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退休規劃
人生最後一件事怎麼「辦」?
文/陳淑惠 | 2003.10.01 (月刊)

每次到了王伯的靈骨塔祭拜殿前,王媽都會一個人若有所思、淚眼婆娑,除了陪伴她大半輩子的老伴突然撒手歸去,讓她覺得淒涼之外,她也想到每次來祭拜都是她在張羅的,哪一天她往生了,兒女們還會記得嗎?而終其一生都是家庭主婦的她,既沒有什麼遺產,也沒有社會保險,兒女們還能把她的後事辦得像老伴一樣莊嚴祥和嗎?

喪葬費用「行情」至少三十多萬

能夠坦然面對人生終點的人並不多,除了本身對死亡的恐懼之外,對家人的不捨之情應該是許多人不敢、不願意去想這件事的主要原因吧。但是,死神何時降臨、閻王何時來要人?是沒有人可以確定的。大部分人都會想到留給親愛的家人一筆經濟上的補償,卻很少有人會將自己的身後事也一併規劃。

事實上,一旦家人往生,家屬在哀慟及慌亂之際,大概很難冷靜妥善地處理相關殯葬事宜,加上大部分的人對這些相關費用完全陌生,一遇到不良的殯葬業者,除了價格上完全沒有轉圜餘地,連相關服務的內容也可能大打折扣。根據內政部八十七年資料統計,國人平均喪葬費用為三十六.七萬,不過根據這幾年的通貨膨脹水準,業者表示目前單就「喪禮服務」(入殮)的部分約十六到四十萬不等;另外「殯葬費用」(埋葬)則從三萬多到數十萬都有可能,除了土葬或火化後土葬或放靈骨塔不同之外,還有公私立、地區別、大小、風水等差異。而如果以「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所規範對受害人死亡所需賠償的殯葬費為三十萬元推估,則可以說至少市場最低行情即是如此。

殯葬服務業已逐漸合法化

而近幾年許多殯葬業者或往生業者陸續推出的「生前契約」,主要便是提供消費者以契約的方式,事前預約安排往生後的相關禮儀服務,包括接體、豎靈、棺木、壽衣、靈車、禮車、會場佈置、鮮花、儀式用品、奠禮用品、孝服、火化……等不一而足。消費者可以事先與業者約定自己想要的服務及方式,選擇一次或分次繳付約定的款項,往生後即可依照契約的內容,完成自己的心願。

不過,由於之前政府只針對喪葬業者設立「墳墓設置管理條例」,但對於殯葬的部分並未有法律規範,導致殯葬禮儀服務的市場呈現素質參差不齊、規模相差懸殊、民眾權益受損的現象。直到去年七月內政部公布了「殯葬業管理條例」,將喪葬及殯葬業者一納入管理。其中第四十四條即規定,提供生前殯葬服務契約的業者除了必須具有一定規模(三千萬資本額、具有專業專任的禮儀師等)之外,還必須將消費者預先交付的款項,至少提撥七十五%的額度以信託的方式管理,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因此,業者推估在市場競爭環境日趨改善及消費者需求增加的情況下,未來五年購買生前契約的民眾,至少可以從現在將近二十萬人的數字,增加為四十萬人。

生前契約購買前停看聽

雖然「殯葬業管理條例」已出爐,但施行細則尚未公布,相關細節仍有爭議,因此目前消費者如欲以生前契約的方式,為自己或為家人規劃往生的相關細節,仍需注意幾個地方:

◎ 契約內容:為避免業者服務項目不夠明確或漫天開價,消費者最好詳閱主管機關規範業者應出具的定型化契約,如儀式規格、進行流程等,都必須填寫清楚以免產生爭議。

◎ 公司背景規模:除了三千萬資本額之外,也應注意業者財務狀況、專業執照人數等,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 付款方式:不論是一次或分次繳,都必須記得索取收據憑證。

◎ 信託受益人:雖然殯葬業管理條例已明定業者,必須將四分之三的消費者預付款以信託的方式管理,但消費者仍需注意其所交付的信託業者是否妥當,信託受益人是否為自己或家屬。

儘管每一個人往生後都已與世隔絕,對於自己的身後事也已無從參與,但相信沒有人希望因為自己的後事造成家人的困擾,那麼在規劃老年生活的同時,何不將這些事項一起納入,讓自己的人生劃下完美的句點。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玉山銀行:榮獲《亞洲銀行家》6項大獎,總經理榮膺「亞太區年度領袖獎」
國際知名財金雜誌《亞洲銀行家》(The Asian Banker)於4/14-16在香港舉...
醫療、健康保險
雙實支實付合理嗎?
二○○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司法院發布大法官釋字第五七六號解釋,複保險問題在實務端上終於得到一個出口,副...
市場訊息
國泰證券:台灣資本市場研討會曼谷登場 為擴大國內資本市場規模而努力
 近年來積極於推展國內資本市場的國泰證券,昨(27)日攜手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理律法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