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調查&排名
2023大企業的保險如何安排?
文/何楷平 | 2023.11.01 (月刊)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今(二○二三)年上半年產險業累計賠款達一二二○億元,就算扣除防疫險理賠的近七百億元,仍高達五百二十億元,相當於疫情發生前(二○一九年)全年的六成,這還不包括許多尚未賠付的鉅額損失。

今年九月底,台灣最大高爾夫球代工廠「明揚國際」屏東一廠,發生嚴重大火爆炸,造成四名勇消殉職、六名員工罹難,逾百人輕重傷,廠房設備及存貨等財產損失,粗估高達十.二八億元,這還不包括對人員傷亡的損失賠償,理賠金額尚待相關單位確認。今年還沒過完,幾乎可以確定,產險公司今年全年的賠款金額,恐將再創新高。

今年適逢聖嬰年,大氣能量提高,颱風出現「偏多偏強」的趨勢,國際氣象單位預測,今年中颱、強颱的生成機率將大幅增加;而身在台灣的民眾也特別有感,歷經過去四年沒有颱風中心登陸的紀錄,今年台灣遭受杜蘇芮、海葵、卡努、小犬等颱風侵襲,造成中南部地區農業損失災情慘重。

面對難以預料的災難事故,極端氣候帶來重大災害,企業損失動輒上億元,而在全球高通膨長期發展,監管要求日漸升溫下,企業要面對的風險,除了有形的損失(如廠商、機械設備等)外,無形的利潤損失以及責任風險往往超過預期。

根據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與安侯建業(KPMG)共同出版《二○二三十大風險報告》預言,隨著社群媒體快速發展,「企業形象」有極高的風險落入社群媒體(如TikTok熱潮)的掌控,換言之,企業經營面臨的風險,將愈來愈不可控,若無法事先做好損失預防與損失轉嫁的規劃,事故一旦發生,就可能造成嚴重威脅、甚至摧毀整個企業體,因此透過保險的規劃與安排,管理並轉嫁風險變得愈來愈重要。

明揚大火燒出保障缺口
母公司明安投保哪些保險?

今年9月明揚屏東廠大火,傷亡慘重,不僅產線受損,也造成多名人員傷亡,廠房設備及存貨等財產損失粗估約10.28億元。明揚投保商業火險額度15.3億元,但公共意外責任險與雇主意外責任險,保額上限僅分別為1,000萬元、1,500萬元,對比高達123名死傷人數,責任險保額明顯遠遠不足。

明揚遭到無限期勒令停工,母公司明安也應負起連帶責任。根據本刊調查,明安除了投保商業火險,亦附加了各種責任險,包括公共意外責任險、雇主責任險、產品責任險、董監事及重要職員責任險(D&O);但針對保額部分,截稿前明安未透露。

危險管理、員工福利
千大企業兩大投保動機

面對各種新興風險,我國千大製造業的風險管理策略,是否產生新的變化?根據本刊執行第二十二回「千大企業保險購買行為暨滿意度問卷調查」顯示,即使有八成一企業投保的動機是為相關風險做危險管理,但仍有近六成受訪者表示,投保是為了配合「政府法令規定」。

產險種類十分多元,每一種保險各有不同功能,因此,就算是投保同一種保險,也可能是出於不同需求和動機,所以大多數企業購買產險,都有兩種以上的動機。例如大企業投保比例最高的火災保險,可能是因為銀行抵押貸款所需,也可能是企業本身的風險管理需求,或是因為企業曾經發生火災,體會到保險規劃的重要性而投保。

本次調查,有二成四的大企業因為發生過災害,體會到保險規劃的重要而投保,較前次調查的三成三略低,而相較上一回調查,勾選率提升的選項為「提供員工福利」,是本次調查千大企業購買保險的最大動機。

進一步交叉分析,看企業規模與投保動機之間的關聯性。調查發現,企業規模排名愈前,「曾發生過災害而投保」的動機愈強,可見規模愈大的公司,一旦發生事故造成的損失愈高,觸發風險管理觀念進而投保的可能性愈強。

另外,從行業別來看,「化學材料及原料」及「汽車及其零件」產業的風險管理概念,優於其他行業,上述兩項產業「為相關風險做危險管理」這項投保動機最高,勾選率近九成,高於平均值八十一%,可見在風險轉嫁的觀念相對健全;而「成衣、服飾品及紡織」的風險管理觀念相對較弱,僅六成九,低於全產業的平均值八十一%。

商業火險投保率最高
四行業投保率百分百

火災保險向來是大企業投保率最高的險種,歷年均在九成以上,今年更高達九成八,其中「化學材料及原料成衣」、「服飾品及紡織」、「機械設備」、「汽車及其零件」四大行業的火險投保率,更高達百分百。

產險公司的火險保單,區分為住宅類、工業類與商業類三種,二○二二年產險公司共簽發四六一萬張火險保單,其中住宅類約三五八萬件、商業類約七十六萬件,而工業類客戶僅二十七萬多件,約占六%,但不論保費或賠款,占率最高的都是工業類。

二○二二年產險業火險保費收入為一一五億元,已發生賠款高達一一三億元,賠款率幾近一○○%,其中工業類賠款率更高達一二二%,遠高於其他類別火險的賠款率;在已發生賠款一一三億元當中,工業類就占五成七,賠款金額高達六十六億元,由此可見,火災保險對千大製造業的重要性。

吃盡地震颱風洪水苦頭
企業附加率超過五成五

至於火險附加險的部分,隨著地震、颱風與洪水等災害頻傳,讓企業吃盡苦頭,更體會到保險的重要,因此,大企業附加地震與颱風洪水險的比率最高。根據本回調查,企業附加地震險和颱風洪水險比率均超過五成五,尤其規模愈大的企業,附加地震險和颱風洪水險的比例愈高。

若以行業別來看,附加地震險和颱風洪水險比例最高的都是「食品飲品、食品原料」業,附加率高達七成八,附加率最低的則是「汽車及其零件」業,地震險附加率不到三成,颱風洪水險附加率更只有二成三。

儘管商業火險投保率逐年增加,但相較上回調查,本次調查不論是地震險、颱風洪水險、第三人責任險等各種附加險種,企業附加率都呈現微幅下滑的趨勢。

相較上回地震險附加率達六四.七%,本次調查下降至五七.七%,颱風洪水險也從六五.六%下滑至五五.七%,上回五成以上附加率的第三人意外責任險,本回也降至四四.六%,推測是因美中科技戰導致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再加上新冠疫情、氣候變遷、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造成企業投保意願出現短暫下滑的情形。

二○二二年產險業颱風洪水險共簽發十八.七萬件保單,其中,工業類有六.八萬件,雖然不如商業類的一一.二萬件,但保費收入中來自工業類有三一.一億元,占全部保費收入四四.二億元的七成。在賠款方面,去年因颱風入境少,颱風洪水險僅理賠約七七八萬元,賠款率不到○.二%,顯見損失風險偏低。

損失風險低,表示災害發生機率低,由於台灣過去幾年完全沒有颱風中心登陸(二○二三年除外),且大企業發生災害多半以火災為主,受颱風導致損害不到二成,因此,企業在颱風洪水險的附加率也出現下降趨勢。上回調查,企業附加颱風洪水險有六五.六%,本回調查則減少至五五.七%,下滑十個百分點。

至於地震險方面,去年共簽發四十.五萬件保單,工程類七.五萬件,約占二成,而全部地震險保費六十二億元當中,工程類就高達四一.五億元,占比近七成,去年地震險賠款約三億元,損失率四.八%,較過去兩年增加,顯示地震風險提升,然而,對照本刊調查,企業在地震險的附加情況,今年並未出現成長,反而下滑七個百分點,值得進一步關注。

近八成企業有保任意車險
責任險投保狀況日趨普遍

汽車保險是台灣產險業最大宗的業務,包括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任意汽車責任保險、車體損失保險與竊盜損失保險等,二○二二年整體產險保費收入達二二○三億元,汽車險就有九六四億元,占比達四成三。

對大型製造業而言,雖然各式車輛都是必備的交通或運輸工具,除了依法必須投保的強制汽車責任險之外,與汽車有關的風險相較於廠房、設備、原料等,多屬可自行承擔而無礙健全經營的損失,因此投保率低於火險。

根據調查,隨著求償意識抬頭,使用車輛造成第三人傷亡的賠償金額逐年墊高,有七七.七%大企業投保汽車任意第三人責任險,高於車體險(六八.二%)及竊盜險(六二.六%)。

在消費者求償意識高漲下,企業責任風險轉嫁的觀念也愈來愈完整;在眾多責任險商品當中,除了汽車第三人責任險之外,大企業投保率最高的就是公共意外責任險,比率達七六.七%,其次則是雇主責任險,投保率六四.九%。

另外,隨著全球企業ESG浪潮的興起,市場對公司治理和組織營運的期望愈來愈高,積極管理企業董事會和領導人潛在風險,也成為企業營運的重要目標,因此千大企業投保董監事責任保險的比例,亦有六一.三%,與產品責任險投保率不相上下。

企業提供員工福利意願增加
投保團體意外險 比例最高

良好的福利制度,是企業留住人才的最佳途徑,而團體保險則是員工福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企業投保最大的動機,由「提供員工福利」領先,勾選率達八十三%,從上回調查的第二名竄升至第一名,也是近年調查以來,首次超越「為相關風險做危險管理」這項動機。因此,企業提供員工的團體保險,也是本回調查應關注的重點之一。

推測背後原因,新冠疫情可說是企業提升員工福利的契機之一。在疫情紅利消退下,部份製造業面臨營收衰退,如何穩定營收,有效控制成本,同時留住人才,成為大企業絞盡腦汁思考的課題;當企業面臨營運艱困之際,如何在不變動薪酬成本的狀況下,提供讓員工有感的福利?「保險」就是既直接又實質的選擇。

進一步分析團體保險各險種的投保狀況。投保率最高的是傷害險(或稱意外險)及壽險,勾選率分別有六十三%及六十%,是團體保險當中唯二勾選率超過五成的險種。

其中,傷害險產險業開辦是在一九九七年,發展到二○二二年,產險傷害險保費收入已達三六四億元,占產險整體保費比率為十六.六%,是僅次於車險、保費收入第二高的險種。不過調查發現,受訪企業投保團體傷害險,仍以「向壽險公司投保」居多;「向產險公司投保」的僅二成五。

儘管如此,本次調查顯示,目前「向壽險公司投保」團體傷害險的企業,有二成三表示未來會「轉向產險公司投保」,至於團體健康險的部分,有三五.四%「向壽險公司投保」,「向產險公司投保」的僅六.二%,而「向壽險公司投保」團體健康險的企業中,也有二成二表示未來會「轉向產險公司投保」。

因此,只要產險公司靈活善用商品的特色,做出市場區隔,加上千大企業本就是自己最熟悉的市場,相信未來仍大有可為。

資安納入ESG公司治理
企業資安險投保意識升溫

近年來,隨著個資外洩及駭客攻擊事件頻傳,落實資安風險管理已是企業永續經營重要一環。根據金管會統計顯示,去年產險業資安險首度賣逾六百件,簽單保費達四.○二億元,年增六八.九六%,無論簽單保費或投保件數,皆創下歷年新高,可見企業透過資安險移轉風險的意識,已逐漸提高。

面對當前ESG浪潮來襲,建立企業資安聯防體系,將資訊安全納入公司治理,降低企業資安風險,儼然成為千大企業實現ESG的重要課題。

根據本刊調查,詢問受訪企業「未來想增加哪些保險保障?」以資安險拔得頭籌。尤其台灣製造業環境複雜,因應數位自動化而增添多項機種,老舊機台持續使用但欠缺防護,而新進機種又不一定與舊系統相容,一旦被駭客發現資安漏洞,就容易成為攻擊對象。

目前企業在資安險的投保率僅七%,企業規模排名前二五○的公司,投保率也只有一成。在全球資安風險意識升溫的情況下,資安險有望成為產險業下一個潛力商品。

而歷經去年一整年的激烈競爭,今年本刊第二十二回針對千大製造業執行「千大企業保險購買行為暨滿意度問卷調查」,哪些產險公司最獲千大推崇?答案就在本次調查的「最受推崇的產險公司」排行榜中。

●本文內容取材自2023「千大企業保險評鑑問卷大調查關鍵報告」。本調查以台灣一千大製造業負責保險事務的單位為調查對象,報告內容包括企業的保險購買行為與企業最推崇的產、壽險公司與保險經紀人公司,以及各等級營收規模的企業在各重要指標的交叉分析,對產險公司與經紀人公司開發與保全千大客戶,或各大企業選擇產險公司或經紀人都極具參考價值,報告內容達170餘頁。

●洽購專線02-88665238 #808 現代保險雜誌社有限公司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裝鬼臉、罵髒話 孩子可能是天才!
眨眼 狗吠  原來是妥瑞症 13歲的小華在學校總是不自主眨眼、大叫,導...
健康醫療百科
如何透過精神醫療改善臺北市街友的身心健康
如何對待街友是一座城市是否進步的重要指標。根據東京、香港、雪梨、紐約等先進城市的經驗,單純提供街友庇...
市場動態
壽險買房禁令解除 千億銀彈伺機獵地
壽險業不動產禁買令終於解禁。金管會於周二(30日)迅速核出保險業投資不動產自律規範,自5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