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醫療、健康保險
健康險市場戰國時代即將引爆
文/顏真真 | 2007.10.01 (月刊)

在金管會要求下,今年9月1日起所有長年期醫療險包括終身醫療險、防癌險、長期看護險及重大疾病險等,一律必須設有理賠給付上限或是保費調整機制,否則就得停售。由於國內多數壽險業都選擇停售,在「停售效應」帶動下,也為相關壽險業者帶來可觀的業績。

不過,未來可能驟降的業績數字,也讓這些壽險業者不得不重新調整銷售策略,必須在商品上推陳出新,加上之前未搶到無理賠上限終身醫療險商機的業者,也急著在年底前「趕業績」,產險業對於加入健康險市場更是磨刀霍霍,一場蓄勢待發的健康險市場「新戰國時代」,已經儼然成形。

「限額理賠型」商品成為新主流

隨著平準型無理賠上限終身醫療險走入歷史,9月陸續有新款健康險商品推出,且幾乎都是「限額理賠型」的商品。不僅如此,保費還不降反漲,醫療險因損失經驗值不差,調漲幅度較小,有些年輕族群例如女生20歲以下、男性30歲以下費率甚至還調降。重大疾病及長期看護保險等的費率,則是大致持平。而防癌險因損失率居高不下,漲幅最大,平均大約3-5成。

理賠金額設限,保費為何還漲?

壽險業者解釋,在醫療險這個部份,主要是因為某些帳戶型商品附加了死亡給付,導致成本墊高,加上目前的預定利率水準偏低,費率自然必須調漲。而防癌險則是因為癌症發生率逐年提高,新商品又必須適用新的發生率,所以費率也跟著上調。

但為了避免保戶反彈,減少銷售難度,壽險業者也適時增加一些給付項目,讓保戶可以比較容易接受。

以漲幅最大的防癌險來說,基於成本考量,壽險業者大多是增加一些比較特殊的給付項目,比如義乳、義肢及義齒等。

不過,壽險業者也會精打細算。所以有些給付條件也被迫限縮,例如有些業者將等待期由30天延長為90天、限縮豁免保費的認定範圍、降低初次罹患癌症的給付範圍,例如原先初次罹癌繳費期間給付5萬元,繳費期滿後給付10萬元,現在則改為特定癌症給付1萬元,其他癌症給付5萬元。

保費也非每家都漲

雖然有些新醫療險保單在適用新的發生率、強化某些理賠條件、增加給付項目等情況下,因成本上揚,費率自然跟著上漲。但也有壽險公司選擇不漲,只是配合主管機關的要求,將無理賠上限改為限額給付,由於保障內容及理賠項目完全沒有變動,並取消無上限條件,費率反而調降,降幅約1-2%。

壽險業者分析,防癌險因癌症發生率逐年提高,損失率早已超過百分之百,因此,費率確實必須調漲。至於醫療險費率是否也有調漲的必要,則要視公司的經驗值而定,若經驗值不好,當然就會面臨較大的調漲壓力。

只是,難道保戶只有「限額理賠」的新商品可以選擇?

理賠無上限健康險仍買得到

其實,主管機關並未禁止銷售無理賠上限終身醫療險,但要求必須符合「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第75條及第79條規定,也就是長年期醫療險應有給付限額或保費調整機制,另外,也規定單一商品每位保戶最高投保金額不得超過1,000萬元。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還是有少數壽險業銷售無理賠上限的終身健康險,例如ING安泰人壽的「防癌終身健康保險附約」,但設有費率調整機制。

ING安泰人壽指出,該公司的防癌終身健康保險附約早在2004年就已推出,至今仍在銷售。與其他終身醫療險不同之處,在於該保單具有保費調整機制,只是因經驗值累積還不足,推出以來還沒有動用過這項機制。

壽險業者提醒民眾,對於少數還繼續銷售的無理賠上限終身健康險,因設有保費調整機制,萬一保險公司未來給付情況不理想、損失率太差時,保戶就可能被要求提高保費。

根據衛生署統計,94年度台灣平均每人每年的醫療保健支出,約為3萬230元,若以國人平均壽命77歲計算,一生的醫療費用支出約232萬7,710元。到底一生要準備多少醫療費用才夠用?

壽險業者認為,之前銷售的無理賠上限終身醫療險採平準繳費方式,加上屬早年推出的商品,保費相對便宜,若經濟能力許可,當然鼓勵購買。

但目前無理賠上限終身醫療險採可調式費率,投保未必划算,若擔心保障不夠,市面上有不少高給付總額的終身醫療險,最高給付上限甚至可達千萬元,且採平準繳費方式,是另一個替代選擇。

倍數型醫療險將是未來主流

雖然國人偏好繳多少就要領回多少的保險,使得帳戶型終身醫療險被接受程度較高,過去各壽險公司推出的商品也以帳戶型為主,不過,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壽險業者分析,未來倍數型商品會愈來愈多,因為倍數型商品可以是附約,也可以是主約,商品變化性較大,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而在費率上,因為少了死亡給付,保費相對也較帳戶型終身醫療險便宜。

因此,對已有壽險保障的人來說,就可選擇倍數型終身醫療險主約,讓醫療保障更完備;壽險保障不足的人,若擔心死亡給付會隨著醫療理賠金額而縮水,就可另外購買壽險,再搭配倍數型終身醫療險附約。

國際紐約人壽資深副總經理黃振國也相當看好倍數型醫療險的發展,並表示該公司年底將推出新的倍數型主約商品。此外,該公司也將推出可附加醫療險的投資型保單,屆時,對醫療險的銷售自然會有一定的幫助。

三商美邦人壽商品部協理浦中敏認為,雖然目前帳戶型醫療險的市占率高於倍數型,但倍數型醫療險的發展潛力無窮,相信幾年後,倍數型醫療險的市占率就會超過帳戶型醫療險。

將鎖定特定族群  導入預防醫療概念

國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對健康險的需求越來越高,不過,壽險業者認為,在「停售效應」消失,健康險保費一片「漲」聲之下,健康險的買氣恐怕會低迷一陣子,市場也將重新回歸需求導向。

因此,業務員在銷售醫療險保單時,可以從保戶目前投保情形、投保金額,分析醫療險是否足夠,藉此持續醫療險的買氣。

而為因應大多數無上限醫療險停賣,部份公司又調漲醫療和防癌險保費等新情勢,強調兼具儲蓄保本和醫療特色的保單,勢將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同時,為區隔市場,鎖定「特定族群」銷售的商品,例如為銀髮族或婦女規劃的健康險保單,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此外,目前國內健康險保單多著重在於治療疾病的保險給付上,壽險業者分析,未來健康險市場將逐漸導入預防醫療的觀念,並且結合老年照護的概念,擴大長期看護險、重大疾病險等市場,以便提供民眾更完善的醫療保障。

新局勢已儼然成形

另一方面,來勢洶洶的產險業者,也勢將為國內未來的健康險市場,增添更多變數。

壽險業者分析,以國內目前的健康險市場來看,儘管還是以長年期的附加險居多,但由於金管會傾向開放產險業先銷售1年期的健康險,因此,同時擁有產、壽險公司的保險集團,因為較能滿足客戶一次購足的需求,極可望成為未來健康險市場的新霸主。

而銷售通路、商品包裝及客戶服務等能力,也將成為業者未來能否在健康險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關鍵。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理賠簽切結書 保險公司這樣解釋被打臉
融通理賠簽切結書,小心有爭議。台南一名陳姓男子,因住院洗腎申請理賠,被保險公司認為是非必要醫療,要求...
醫療、健康保險
15歲以下投保旅平險 ,首重突發疾病、傷害醫療
立委指出,復興航空澎湖空難有三名15歲以下罹難者是由父母刷信用卡買機票,但因《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
財經時勢
亡「犬」補牢 話產品責任
日前國內發生一起產品意外風波──年初桃園地區獸醫師發現不少家犬,因不明原因腎衰竭死亡,大家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