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談到保險,大部分的年輕人是「不聞不聽不問」,一是沒錢,「自己都養不活了,哪有多餘的錢買保險?」;二是父母之前已經幫忙投保,認為沒有追加的必要。但事實上,十八歲成年新制通過之後,每一位年滿十八歲的年輕人,都將被視為獨立大人,既然是大人,就要學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開始承擔人生路上的各種風險,再也不能拒保險於門外。
那麼,年輕人若想自己規劃保險,究竟該從何開始?
本文綜合多位學界、業界專家的看法,整理出年輕人投保前,必看的保險精準配置三步驟,只要按部就班爬梳自己的能力、現況,就能做到精準配置,讓原本預算不多的年輕人,也能真正把錢花在刀口上,用小小的錢換到高CP值的保障。
步驟1|投保前「盤點現況」做到有效精準配置
在規劃保險之前,年輕人不妨先進行自身「現況盤點」,包括有沒有家族病史?之前有沒有買過保險?工作類型有沒有產生職業病的可能性?平日生活有沒有熬夜等不良習慣,容易引發某些疾病的危險性?只要釐清上述現況,對於個人保險的精準配置很有幫助。
舉例來說,如果家庭成員曾經罹患癌症,就要注意自己可能也有潛藏基因,此時就要考慮將癌症險優先列入考量;其次,如果家人已幫自己投保過,可列出現有的保險,搭配現況,再進一步討論如何補足或是調整保單內容。
步驟2|「投保原則」二大要點 保障承受不起的損失
保險的價值在於提供保障、損失補償,對於年輕人而言更是如此,因為它可以用來保障年輕人「承受不起的損失」;針對各種「承受不起的損失」,投保時要留意二大面向,一個是牽涉到自己本身的損失,另一個則是波及他人的損失。
什麼是年輕人常見的自身損失?例如發生意外事故而受傷、失能,又或者是不幸罹癌,像這一類突發性、會影響到自己身體狀況的事件,都可能導致無法承受的損失;至於波及他人的損失,年輕人時常騎車上路發生車禍導致他人受傷或財物損失,而必須負賠償責任,也可能出現「付不出高額理賠金」的風險。
此外,年輕人投保前也務必以「急迫性」和「高效率」為優先,急迫性指的是「現在就有需求的保障」,高效率則是投保之後,萬一發生事故,「立即就能提供補償」。
步驟3|年輕人必備「保險種類」 依預算、先後順序補足
根據「承受不起的損失」原則,可知年輕人有三大必備保險,包括醫療險、意外險、癌症險。只是,預算有限的年輕人,或許無法一次購足必備保險,此時可依預算、先後順序購入保險。
預算方面,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收入不高,因此通常建議採取保險雙十原則,也就是抓出年薪的十分之一,作為保險費。舉例來說,若以年薪四十萬元計算,那麼一年的保險費最多不要超過四萬元。倘若是收入較高、沒有預算限制的年輕族群,則可視情況提高保費比例,提前規劃更全面完整的保險計畫。
其次,再依經濟能力、個人情況依序進行投保。若預算有限,可遵照「先賠近再賠遠」的邏輯,從發生機率愈高的開始著手,像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意外險;實支實付醫療險可用來支付門診醫療或手術費,理賠金額或許不多,但是可用來彌補生活中臨時增加的額外支出;而意外險則是CP值比較高的保險保障,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意外,但是年輕人行動力較強、熱愛冒險犯難的活動,發生意外的機率較大。
假如能力許可,再進一步補足沒有即時性、卻可能帶來巨大損失的保險,例如癌症險、重大疾病險。或許有些年輕人認為癌症離自己很遙遠,然而在現代人普遍外食、生活及工作壓力大的情境下,漸漸出現癌症年輕化的趨勢,一旦罹癌,往往需要一、二百萬的醫療費、後續照護費,雖然這類疾病風險發生機率較低,但是一旦發生,損失輻度往往超出個人承擔範圍,因此有必要事先構築保障。
除了上述必備的保險種類,年輕人如果有騎車或開車,除了一定要投保的強制險,包括第三人責任險、超額責任險也應該一併投保,轉嫁發生車禍不慎對他人造成的理賠責任。
年輕人「定期險」優先 「保障」「投資」要分開
在投保之前,年輕人一定要掌握二個基本觀念。第一,由於預算不多,建議購買「定期險」,至少可以解決短期當中會帶來的損失,日後隨著收入增加、或者進入結婚生子的階段,再考慮轉換成家庭保單或補足更完整的保障內容。
第二,保險理財很重要,但是不應以保險作為理財核心,務必將「保障」與「投資」分開。保障是進行危險管理,購入基本保險保障,建構無法承受的損失,用保險追求最大利益;保障做好之後,再投資,因為投資一定有風險,可能大賺也可能大賠,因此,在投資規劃上,年輕人務必要留意,即使投資虧了錢,萬一發生「承受不起的風險」時,自己有足夠的保險保障。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想要瘦身 「吃對、動對」最重要!減重、瘦身是現代人力抗的兩大敵人,更是許多女性一生的奮鬥目標,然而節食並非最好的塑身方式,而是必須吃... | 市場訊息 明台產險:搬遷新總部 開啟永續新紀元明台產物保險公司下(1)月將搬遷至新總部大樓,籌設期間已順利出售使用長達32年的現址總部。新總部仍位... | 健康醫療百科 過年要小心 這種痛比生孩子更可怕!快過年了!小心這個號稱「比生孩子還痛」的東西找上門,毀了美好假期。
臨床經驗顯示,年節期間因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