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新生兒的黃疸是為人父母掛心的一件事,通常在出生後的第3天出現,黃疸數值逐漸增加,約在第5天達高峰,第7天後逐漸下降,而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通常在14天會消褪,若持續超過兩週以上,甚至一直到滿月時,都還有黃疸現象,很可能是罹患了嚴重的肝膽疾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家長們要謹慎面對,國民健康署自2004年起,全面推廣將「嬰兒大便辨識卡」放入兒童健康手冊內,呼籲善用手冊中黃金九色卡,早期發現嬰兒肝膽疾病,及早給予適切治療。
每1萬名活產新生兒中 就有1至2人發生膽道閉鎖 致病原因尚未清楚
嬰兒膽道閉鎖為新生兒的主要肝膽疾病之一,經查2022年國際臨床醫學期刊報告指出,台灣與日本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2,歐美國家則是萬分之0.5,其致病原因尚未清楚,可能是先天性異常或感染及發炎所造成。
身體的膽道為連結肝臟與十二指腸的通道,負責運送膽汁,若膽道不通(閉鎖),膽汁則無法排出,累積在肝臟,便會影響肝功能,可能導致肝硬化,且造成皮膚及眼白泛黃(即所謂「黃疸」),大便顏色也會呈現灰白或淡黃色,所以寶寶應接受黃疸篩檢,早期發現,及早就醫,如確診為膽道閉鎖,最好在出生60天內接受治療,以降低日後造成肝硬化的機率。
觀察寶寶黃金顏色(1到9) 編號7、8、9才正常
家長及照顧者,都可以透過兒童健康手冊黃金九色卡,簡單觀察家中寶寶的健康狀況,首先,將寶寶的大便及兒童健康手冊黃金九色卡同時在日光或白色燈光下比對,由於膽汁為黃色或綠色,若肝臟分泌的膽汁能順利排出,和大便混合後會呈現出黃色或綠色的大便,亦即編號7-9號三種顏色,此為正常的狀況。如果膽汁滯留在肝臟,大便無膽汁混合,會呈現淡黃色或灰白色,亦即編號1-6號六種顏色,此為異常的狀況。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寶寶出生第14天,黃疸持續不退或大便顏色出現淡黃色或偏淺色,就要特別注意,如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對辨識嬰兒大便顏色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電話: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 抱緊您)】,發現大便顏色不對,要盡快帶寶寶請教兒科醫師,讓醫師來診斷寶寶的健康狀況。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近八成橘世代渴望傳承不服老 幫顧行前準備 享受第三人生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助漲台灣高齡化社會發展,熟齡族群已逐漸成為台灣主流人口,為推動跨世代友善的樂齡環境,... | 市場訊息 兆豐銀行:甩開緊箍咒!週年慶刷兆豐 無腦賺回饋 再抽百萬全額返現百貨週年慶即將開打!兆豐銀行宣布,今年將為所有民眾甩開週年慶最常見的5大緊箍咒,今年11月底前,只要... | 健康醫療百科 台灣每日8人死於乳癌 50歲以下患者占32%乳癌威脅正逐步進逼?一位年僅40歲的女歌手因乳癌病逝!消息一出震驚各界,乳癌對女性造成的衝擊不容小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