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臨終照顧的最後一哩路
| 2021.07.12 (新聞)

二○一七年國民健康署提出「安寧靈性關懷人員培訓與宣導推廣」三年計劃,死亡與善終的議題日益受到重視,而善終的最佳定義「死而無憾、靈性平安」,就是靈性關懷工作努力的目標。

病患除希望身體獲得醫治之外,也需要全人的健康照顧,基督教史懷哲宣道會督導黃麗慧說「全人指的不只是身體,還包括心理、社會和靈性的關注。」好比患者會煩惱孩子托誰照顧﹖自己會不會一病不起﹖死亡又是什麼滋味?對臨終病人來說,靈性的需求尤其更應該被關懷。

「然而,靈性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有共通的概念。」她進一步說明,靈性是存在生命之中的正向能力,一如「靈犀相通」,是超越物質世界,和至高者連結的無形能量,因而體會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或許有人會把形而上的靈性關懷,和心理諮商、宗教信仰畫上等號,但台中光田醫院安寧病房關懷師羅文唎指出其中差異,「靈性關懷可以主動,心理諮商只能被動;靈性關懷延伸到來生,心理諮商則關注今生。」

面對生命的有限,談到死亡的苦痛,醫師和心理師似乎顯得束手無策。而信仰不足以應付人生所有的課題,因此病患的靈性議題也不會只有宗教。

「靈性關懷的重點,不在於身分而是內容。」黃麗慧強調,從事靈性關懷須經過系統化的訓練,且跨越不同宗教。

然而,台灣三個主要推廣安寧靈性關懷的機構,包括安寧照顧基金會、佛教蓮花基金會和基督教史懷哲宣道會都有宗教背景,她則表示,「因為這些單位都具有尊重生命的憐憫心,臨終病患,即使到最後一秒都要被尊重。」

但是有宗教背景的靈性關懷師出現在病房時,是否會被病人或家屬認為「又來傳教」,而心生抗拒?黃麗慧笑說,「生命本身會自然流露出內在的信仰,但也因此靈性關懷師才更須訓練,把自己的宗教信仰隱藏到無條件的愛與關懷背後,絕不強加個人思想和宗教觀。」

部立桃園醫院安寧病房關懷師李梅菁也說起一位老奶奶的故事,由於彼此有信仰的差異,因此當老奶奶問她「人死了會去哪裡﹖」時,她即順著老奶奶的思路反問「那妳想去哪兒呢﹖」

這一開端便有了溫柔的交流,原來是老奶奶對自己的宗教起了疑慮,因此再深入討論可行的方向後,老奶奶從此心安,開始邀她一起唱老歌。「沒想到的是,連唱老歌也深深安慰了家屬的心。」經過細問,才知老奶奶自生病後,因鬱悶焦慮,再也不聽最愛的老歌了,也難怪女兒會當場激動掉淚。


主持人: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傳媒創辦人​ 黃秀玲教授

來賓:
財團法人基督教史懷哲宣道會督導 黃麗慧 博士
台中光田醫院安寧病房關懷師   羅文唎
部立桃園醫院安寧病房關懷師   李梅菁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夕陽悲歌
過年期間,胡曰和一干好友小聚小酌。大家不能免俗的要問起年終獎金啦、有沒有調薪啦、各自的公司裡的...
市場訊息
巴菲特:手機簡訊增加車禍死亡率
美國車禍死亡人數在多年下滑後突然回升,令人訝異。兩家公司正調高保險費,以因應相關理賠支出增加的局面。...
市場訊息
宏泰人壽:善用紅包增值術 年年成長歲歲安 理財如理心 儲備一桶金
農曆春節來臨,大人們拿到辛勤工作的獎金,小朋友則開心地領到壓歲錢,春節紅包讓大人小孩都有現金在手的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