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情緒壓力真的會致癌嗎?電視節目【健康保險大家談】特別邀請心理腫瘤學專家與腫瘤科醫師,分別就罹癌前後探討癌症和情緒之間的因果關係。
二○一七年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方俊凱榮獲「國際心理腫瘤醫學會臨床傑出終身成就獎」,是亞洲第一位得獎者,目前他也擔任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心理腫瘤學」早自一九七○年發源於美國紐約,一九八○年代開始有心理醫師投入,成為腫瘤治療的配角。方俊凱強調,癌症治療主角仍是腫瘤科醫師,但在篩檢和診斷之初,若未投入心理專業協助,後續治療可能比較容易發生複雜而不幸的結果。
「由於癌細胞生長需要身體的環境,當情緒不穩,感到焦慮或憂鬱時,會使身體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狀態,大腦的血清素、多巴胺和色胺酸三個神經傳導物質下降。」換言之,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有助於放鬆心情,讓人感到愉悅,而腫瘤生長需要色胺酸等物質,因此罹癌者的色胺酸物質會降低,若是降低就容易沮喪、焦慮、失眠。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陳佳宏也說,人體有自主免疫力的防禦系統,癌細胞在一千隻以下尚可控制,若因情緒問題導致失眠,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形成惡性循環之後,更有助於癌細胞增生。他說,兩成癌症和基因有關,八成則為後天環境,如飲食、睡眠、生活作息和情緒壓力。以淋巴癌好發於二、三十歲年輕族群來看,除基因和菸酒之外,研究發現多與免疫力下降有關,可見念書、工作熬夜或睡眠障礙都可能造成影響。
總之,兩位醫師都認為情緒和罹癌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情緒越糟糕越憂鬱,確實和腫瘤的預防、生長和復發有所關聯。
主持人: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傳媒創辦人 黃秀玲教授
來賓:
馬偕精神醫學部主任/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方俊凱醫師 (左1)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國防醫學院副教授 陳佳宏醫師(左2)
編輯推薦 | ||
退休規劃 台灣人資產 近3成放現金
相較之下,受到投資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影響,台灣受訪者的投資意向在2013年第四季下降2點至-11... | 市場動態 全國保險日全民歡唱「保險愛我每一天」
「生命多奇妙 每ㄧ刻都珍貴
把握每個夢想 認真去追&nbs... | 調查&排名 7大指標檢視壽險公司負債占資產比
壽險業因為保險負債的存續期間長,加上過去銷售高利率保證的商品,導致必須承受再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