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訊息
國健署:「別讓小暑成中暑」 長輩宅在家 3招預防室內熱傷害
資料來源:國健署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3.07.11 (新聞)

7月7日時節進入24節氣的小暑,天氣逐漸炎熱,臺灣宛如熱騰騰的燒番薯。在各地天氣晴朗,中央氣象局連續多日發布高溫資訊,紫外線過量達到危險級,平均氣溫更是達到35度以上。這時長輩即使宅在家不出門也要保持涼爽、勤補水分,避免發生室內熱傷害!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截至今年6月30日,65歲以上族群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166人次,約為去年同期就醫人次1.2倍。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長輩較難適應突然的溫度變化,同時也常伴隨有讓身體對於熱反應產生變化的慢性疾病,一旦長輩不愛喝開水或因正服用影響身體控制體溫或出汗能力的處方用藥,造成體內熱能無法順利排除時,若持續處於不通風又高溫的居家環境,尤其是住在頂樓,加上若捨不得吹冷氣,更容易發生熱傷害。國民健康署提供長輩3招預防室內熱傷害:
一、保持涼爽:穿著寬鬆、涼爽的淺色衣服,並適時開冷氣涼一下,冷氣溫度建議設定在26-27度,並可搭配電風扇達到室內降溫效果。即使在不開冷氣的情況下,也應該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悶熱的環境。

二、勤補水分:定時定量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若家中長輩不願意喝沒有味道的白開水,可以嘗試加一點檸檬片以增加風味,或是讓長輩多攝取3蔬2果,以補足水分的不足。但如經醫囑須限制飲水量或鹽分者,應遵循醫師的建議。

三、隨時留心:提醒家人留心長輩,若長輩反應或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設法保持涼爽降低體溫、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立即就醫。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台北富邦銀行:北富銀越南業務高速成長 胡志明市創新辦公室迎喝采
看準越南經濟起飛趨勢,台北富邦銀行十年前即開始布局越南,以積極穩健的經營方針搭配整合區域金融資源的專...
健康醫療百科
無聲殺手 食道癌 男性癌症死因第5名
性別比例懸殊! 男性食道癌死亡風險高 「食道癌被認為是『男生的病』,因為食道癌與嚼檳榔、抽菸...
財經時勢
保單買一送一可當話術? 法官這樣說……
業務員行銷手段五花八門,竟連買一送一都能當話術。台北一名呂姓女子指控,陳姓業務員謊稱投保保費2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