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根據Swiss Re 2006年Sigma統計資料顯示,全球去年的商業保費收入合計約達3兆7,234億美元,較2005年的3兆4,458億美元,增加約2,775億美元,全球保險業平均每天進帳的保費收入則首度超越百億美元,達到約102億美元,名目成長率躍升為8.06%,而扣除匯率及通貨膨脹因素後的實質成長率,也達到4.97%。
也就是說,全球去年合計約48.34兆美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當中,仍有7.7%來自保險業的商業保費收入,與2005年的比率相當。
再分別依照產、壽險的保費收入統計,2006年全球產險業的保費收入維持成長,名目成長率為5%,高於前年的3.9%,實質成長率也從前年的0.6%,上升到1.5%,保費收入約1兆5,140億美元;而2006年全球壽險業保費收入則呈現強勁成長,並首度突破2兆美元,約達2兆2,093億美元,名目成長率高達10.3%,實質成長率則為7.7%,分別較2005年增加4.6及3.8個百分點。
歐洲繼續衛冕全球保費第一大洲寶座 並拉大與北美洲的差距
從各大洲的保費收入來看,擁有8.01億人口的歐洲,2006年再度以1兆4,848億美元,傲視群倫,全球市場佔有率也從前年的37.6%上升到39.88%。
3.3億人口的北美洲居次,保費收入達1兆2,583億美元,全球佔率持續從前年的35.66%下降到33.79%。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及北美洲的全球佔率差距,持續擴大。
至於人口高達38.96億人的亞洲,2006年保費收入則是8,008億美元,以21.51%的佔率排名全球6大洲的第3,但較前年的22.18%持續下降了0.67個百分點。
此外,排名分居第4及第6的拉丁美洲及非洲,2006年保費收入依序是714億美元及496億美元,全球佔率雙雙持續微幅上升,分別由2005年的1.71%、1.17%,上升到2006年的1.92%、1.33%。全球佔率排名第5的大洋洲則微幅下降,從2005年的1.69%,降為2006年的1.57%,保費收入為583億美元。
2006年全球壽險保費為產險的1.36倍 亞洲產、壽險失衡情況最明顯
另一方面,2006年全球壽險保費收入領先產險保費收入的幅度,稍微增加,由2005年的15.2個百分點,略增為15.4個百分點。
2001年產險與壽險的比重為44.6%對55.4%,壽險保費收入約為產險的1.48倍;2002年產壽險的比重為41.5%與56.9%,壽險是產險的1.4倍;2003年兩者的比重則為43.1%與56.9%,壽險保費收入約為產險的1.32倍;2004年時,兩者之間的差距則與2003年相當;2005年為42.4%比57.6%,壽險保費收入約為產險的1.36倍;2006年則是42.3%比57.7%,壽險保費收入約為產險的1.36倍。
以各大洲來看,產險保費收入佔所有商業保費收入超過50%的洲,只有北美洲及拉丁美洲。其中,拉丁美洲的產險保費收入比重仍高達59.5%,北美洲產險保費收入比重也有54.5%,但分別較2005年的60.3%及54.9%,下降0.8及0.5個百分點。
至於2005年產險保費收入佔所有商業保費收入比重達50.6%的大洋洲,2006年則掉到49.9%。
在亞洲、非洲與歐洲方面,2006年仍是壽險保費收入遠超過產險保費收入的局面。
其中,壽險保費收入比重最高的仍是亞洲,壽險保費收入佔全部保費收入的75.2%,而位於亞洲的全球第2大壽險國家日本、第7大的南韓、第9大的中國、第13大的台灣與排名第15的印度,壽險保費比重都在7成以上。
而非洲全部的商業保費收入當中,壽險保費收入的比重更超過7成,達到71.4%。因為光是非洲保險第一大國南非的壽險業務,佔其本國商業保險業務的比重,就高達81.3%。
2006年歐洲的壽險保費收入比重,也有63.3%,高於2005年的59.7%。
全球前20大保險國家 沒有新面孔 比利時衰退最多 印度成長率最高
以個別國家或地區來看,2006年美國的產壽險保費收入達到1兆1,701億美元,較2005年成長5.43%,仍穩居全球冠軍寶座,全球佔有率為31.43%,連續第4年下降。
2006年全球第2保險大國依舊還是日本,保費收入約4,602億美元,持續出現負成長,但仍以12.36%的佔率,領先排名第3的英國。而法國、德國、義大利、南韓及加拿大則依序名列第4~第8名,也與2005年的排序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全球排名第11的中國,2006年排名再度向前推進到第9名。而2005年全球排名第9的荷蘭,2006年排名則掉到第11,剛好與中國對調。
2006年全球排名第10的西班牙、排名第12的澳洲及排名第13的台灣,名次仍與2005年相同。
此外,愛爾蘭及印度2006年的保費收入,分別以22.56%及56.99%的高成長率,將全球排名由2005年的第17名及第19名,一舉推升至第14名及第15名,可以說是去年的「最佳進步獎」得主。而前年排名第15名的瑞士,2006年又下降至第16名。
另一方面,2005年保費收入排名第20的巴西,2006年繼續以26.91%的成長率,將排名推進到第19名。2005年全球排名第14名的比利時,2006年則因為呈現12.42%的負成長,使得排名一口氣掉到第18名。而2005年保費收入排名第18名的瑞典,2006年則下降至第20名。
綜觀2006年全球保險業的發展,各主要國家或地區的差異仍相當懸殊。美、日2個超級大國的保費收入,合計仍高達全球的43.79%,雖然較2005年的47.3%進一步下滑,但仍然舉足輕重,如果再把排名第3的英國計算進來,2006年全球保費收入排名前3大國家的佔率,依然高達55.03%。
而2006年保費收入前5大國家的佔率,合計也有67.27%,僅較2005年的68.2%略微下降。至於前述2006年全球保費收入前20大的國家,全球佔率合計仍為91.48%,也僅較2005年的91.94%,減少0.46個百分點。
從成長率來看,2006年共有日本、義大利、瑞士及比利時的保費收入出現負成長,較2005年僅有日本及瑞士負成長的情況,增加了2個國家。但除了比利時出現兩位數的負成長之外,英國、法國、南韓、加拿大、中國、愛爾蘭、印度、南非及巴西都呈現兩位數的正成長。其中,法國、南韓、中國、印度及巴西,2005年也都有兩位數的成長。
產險業發達程度,美國仍傲視全球 日本、荷蘭及澳洲產險保費衰退
若僅就產險分析,2006年全球產險業保費收入較2005年成長了1.5%,但仍低於GDP的增幅。而美國2006年產險業的發達程度,顯然仍傲視全球,保費收入不但由2005年的約6,258億元,成長至約6,364億美元,全球佔率依舊高達42.04%。
雖然,美國產險業的保費收入自2002年起即逐年下降,但仍然遙遙領先世界各國。以2006年產險保費收入全球排名第2的德國為例,美國的產險保費收入仍然是德國的5.8倍。
整體來看,2006年產險業保費收入前20大的國家,只有南韓、荷蘭、中國及台灣的排名發生變化,其他都停留在原位。其中,南韓由2005年的第11名,進步到2006年的第9名,擠身全球10大產險市場之列;中國由2005年的第12名,進步到2006年的第11名。而荷蘭及台灣則是由2005年的第9名與第17名,退步到2006年的第10名及第18名。
再從成長率分析,2006年全球前20大產險保費收入最高的國家當中,成長率最高的是俄羅斯,高達27.3%,主因是受惠於經濟大幅起飛;成長率居次的是中國,也高達25.2%,主因是受惠於經濟穩定發展及2006年7月起實施的「交通強制險」。至於2005年成長率居冠的巴西,2006年位居第3,但也有24.6%。
2006年產險保費收入衰退的國家,則只有日本、荷蘭及澳洲。
而以產險保費收入佔整體商業保費收入比重來看,全球前20大產險國家當中,比重最高的仍是俄羅斯,而且比重更從2005年的94.8%,進一步升高到2006年的97.3%。而美國、德國、加拿大、西班牙、巴西及奧地利,2006年產險保費收入佔整體商業保費收入比重,也都超過5成。
至於全球前20大產險國家當中,產險保費收入佔整體商業保費收入比重最低的前6個國家,則依序是台灣的20%、愛爾蘭的21%、日本的21.2%、英國的25.5%、南韓的28.5%及法國的29.2%,都低於3成。
值得注意的是,美、德兩大的產險保費收入,2006年的全球佔率首度跌破50%,從2005年的50.47%下降到49.28%。而去年產險保費收入前5大的國家,全球佔率從2005年的69.01%下降到67.61%。去年20大產險保費收入國家的全球佔率,也從2005年的91.52%降為90.86%。
美、日壽險保費全球佔率 跌至40.57% 南韓、中國、台灣仍分列7、8、9 名
在壽險保費收入方面,2006年全球前20大的名單當中,並沒有所謂的新面孔,但部份排名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
其中,美國在2006年依舊獨佔鰲頭,並且達到5,336億美元,較2005年成長6.9%,但全球佔率則從2005年的26.2%下滑到24.15%。
日本雖然自1999年開始,便將全球第一大壽險保費收入王國寶座,拱手讓給美國,但2006年仍然以3,627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二名;但全球佔率進一步從2005年的19.05%下降至16.42%,且與美國的全球佔率差距,也從前年的7.15個百分點,擴大到去年的7.73個百分點。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其他國家急起直追,美、日兩國2006年壽險保費收入的全球佔率,已經由2003年的逾5成,逐步縮減到2004年的47.7%、2005年的45.2%及2006年的40.57%,今年恐將面臨40%保衛戰。
此外,英國及法國2006年的壽險保費收入,仍分列全球第3及第4名,德國則是報了2005年被義大利擠出前5大的一箭之仇,重登第5名,義大利退回第6名的位置。
而亞洲的南韓、中國及台灣,2006年仍然穩居全球第7、第8及第9的名次。排名第10的加拿大、排名第13的荷蘭、排名第19的瑞典、排名第20的香港,也都和2005年的排名相同。
比較特別的是愛爾蘭及印度,2006年壽險保費收入的全球排名,分別從2005年的第18及第17名,迅速躍升第11及第12名,令人刮目相看。比利時則由2005年的第12名,大幅退居第17名。
從成長率來看,2006年壽險保費收入前20大的國家或地區當中,計有日本、義大利、比利時及瑞士呈現衰退,但只有比利時的衰退幅度較大,達到19.2%。而成長率最高的則是印度的64.8%,其次是英國的34.9%、愛爾蘭的26.3%及南非的20%。
壽險保費收入佔整體商業保費收入最高的國家或地區,則依序是香港的88.1%、印度的86.5%、南非的81.3%、台灣的80%、愛爾蘭的79%、日本的78.8%、英國的74.5%及南韓的71.5%。
另一方面,2006年壽險保費收入前5大國家的全球市場佔率為67.03%,較前年下降0.79個百分點。而2006年全球排名前20大國家或地區的全球佔率則是92.89%,較前年的93.21%,下跌了0.32個百分點。
英國去年每人平均花6,466.7美元買保險 台灣2,250.2美元 中國53.5美元
至於2006年時,到底哪些國家或地區的人民最愛買保險?根據統計,英國以平均每人每年超過6,000美元的保費支出(保險密度),打敗長年位居冠軍寶座的瑞士,以6,466.7美元的驚人數字,勇奪全球第一。第二名則是愛爾蘭的5,564.7美元,瑞士2006年則以5,561.9美元屈居第三。
至於英國保險密度突增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政策鼓勵,使得退休金產品銷售暴漲,推動壽險業務成長所致。
事實上,2006年全球保險密度前20大的國家或地區,也都是2005年的熟面孔。但當中除了排名第6的美國、排名第19的義大利及排名第20的台灣,仍維持與2005年相同的排名之外,其餘排名都出現「大風吹」的景象。而排名第9的日本、排名第14的香港及台灣,是晉級全球保險密度前20大的3個亞洲區代表。
以進步或退步的名次分析,2006年以法國的保險密度進展最多,從2005年的全球第9,一舉進步到全球第5;比利時及奧地利的退步幅最大,分別由2005年的全球第4及第14,退步到第10及第18。
2006年保險密度全球前20大的國家或地區,平均每人每年的保費支出,基本上都超過2,250美元。其中,排名第20的台灣,去年平均每人花了450.3美元買產險,用在壽險上的保費則為1,800美元,合計2,250.2美元,較前一年度的2,145.5美元,小幅增加了104.7美元。
而2006年保費收入排名全球第9的中國大陸,每人每年的保費支出僅53.5美元,較2005年的46.3美元,增加7.2美元,全球排名第70,較前年的第72名,晉級了兩名。
若分別以產、壽險來看,2006年平均每人產險保費支出最多的國家,仍然由瑞士以2,450.1美元拔得頭籌,但較2005年的2,480.3美元,減少了30.2美元。而2006年平均每人壽險保費支出最多的國家,則仍舊是英國,達到5,139.6美元,較2005年的3287.1美元,大幅成長了1,852.5美元。
而2006年全球保險密度前20大的國家或地區當中,只有美國、盧森堡、加拿大、德國及奧地利等5國,每人每年平均的產險保費支出,都超過壽險保費支出,其餘15大都是壽險保費支出超過產險保費支出。
台灣保險滲透度排名落居第三 英國則躍居全球第一
2006年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GDP)全球排名第1的國家或地區,則是前年排名第3的英國,以16.5%滲透度,將2005年滲透度排名第1的台灣,擠到第3名。不過,台灣2006年的保險滲透度為14.5%,仍優於前年的14.11%。而去年保險滲透度排名第2的是南非,與前年排名相同。
分居全球保險第1、第2的保險大國美國及日本,2006年的保險滲透度排名持續下滑,美國由2005年的第12名滑落到第14名,日本則由2005年的第6名下降到第7名。
2006年保險滲透度全球排名前20大的國家或地區當中,只有1個新面孔,就是排名第20的澳洲。而前年保險滲透度排名第20名的新加坡,去年則被擠到第23名。
至於南美的千里達及非洲的納米比亞等知名度不高的小國,2006年的保險滲透度,仍舊位於全球20大的排行榜內。這也是它們連續第3年名列保險滲透度全球20大之林。
2006年保費收入排名全球第9的中國,去年的保險滲透度則是2.7%,較前年的3.15%下滑,但全球排名則從第50上升為第47名。
再從產、壽險的保險滲透度來看,2006年全球排名前20大的國家或地區當中,只有美國的產險保險滲透度,超過壽險的保險滲透度,數字分別是4.8%及4%,其餘都是壽險保險滲透度超過產險的保險滲透度。
而2006年產險保險滲透度最高的國家是瑞士,達到4.9%;壽險保險滲透度最高的國家是英國,達到11.1%。
sigma研究報告持續看好中國市場成長 兩岸保費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sigma研究報告也指出,由於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保險業的發展,吸引全球大型金融保險集團紛紛「進場卡位」,中國在壽險及產險的保費收入上,未來仍可望持續強勁成長。而自1990年迄2006年為止,中國的保費收入更從28.26億美元,成長到708.05億美元,不但出現2405%的高成長率,更進一步將世界排名往前推進。
比較台灣與中國保險業的發展,1990年台灣的保費收入還是中國的2.42倍,兩者的全球排名也有6名的差距,但2001年中國的保費收入首次超越台灣,全球排名也首次凌駕於台灣之上,此後,中國與台灣的保費收入差距,可以說是越來越大。
2003年時,台灣的保費收入全球排名掉到第15,中國雖然仍維持全球第11,但保費收入已經是台灣的1.45倍。而2004年、2005年及2006年,台灣的保費收入雖然力爭到全球第13,但中國也不斷向前邁進,2006年台灣的保費收入只有大陸的73%,創下歷年來的最低紀錄。
事實上,中國的產險保費收入早在1995年時,便已經超越台灣,壽險保費收入也在2002年首次超越台灣。而2006年時,中國的產險保費收入257.13億美元,是台灣產險保費收入103.18億美元的2.49倍;中國的壽險保費收入450.92億美元,則是台灣壽險保費收入412.45億美元的1.09倍。
但在保險密度方面,2006年兩岸的差距仍然相差懸殊。中國人民去年平均每人花了53.5美元買保險,台灣人民則是每人平均支付了2250.2美元的保費,是中國人民花在保費上頭的42.05倍。
至於在保險滲透度方面,台灣2006年的保險滲透度是14.5%,中國則是2.7%,所以台灣去年的保險滲透度,是中國的5.37倍。
2007年壽險可望穩步增長 產險保費收入可能停滯不前
展望2007年,sigma研究報告認為,保險業可能面臨喜憂參半的局面。
其中,sigma研究報告預計,壽險業由於儲蓄及退休金產品的快速發展,2007年將可望維持穩步增長,但產險業的保費收入則很可能停滯不前。
整體而言,sigma研究報告表示,2007年全球保險業的利潤前景仍然可觀,壽險業的盈利情況將持續改善,但產險業由於保費增長緩慢,獲利可能只會輕微上升。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台北富邦銀行:及早檢視理財備忘錄, 善用網銀、行銀,e指打理金錢大小事!迎接連續9天(2/6-2/14)的農曆春節假期,台北富邦銀行將從2/2開始提供新鈔提領,過年期間也提... | 市場訊息 合庫人壽:推出滿福雙喜投資型保險專案 費用規格再進化翻轉2016趁勢佈局 專業代操機構幫您輕鬆掌握市場脈動
從去年開始各國央行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全球股... | 市場動態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預告>一支以無敵艦隊自許的追夢團隊 預告
年輕人總有許多夢想,但未必每個人都能夠勇於追求,今天一支以無敵艦隊自許的追夢團隊,要來告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