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醫療險「碎片化」興起 核保可能變得更友善?
文/何楷平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4.05.28 (新聞)

隨著保險市場日趨競爭,「碎片化保險」不斷推陳出新,不只產險業者針對特定客群推出露營險、登山險、海域活動綜合保險、路跑險等碎片式保險商品,壽險公司的醫療險也開始出現碎片化的設計趨勢;而這樣的趨勢變化,有望讓「核保」變得更加友善?

保險商品走向碎片化的趨勢,掌握愈多資料的保險公司,就愈能依據客戶輪廓,精準掌握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依個人化定價,設計更多元的碎片化保險。保險公司將從同質性的售後服務,轉而去做更具差異化的區隔,以提高商品競爭力。

台灣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等於每5人就有1人是超過65歲以上的長者,加上國人平均餘命愈來愈高,未來社會將走向「大齡時代」,面對更多高齡風險。

近年來,「碎片化醫療險」開始興起,例如只保障「腦部腫瘤」、只保障「心臟病特定醫材」等,針對特定部位提供保障的碎片化保單。

隨著高齡化、醫療成本提升,保險公司定價策略也開始趨於保守,並朝向設計定期化、定額給付為主的商品,以減少醫療成本風險的不確地性,降低醫療費用提高及理賠率上升造成的衝擊;而碎片化醫療險的崛起,不僅有利於保險公司的風險評估,費率既不會像傳統「包山包海」醫療險那麼高,符合高齡化社會下客戶的分眾化需求,甚至在核保方面也有機會更友善。

舉例來說,以往,一旦民眾罹患慢性病(如腎臟病),想要再投保醫療險,可能被保險公司視為高風險而遭到拒保;但如今「碎片化醫療險」出現,過去有腎臟病的人,也可以投保「心臟病特定醫材」醫療險;保險公司核保時,因為評估的是「心臟病風險」,就算保戶過去有腎臟病史、有腎臟病,也不會因此就被斷然拒保。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面臨更多高齡風險和醫療成本的增加,保險公司不只轉向定期化、定額給付商品,更帶起碎片化醫療險的趨勢,符合高齡化社會的需求,還有助於保險公司的風險評估,還有機會讓核保變得更友善。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遇恐怖攻擊 傷害險附加條款限額200萬
馬來西亞航空一架搭載239人飛往北京的波音777-200班機8日凌晨失聯,原因不明,專家推測可...
投資理財
房地產七大稅出列
納稅固然是國民應盡的義務,不過在現行稅制當中,房地產不僅稅目既多且雜,並且有些稅率更高得離譜。...
市場動態
保險新聞
兩岸三地保險業交流十一月在台灣舉行 二○○一年兩岸三地保險業交流與合作會議十一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