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產險業踏入醫療險之前…
文/黎曉英 | 2004.02.01 (月刊)

在一個腎臟科病房外,兩個病患家屬正在交換經驗,其中一位問對方為什麼住院住這麼久?何時可以出院?那位中年婦人理直氣壯地回答說「我們有保險啊!看我們愛住幾天就住幾天啊!反正他現在也沒在工作,多住就多領……」

雖然不喜歡住院的人佔大多數,但是從這位家屬這樣自然的回答,就不難理解何以健保給付年年攀升,又何以一度因終身型保單推出而大賣的醫療險,如今卻成為許多壽險公司的痛腳。

以最近3年來看,醫療險的給付金額從89年的230.5億增加到90年的305億,成長率高達32.2%,遠超過當年度保費收入22.2%的成長率。91年醫療險理賠金額再增加到345億,較90年增加13.2%,雖然低於同期的保費收入成長率16%,但醫療險的理賠頻率居高不下,不僅造成給付金額逐年增加,也增添保險公司的業務員、理賠人員等不少工作,更因經常必須做比較深入的調查,而導致與保戶之間的不愉快,甚至引發理賠糾紛。

由此不難理解,何以曾大推終身醫療險的公司在一兩年內紛紛停售或限制投保條件。92年醫療險的初年度保費收入衰退7.6%,在84年健保開辦後,商業醫療險幾乎年年以兩位數字成長的榮景,短期內應不復可見。

日前報載財政部送行政院的保險法修正草案,已列入產險業可以經營一年期以下的團體醫療險,這對企業保險規劃的方便性,或對產險公司經營上的多樣化,都是好消息。

然而以包裹式承保某一個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的醫療險,一方面保費便宜,但另一方面卻因為未能逐一做健康篩選,因此給付金額十分可觀。

以近3年為例,89年團體醫療險的保費收入約30億,給付金額27.8億,損率為94%;90年保費收入為34億,給付45億,損率達131%;91年,保費收入56億,給付47億,損率為84%。這樣的損率頗值得想要踏入醫療險的產險公司重視,尤其若產險業只能承做團體醫療險而不能經營個人醫療險的話,壽險業應該不會吝於歡迎產險業加入,但是產險業的危險逆選擇恐怕很難避免。

未來產險業可以經營的若只是「團體」醫療險的話,產險公司貿然進入,恐怕未必是好事。主管機關開放產險業經營醫療險的美意,只有在公平合理的條件下才能落實,否則只賣「團體」醫療險,恐怕會讓沒有「個人」醫療險平均不到30%的損率來做互補的產險公司,走向不可知的險境。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童綜合醫院:「熱血護士」義行受讚揚 公路警察局到院感謝
任職於童綜合醫院加護病房的26歲護理師蔡元婷,2月3日從台南開車回臺中梧棲的醫院宿舍途中,在國道上目...
財經時勢
台保險業五大風險 多和低利環境有關
資誠PwC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昨(17)公布「全球保險業風險調查報告」,揭露保險業面臨的風險,本次列出...
市場訊息
蘇黎世產險:流感疫情延燒 保護幼兒高危險群 「保健御守」專案 提供寶貝安心保障
流感疫情迅速延燒,根據疾管署公佈的資訊,在今年一月到三月初,已新增四十二名流感死亡個案,自去年七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