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以房養老 要子女同意?
| 2022.01.01 (月刊)

辛丑牛搖尾而去,登場的是壬寅福虎,天增歲月人增壽,高齡化、少子化不只影響家庭結構,金融服務需求也將隨之改變,因此,近年來金管會不斷督促業者研發各類銀髮金融商品,其中「保單活化」與「以房養老」就是在二○一四與一五年分別推出的業務。

所謂活化保單,是指民眾能將早期為轉嫁死亡風險而買的壽險,在自己年老時轉換為因應長壽風險的年金險、醫療險或長照險,讓民眾不用再花錢就能將保險資產活化,以照顧自己的老年生活,以房養老的宗旨也是如此。

不少人努力大半輩子到退休時,除了奮鬥二、三十年剛繳完貸款的不動產較具價值外,手頭上可運用的現金可能不多,當養兒防老已成奢望,準備的退休金又不夠用時,能將「不動產」化為「現金動產」的反向抵押貸款,就成為解方之一。運用反向抵押活化房產,除了能有固定現金流養老外,還能在自己最熟悉的住宅安養天年,更是許多民眾的期待。

只可惜,這兩項立意良善的業務,推動至今卻成效不彰。據金管會統計,保單活化開放至今,轉換件數不到五千件,以房養老的核貸件數也僅五千三百多件,兩者都遠低於當初的預期。

民眾捨不得老保單的高利率、在轉換過程中,壽險公司不可有獲利、不能提供佣獎讓業務員去鼓吹保戶轉換保單等,都是保單活化業務進展牛步化的原因。而以房養老的問題更錯綜複雜,國人「有土斯有財、財產留給子孫」的觀念根深柢固外,銀行得承擔國人長壽、房價下跌及利率波動等風險,也是多數銀行興趣缺缺的原因。

此外,申辦「以房養老」貸款時,銀行會要求法定繼承人擔任通知義務人、甚至要求出具同意書才可辦理,此一要求固然可減少後續繼承的糾紛,卻也成為這項業務推展的最大障礙。不少承辦業者都表示,年長者想要以房養老,除了屋況外,子女「是否同意」往往是銀行能否完成核貸的關鍵。

持平而論,所謂為了避免糾紛,辦理以房養老需經子女同意的規定保護銀行的成份居多,若從身為所有權人長輩的角度來看,只要有需求、有意願也充分了解相關規定,因為子女不同意而不能行使屋主的法定權益的根據為何?就像辦理保單活化是要保人的權利,不需受益人同意一般。以房養老子女不過是被通知者的備位角色,不應反客為主。

面對高齡化社會,金管會若要順利推展這項對有養老資金需求的長者深具意義的業務,修正類似的規定是當務之急。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讓時間價值延續到未來
一則佛教故事說,佛祖某天問一隻常年在寺廟裡結網的蜘蛛:「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
市場訊息
現代保險教育基金會:圓夢人生公益教育講座 台北場2/20(一)前免費報名
...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3年02月21日
健保署:健保照護罕病病患 增加民眾用藥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