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拒絕保險之前 你應該想到的7件事
文/何楷平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3.01.01 (月刊)

拒絕保險很容易,因為拒絕保險,不會對生活有任何重大影響。但拒絕保險之前,你可曾想過,「保險」才是讓生活不被改變的關鍵嗎?拒絕買保險,不是什麼天理不容的壞事,但「拒絕買保險」之前,你應該先想想這五件事。

 

【拒絕買保險之前】「我沒有多餘的預算買保險」

保險無法改變生活,但可以防止生活「被改變」

「沒預算」是大多數人拒絕買保險最常見的理由。根據《現代保險》雜誌「消費者壽險購買行為暨最佳壽險公司排名調查」,「沒預算」向來是民眾「不買保險」勾選率數一數二高的理由選項。

然而,愈是沒預算,代表沒有餘裕,承受風險的能力就愈低,也愈經不起風險的打擊。

「保險無法改變生活,但可以防止生活被改變。」風險的衝擊難以估計,有時候被改變的,不只是自己的生活,甚至可能賠上全家人的人生。

小澤的父母早年在公家單位任職,很早就退休,過著愜意悠閒的生活。小澤也很努力工作,正值職涯黃金發展期的他,卻不幸在家跌倒重摔,撞到腦部,導致腦出血緊急送醫,最後成了植物人。那一年,他才二十七歲。

醫生說,小澤醒來的機會渺茫。但身為父母怎麼能放棄,儘管代價是龐大的醫藥費,小澤父母花光積蓄,重回職場二度就業,連小澤的妹妹也決定放棄海外求學的計畫,大學半工半讀身兼多職,只為了能幫哥哥籌措醫藥費。

然而,一年半後,小澤不但沒有醒來,最後不醒人世,離開了。

如果小澤有買醫療險、失扶險或長照險,儘管他的病情不一定會好轉,但也許他可以擁有更好的治療和照顧,而他的家人也不會因為這樣,徹底改變了原本規劃好的人生。

「我不相信保險,保險都是騙人的」

保險不會騙人,更不會背叛人;騙你的是人,不是保險

如果保險會騙人,為什麼全世界每一個國家都被騙,而且一騙就是三個世紀?會騙人的保險,居然還能騙出一個保險局?騙出一個《保險法》?如果你相信全民健保,覺得健保非常方便,那麼同樣都是保險,為什麼保險公司賣的保險,就是騙人的?

其實保險不會騙人,騙你的是人,不是保險。而認為保險會騙人的,通常對保險都有錯誤的認知。

一、以為保險是投資工具。有些人誤將保險和其他高風險、高報酬的金融商品相比,以為「錢投進去了就能拿回來」,而忽略了保險最根本的功能是保障,愈是可以「拿回來」的保險,保障的成分就愈低。

二、以為保費可以領回。有些人以為,如果沒有發生事故,繳了好幾年的保費領不回來,豈不是浪費了,認為保險公司斂財,吞掉自己繳的保費,甚至有「錢不如存到銀行還有利息」的謬誤。

三、理賠不如原本預期。上述兩項,大多是保險觀念不足、沒有保險的裸險族。而這一項,則多半是投保後申請理賠,發現理賠不如原本預期,覺得自己被騙。而事實上,保險本身是中性的,保單條款白紙黑字,不會偏袒任何人,而民眾之所以對理賠有錯誤期待,多半和業務員招攬過程不當有關。

 

「父母已經幫我買好了,我的保險已經足夠了」

拒當媽寶、啃老族!別等到發生事故了,才發現保險有缺口

能夠有主動幫自己安排好保險的父母,是非常幸福的。不過,當這些說出「父母已經幫我買好了」的年輕人,被問及「父母幫你買了什麼?」的時候,多半都是一問三不知。

父母幫子女買的保險,多半是在子女年幼的時候投保。當子女長大成年,可能已經過了十幾年,不但醫療技術今非昔比,子女的風險和責任也與以往大不相同。風險是變動的,所需要的保障,自然也需要與時俱進。

舉例來說,以前需要住院的手術,現在只要門診手術就可以返家,不需住院,那小時候父母買的住院醫療險,到了現在就派不上用場,需要有手術險才能理賠。另外,以往的醫療險雜費上限多半在十萬元上下,但現在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醫療雜費十萬恐怕杯水車薪,因此就需要調高保額。

此外,從年幼到長大成人、出社會打拼,需要的保險保障也要隨之調整。例如上大學、出社會後頻繁通勤,意外險保障就要多留意,是否需要拉高保額。或是父母邁入高齡,自己開始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照顧家人的責任變重,萬一身故或失能造成的風險也會提高,壽險保額就要在這段期間增加。

如果什麼都丟給父母處理,豈不是保險媽寶、保險啃老族?別等事故發生了,才發現父母幫自己買的保險,早就不夠用了。

 

「我有存錢,也有投資理財,萬一發生意外,不怕沒錢」

保險不會讓人變有錢,但保險可以守住財富

有一句話說,意外是不挑人的;但如果在意外之前,你選擇了保險,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來看以下這則案例:小茵和心心是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小茵享受生活,但也懂得理財,她經常和朋友旅遊、和家人吃大餐,不過每年都會提撥兩千元繳壽險保費,剩下來的再存起來。

心心則是堅信「先苦後甘」,每個月省吃儉用,薪水有一半都存起來,她覺得與其像小茵那樣揮霍,不如努力存錢,未來就不愁吃穿。

十年後的某一天,兩人相約吃飯,卻發生意外,不幸撒手人寰。同一天身故,兩人同樣都留下兩百萬元,但不同的是,小茵的這兩百萬元是壽險理賠,是她繳了十年保費共兩萬元換得的,而心心的這兩百萬元,則是她犧牲生活品質、省吃儉用,在銀行好不容易存到的兩百萬元。

相較之下,小茵的兩百萬元,成本僅兩萬元,心心的兩百萬元,成本就是兩百萬元。雙方成本相差百倍,而心心所有的現金,就這兩百萬元,但小茵的兩百萬只是壽險理賠金,還不包括她十年來的其他儲蓄。

小茵的理財計劃,也許不是最理想的,她甚至會先享樂再存錢;而心心看起來似乎也沒做錯什麼,把薪水的一半都存起來,更是消費主義至上的新世代中少見的。但兩人只是因為一個小小的差異──「有沒有保險」,而造成如此天差地別的結果。

如果兩人沒有發生意外,小茵還是可以過著舒服的生活,心心有朝一日也能存下大筆積蓄。但人生就是難以預測,雖然保險不會讓你變有錢,但保險可以守住你的財富。

 

「買保險太貴了,不如拿去投資賺錢,還有機會賺更多」

保險再貴,​都貴不過未來可能的醫療和長照費用

貴不貴,是比較出來的。有的人覺得買手機,花三萬元不算貴,但買保險,年繳兩萬就嫌貴。有人不把錢拿去買手機,因為手機是消耗品,會折舊,三萬元最後歸零,所以拿去投資買股票,覺得這樣三萬元有可能變成十萬元;三萬變成十萬元,聽起來很不錯,但投資有風險,三萬元也可能歸零。

年輕人自認身強體壯,不需要醫療或長照保險,但別忘了「保險愈早買,保費愈便宜」,隨著年紀增加,健康問題浮現,據調查,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醫療費,是六十五歲以下的三~四倍。等到身體出狀況了,才想到要買保險,那時候的保險才真的是「貴」。

有一句話說,「年輕時,放棄健康獲取財富的人,到年老時,必得放棄一切財富,去恢復健康。」同樣的,年輕時選擇「不要保險」的人,到年老時,就算捨棄一切,也不一定能得到有保險保障的人生。保險再貴,都貴不過未來的醫療費和長照風險。

【拒絕加入保險業之前】

「被拒絕」可說是保險業務員的日常,在眾多仰賴業務員銷售的商品之中,看不見、摸不著、又很難「體驗到」的商品,就只有「保險」了。買房子可以先賞屋,買車可以先試乘,買保險就幾張白紙黑字,確實很難說服人。

但也只有保險,可以受用一輩子;也只有保險業務員,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家庭和人生。因此,當你遇到保險從業人員,他邀請你認識保險業,而你卻感到遲疑或抗拒,想「拒絕加入保險業」的時候,不妨先想想以下這兩件事。

「新鮮人沒有人脈,靠緣故賣保單,只會嚇跑親朋好友」

「靠人情賣保險」早晚被淘汰!兩大關鍵 保險才能做得長久

做業務的都知道「人脈就是錢脈」這個道理。但新鮮人的人脈相對有限,多半從親朋好友的「人情保單」開始,並向外延伸客源,當既有人脈用盡後,就必須展開「陌生開發」。

業務員H分享,自己的陌生開發經驗,必須掌握「紀律」和「創造連結」。「紀律才是做業務成功的第一個關鍵,積極開拓客戶名單,利用公司提供的資源,例如代辦強制車險、申辦信用卡等業務,開始接觸潛在客戶,進而創造銷售保險的機會。」

建立紀律之後,就是主動「創造連結」。因為沒有人喜歡被陌生人推銷保險,所以最好先和客戶交朋友,彼此了解,再從中找到銷售機會。「與其想著如何成交,不如先思考如何和客戶成為朋友。」

社群時代下,創造連結就是建立社群。H從客戶中歸納出不同類型,其中一類是「愛出風頭」,但這群人彼此不認識,所以H決定把這群人連結在一起,也就是「創造連結」。「我開始租咖啡廳舉辦小型講座,安排這些愛出風頭的客戶,輪流演講當講者,所有人只要付一杯飲料低消,就能參加,我只負責訂場地和時間。」

由於客戶各自有擅長的專業領域,其他客戶也樂於參加講座、認識新朋友,久而久之,愈來愈多人「呷好逗相報」,社群愈來愈壯大,而H也因為是社群的核心成員,客戶不但不會因為H做保險而被嚇跑,反而會主動上門詢問有關保險的事情,讓銷售機會也跟著大幅提升。

 

「要買保險的早就買了,市場已飽和,現在加入太競爭了」

台灣三成民眾「一張保險都沒有」,挖掘市場缺口,建立自己的藍海

台灣人的壽險投保率超過二二○%,平均每人手上有至少二張壽險保單,如果加計醫療險、傷害險、年金保險,平均每人握有將近八張保單。台灣人看似愛買保險,但事實上,台灣的保險單集中在六~七成左右的人口,約三成民眾是「一張保險都沒有」的裸險族。

換句話說,路上每十個人就有三人沒有保險,這些人都是潛在客戶,不論他們沒有保險的原因是什麼。但這世界上鮮少人是「不需要保險」的,至於他沒有保險的原因,就有待身為業務員的你去挖掘。

有的業務員專做高端客戶,有的業務員專營軍公教。一名業務員形容,想要拓展屬於自己的藍海市場,就像「在池子裡養魚」,「養魚之前,要先養好池水,魚才能活得好。」所謂養池,就是培養興趣,興趣相投的人,自然會聚在同個池子裡,而池子裡的魚群,就是可以開發的客戶,讓自己成為池子裡魚群的「同好」,主動參與,挖掘客戶的風險缺口,就能建立屬於自己的保險藍海。

「我又被拒絕了,覺得好挫折……」給保險業務員的激勵小語!
相信自己在做對的事》

「被客戶拒絕,你損失的只是一時的業績,但客戶損失的是一輩子的保障。」

持續開發潛在的客戶》

「我是來『幫助』客戶的,不是來「乞求」客戶的,需要我幫助的人那麼多,不必過度沉溺在某一位客戶的拒絕裡。」

多聽少說 耐心引導》

「成交的契機藏在『拒絕』,嫌貨才是買貨人,客戶嫌得愈多,愈能聽出『弦外之音』,引導客戶說出需求。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盤石保經:以行動邁向保險經紀人的標竿
點選連結直接觀看PDF頁面 從客戶角度出發,量身打造金融保險規劃、顧及客戶每一個風險缺口,極力...
市場訊息
中國輸出入銀行:與公益團體共創幸福社會
輸出入銀行為地球有限的資源循環再生,減少一次性產品消費,以可回收紙類訂製113年月曆、桌曆等產品,讓...
市場訊息
富邦產險:春節連假出遊 網路投保e網打盡 旅平險、登山險及汽車險 上山下海皆有保障
農曆春節假期將至,富邦產險為喜愛戶外活動與計畫返鄉出遊的民眾,規劃旅遊平安險、登山險、假日或國道增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