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利率不斷探底,又逢股市大好,身邊朋友都開始買投資型保單,真的有這麼好賺嗎?投資型保單算不算一種儲蓄險?
其實不只是你,許多民眾都對投資型保單有以下這些迷思,剛好透過這幾個問題來考核你的業務員,如果業務員沒有清楚告訴你這些風險,千萬要踩煞車!
迷思1 理財+保險一次搞定? 小心兩頭空!
聽說只要靠一張投資型保單,就能一次兼顧投資與保障,沒想到幾年後才發現,不僅投資虧錢,預計領回的年金金額也大縮水!落得投資與保障兩頭空!
【事實】既然投資型保單不是儲蓄險、也不是定存,當然不能「保證投資獲利」有多少,畢竟投資就是有機會獲利、也有虧損機率。此外,若投資績效持續低迷,不只投資失利,未來領取的壽險身故金或年金金額,也可能被侵蝕!
我們先以投資虧損的案例來看:
小瑜在30歲時躉繳200萬元購買類全委保單,假設投報率平均為-6%,如果中途未適時調整標的或減少配息的話,身故保險金10年來將大減108萬元,保單帳戶價值也從30歲的169萬,跌到39歲的61萬。
迷思2 專家代操 高配息率=高保證收益?
銀行定存利率目前僅剩0.84%,就算利息1%的狀態下,若想要每月利息達1萬元,至少需投入一筆1,200萬元資金放定存。但投資型保單只要躉繳200萬元,每月就能配息1萬元,配息率高達6%,真有這麼好康?
【事實】由專家代操的類全委保單常以「固定配息」、「每月撥回」來吸引消費者,這與定存或儲蓄險的保證收益不同,且風險更大。所謂的配息率,是建立在「平均投資報酬率達一定水準」的前提下,一旦投報率低於配息率,投資帳戶價值就會下降,連帶讓身故保險金或年金也跟著縮水。
我們再以投資賺錢的案例來看:
30歲的小瑜躉繳200萬元購買類全委保單,雖然有固定配息5%,但假設投報率也是5%的情況下,每期收到的配息金額也會以數十元之差,慢慢減少,而帳戶價值及身故保險金都會跟著遞減。若正逢景氣衰退,投報率更低、甚至為負值的情況下,保價金及保險金也會縮水得更快。
迷思 3 月繳千元當存錢 投資型保單是儲蓄險?
聽說每月只要繳5,000元當作儲蓄,就能買到200萬元壽險保額,帳戶的錢還能隨時提領,投資型保單真有這麼好康?那不就是一種儲蓄險?
【事實】儲蓄險期滿後,保險公司就會連本帶利給付保險金;但投資型保單的績效無法掛保證,投資有賺有賠,盈虧風險由民眾自負。
以一張年繳15萬元、6年期的利變終身壽險(儲蓄險)為例,第3年解約只能拿回31萬元,比當年累積保費44萬餘元還要低;但若等到第6年期滿後解約,就能領回90萬餘元,高於總繳保費的89萬餘元。
而投資型保單則不同,就算持續繳費很長一段時間,只要帳戶長期虧損,都可能讓身故保險金或年金縮水,因此風險比儲蓄險更高,必須謹慎購買!
簡單來說,儲蓄險只要不提前解約,就不會虧損本金,因此被稱為「類定存」;但投資型保單盈虧自負,一旦績效不佳,可能落入「投資與保障兩頭空」的窘境。
編輯推薦 | ||
調查&排名 第21回最佳產險公司《得獎名單》現代保險雜誌企劃執行的第21回「千大企業產險購買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結果出爐,本刊根據調查結果頒發「保... | 財經時勢 和泰蠶食車險大餅 業者訴苦:各家都受傷!
【本文重點】和泰汽車自2017年跨足產險業至今,車險市場前段班並未大洗牌,但... | 財產保險 載「妹」自撞落跑 車損險怎麼賠?日前凌晨2點多,新北市新莊區的中山高架道路,發生一起黑色轎車自撞水泥護欄,左車頭整個凹進去,保險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