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追求幸福
文/黃秀玲 | 2008.05.01 (月刊)

美國黑人富豪克里斯賈納(Chris Gardner)從貧困潦倒到成為投資專家的真實故事,被改編成電影「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這部電影由黑人影星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和他5歲的兒子攜手演出,電影中最感人的是,為了實現給兒子幸福生活的承諾,這個單親爸爸最後終於得以越過看似上帝刻意安排的無數路障,邁向幸福。

電影的中文名稱雖然被翻譯為「當幸福來敲門」,全片的精神卻在闡述,幸福唯有「追求」才有機會獲得,有時甚至連努力追求都未必可得,更遑論自己來敲門。而這部電影的片名其實就是出自美國獨立宣言中的「人人有生活、自由與追求幸福的權利」。當男主角一再遇到挫折時,他才深深體會,幸福不是一種權利,「追求」才是,人生而平等,能否幸福,就看自己如何努力。

雖然電影中呈現的幸福夢想,好像就是擁有一份可觀的收入,但是它的背景是男主角窮困潦倒、兒子的媽媽不堪困頓,棄這對父子而去,他連最低廉的住處都租不起,最悲慘的時候還曾帶著兒子夜宿車站廁所。如果連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無法應付,那麼穩定的收入或許就等於幸福。

上帝賜給我們覺得幸福的情境很多,因此每個人不僅有追求的權利,更有追求「哪一種」幸福的自由。有人的幸福感來自財富、地位、權勢,有的人則認為平淡、平凡、恬靜就是幸福;建構自己豐盛的家是一種幸福、為別人效力奉獻也未嘗不是;長壽健康是幸福、短暫燦爛的生命也一樣有人嚮往。

願意為了對自己或對他人的承諾奮力去追,就算沒追到,也算享受了追求幸福的權利。幸福感的來源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不同,用甚麼態度去追求,或許便串連成每個人不同的人生。

就像「當幸福來敲門」最後看到的是男主角經過6個月沒有收入的實習,終於獲得證券公司正式工作,他牽著兒子的手走向幸福之路,並在字幕出現「後來他成為某證券公司的老闆」電影便告落幕。但是現實生活中,故事主角克里斯賈納,在成為芝加哥證券經紀商致富之後,便致力於在南非扶貧,追求另一種幸福。

我們大多只能從別人的故事看到真正的貧窮落魄,因此吃盡苦頭最後終於奮鬥成功,也往往都是別人的故事。然而並不是只有收入匱乏的人需要追求幸福,必須努力去追才能獲得的,也不只是財富、名利而已。

不管你要的是哪一種幸福,都祝福你勇敢奮力去追。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邦證券:特選大蘋果槓/反報酬指數ETN 首次槓反ETN掛牌滿足投資人交易需求
富邦證券自去年四月主管機關開放指數投資證券ETN商品後,陸續掛牌三檔主題式ETN商品,包括富邦「特選...
市場訊息
第一金人壽:打造優質長照社會 累捐近100萬元予信義區石頭湯
台灣預計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人口將突破百萬,第一金人壽承襲第一金融集團積極實踐企...
市場訊息
國泰人壽:《專案之星‧吳睿恆》引領團隊齊心公益 以「愛」出發實現夢想
進入國泰人壽13年的展新店通訊處處經理吳睿恆,以丘吉爾名言「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正面看待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