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2020年全球金融市場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急凍,美中對抗加劇及美國總統大選變數等多重考驗。然而在全球央行聯手QE注入市場流動性,加上疫情加速遠距科技應用的發展,使得全球股市在歷經三月份的崩跌後,仍能重拾漲升動能,部份股市甚至再創歷史新高,經歷驚濤駭浪的一年。展望2021年,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認為,在景氣復甦、市場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債券利率下檔空間有限的環境下,國際資金有機會重回新興亞洲市場,台股在半導體產業為首的電子科技產業成長前景持續看好下,有機會續創新高向14,800點挑戰。
全球景氣復甦確立 新興亞洲為先鋒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其中疫情又以美國、歐盟、拉美地區及印度最為嚴重。相對之下,新興亞洲地區的中國大陸、南韓、東南亞及台灣等地區,防疫政策效果較佳,疫情也得到穩定的控制。而防疫的成效也反映在經濟成長的表現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資料顯示,全球經濟2021年預估將由2020年的衰退4.4%彈升至成長5.2%,全球名目GDP更將突破91兆美元,再創新高紀錄。不過若進一步觀察各主要經濟體表現,美國、歐盟地區及印度2021年的經濟成長幅度都尚無法填補2020年的衰退幅度;然而包括中國大陸、南韓、東協五國及台灣的經濟成長力道卻都相對強勁,中國大陸與台灣更是少數在2020年經濟仍能維持正成長的地區,新興亞洲地區無疑將成為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所在。
市場流動性充足 殖利率下檔有限 資金將由債轉股
2020年全球央行聯手大力推行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全球央行資產合計總額快速增加至逾21兆美元規模,較2019年底大幅增加超過四成。央行聯手放水,也使得主要國家的公債殖利率快速下滑,甚至出現負利率,造就債券市場的大多頭行情,也吸引市場資金紛紛湧入債市,資金不斷推升債券市場需求,連帶推升全球負殖利率債券規模再度攀升,來到16.5兆美元水準,接近2019年的高峰水位。在公債殖利率已接近零息甚至負利率的低檔環境下,固定收益產品的資金投報率已沒有太大的提升空間,加上明年景氣確立復甦的情況下,債券殖利率更難有再大幅下滑的空間。因此研判,在2021年經濟彈升,市場資金持續寬鬆的環境下,資金有望由債轉股,投向科技成長股。其中新興亞洲地區的科技股,具備經濟復甦且科技產業成長動能強勁的利基,將有機會重獲國際資金青睞。
美中對抗 將有利科技產業發展
自2018年起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開始進行一連串貿易關稅戰,後來更升級至科技封鎖禁令,藉以削弱中國經濟與科技的快速成長,其中又以對華為5G的禁制令衝擊最大,試圖降低中國對美國在全球經濟及科技主導地位的威脅。由於5G是智慧物聯網(AIOT)的基礎建設,因此5G的發展進度將是後續各項新興科技產業的應用發展關鍵。面對美國在5G的科技封鎖而陷入「卡脖子」窘境,中國大陸在其十四五規畫中,著重在半導體、新能源、通訊及航天科技上力求突破。並加速其5G的基礎建設進度,由於5G的三大功能:高速寬頻、大規模物聯網及超低延遲可靠網絡,需要完整的5G基礎建設才能完整實現。可以預期隨著美中雙方爭奪科技主導權,雖然可能導致一個世界兩套標準的美中分流,但在美中各自較勁,加速發展5G等新興科技的政策下,將會有利科技產業持續進步成長。
經濟成長動能強勁 科技供應鏈競爭力提升 台股2021上看14800
台灣2020年同樣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不過受惠於防疫管控得宜,及美中對抗的轉單效益,2020年經濟成長率仍能維持1.56%的正成長,相較臨近的日本、韓國及東協五國,甚至中國大陸,表現相對亮麗。展望2021年主計總處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將進一步躍升至3.92%,名目GDP更將突破20兆元新台幣。
近年來推動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在於民間投資的持續增長。台灣近十年大力投資半導體及電子零組件產業,製造業自2009年以來每年投資金額穩定成長,由2009年的7800億到今年將可突破1.5兆新台幣,而電子零組件(含半導體)的投資比重,更是由59%提高到64%。半導體及零組件產業競爭力提升,帶動台灣由硬體代工經濟轉型成為科技關鍵零組件供應鏈,在全球科技供應鏈角色愈形重要。在美中兩大強權競逐科技主導權的環境下,台灣以半導體為首的電子科技產業有機會在美中分流中獲益。
今年外資前十月賣超台股逾七千億元,展望2021年,由於景氣復甦,債券殖利率下檔空間有限,加上弱勢美元及科技產業將維持成長,預期國際資金可望重回新興亞洲市場,台股外資買盤可望回歸。從全球經濟復甦、台灣的半導體關鍵零組件產業成長及全球資金潮的效應,富邦投顧樂觀預估 2021年台股加權指數有機會再創高峰向上挑戰14800。整體台股股價淨值比(P/B)區間預估落在1.6~2.1倍水準,對應指數高低點位約在11000~14800點區間。
類股選擇方向,以環保綠能(E)、半導體(S)、5G產業(G)及低基期景氣循環股(C)加上高殖利率績優股,四大主軸做為輪動操作的標的。
陸港股科技股比重持續提升 上証綜合指數2021年區間2,900-3,800
中國大陸官方在十月底推出了十四-五規劃,作為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綱領。十四-五可概分為三大面向,擴大內需消費的「雙循環」、加速產業競爭力的「科技自主」及搶攻新能源商機的「綠色發展」。這三大面向與2020年推出的「新基建」政策擘劃的5G、大數據中心、工業物聯網等七大項目相輔相成。再加上自2019年上交所推出科創版後,科技股占陸股市值比重不斷提升,可以看出中國大陸政府透過資本市場扶持科技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另一方面,近年來在香港新掛牌的大陸科技股及獨角獸越來越多,目前港股前十大權值股中,大陸網路科技股佔有五席,而這五家網路科技公司市值更占整體港股市值逾1/3,已經取代傳統的地產、金融及電信公用事業股票,成為港股市值最重要的族群,港股與大陸科技股的連結日益加深,已出現明顯的結構轉變。從陸港股的科技股市值比重不斷提升,加上中國大陸推動的十四-五規劃,可預見科技股未來幾年仍將是陸港股的市場主流。就上證指數來看,以中國GDP、陸股市值及上證指數股價淨值比(P/B)區間綜合分析,預估2021年上證指數P/B評價區間將處於1.3~ 2倍水準,對應指數高低點介於2,900~3,800點區間。
關於2021年陸股投資佈局,富邦投顧建議,聚焦新能源、新基建、科技自主供應鏈及內需消費板塊,並以產業龍頭指標股為首選。
附表一、2021年台股聚焦:環保綠能、半導體、5G及景氣循環、高殖利率股
環保綠能(E) |
電動車、電源綠能 |
半導體(S) |
晶圓代工、IC設計、第三代半導體、被動元件 |
5G(G) |
網通設備、載板 |
景氣循環及高股息殖利率(C) |
低基期的塑化、鋼鐵及航運 獲利及配息穩定績優股 |
附表二、2021年陸股聚焦:新能源、科技自主、新基建及消費板塊
新能源 |
電動車、風電、光伏 |
科技自主 |
芯片、第三代半導體、軍工航太 |
新基建 |
5G網通、資料中心、物聯網 |
內需消費 |
城鎮化、醫藥、汽車家電 |
資料來源:富邦投顧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北醫聯醫:骨質疏鬆症用藥安全根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資料1,台灣將在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即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全球股市喜迎9月開學潮 美股佔上風 亞洲股市異軍突起時間即將邁入9月,正式進入開學旺季,根據歷年經驗,每逢全球開學季,總能掀起內需消費潮,啟動下半年第一... | 人壽保險 「保證獲利」 DM說了算?保險糾紛又一樁!一名戴姓男子誤信壽險公司廣告DM的投資範例試算,以為「保證獲利」新台幣667萬元,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