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即使痊癒仍將長期影響患者的肺部功能,或導致相關慢性疾病發生,將衍生更多的健康與財務支出問題。
在慢性病面向,從衛福部 資料顯示.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有七項為慢性病,平均每2名就有1人罹患慢性病,院長宋晏仁表示,台灣慢性病的共病率(同時罹患多項慢性疾病)比例偏高,加上易取得健康資訊,提升民眾對於慢性病的關注度。除了生理疾病,諮商心理師蘇予昕也提醒民眾正視心理與精神疾病預防,心理狀態不像身體疾病有清楚的紅字警戒,民眾可從日常觀察開始,透過情緒排毒、體況檢視等方式,降低相關疾病的影響,才能因應自身乃至親友的疾病風險。
國壽表示,檢視近兩年的氣候風險與疾病風險主題,人生風險與身體、心理和財務的衝擊皆環環相扣,惟有事前預防及早準備,建立良好、全方位的疾病風險防禦力,才能降低對人生的衝擊,為個人、家庭搭建人生風險安全防護網。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保誠人壽:首創兒童理財音樂劇 傳遞理財觀念 國小師生也著迷保誠人壽長期耕耘兒童理財教育,日前於台中市立協和國小、新興國小、桃園縣仁和國小、建國國小、忠貞國小一... | 市場訊息 國泰世華銀行:全球股市頻創新高 貼心提醒:光看配息還不夠!雙12購物節即將強勢登場,各家電商全力搶攻報復性消費商機,讓傳統第四季消費旺季的熱度更甚以往。開心買... | 投資理財 不用盯盤也能賺錢的ETF
每逢多頭市場,大部分的股市投資人不見得能夠掌握個股的輪動,常常是賺了指數,賠了價差。但是,自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