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單親的賴佳昇在大學畢業前夕,因一場車禍不幸往生,他的父親前幾年才因胃癌過世,同學去參加葬禮時,賴媽媽無助的說「下半輩子誰來養我啊?」一語道出許多失去至親家屬的心聲。
許多人篤定一輩子單身,有些人則是被迫成為單身;另有因工作分居兩地的「類單身夫妻」,這些看似「有伴」實際上卻「一個人」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加上離婚、喪偶等非預期因素,「獨居時代」已經全面來臨。
統計顯示,北歐國家如丹麥、挪威、芬蘭、瑞典等國獨居比例高達四十%以上,最長壽的國家日本則有三十%的獨居人口,美國有七分之一的人獨居,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獨居人口的比例也有上升,2014年的今天,越來越多人選擇一個人生活。
五大因素,造就獨居時代
單身對人口結構產生巨大影響,最直接的改變就是加速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現象。
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教授楊文山在一場人口結構與政策研討會上指出,台灣非婚同居的人口約占適婚族群十%,雖然低於法國五十五%、瑞典五十%、美國四十五%,但在華人社會女性生育通常在婚姻狀態下,同居不婚即意味著不生。
經濟結構及社會網絡改變,使人類從群居逐漸走向獨居,從婚姻走向單身。精神科醫師李光輝分析,形成獨居時代有下列幾個成因:
一、第二青春期:
部分三十五歲以上的未婚男女,有所謂「第二青春期」的現象,雖然已經有份安穩的工作,也有不少人生經歷,但卻不願意進入婚姻定下來,也可能不斷地換伴侶,嘗試人生第二次的青春經驗,也是一種「一個人」的現象。
二、都市化:
在過去,純樸的年代,鄉下人只要一做什麼事,全村的人都會知道,而且同質性高,不會標新立異,不像現代都市人多為異質性,做什麼都要跟別人不一樣,而且個人主義抬頭,注重隱私,喜歡個人空間,像台灣就數台北市的獨居人口最多,有四十萬戶以上、比例高達三十二%,所以城市是所謂的「獨居搖籃」。
三、網路趨勢:
社群網站及通訊軟體崛起,智慧型手機也幾乎人手一隻,即便在家一個人,也可以上網或用手機跟別人聊天,雖然形式上是一個人,但卻可以用虛擬的平台,跟其他人甚至是一群人互動,滿足了自身的社交需求。
四、長壽:
隨著醫療的進步,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兩個人最後也會變成一個人,此時若身邊沒有子女的陪伴,很容易產生獨居老人的社會問題。
五、便利性:
李光輝說他自己也是單身一個人,之所以搬到北投,就是因為當地有「北投機車隊」,一通電話,就可以幫忙買東西、寄信、宅配外食,不用出門也可以享受到住家附近的資源,更何況在台灣,便利超商到處林立。
單身,遭政府歧視?
整體資源造就一個人愈來愈容易生活,然而台灣社會、文化、法律、甚至健保或稅制上,卻處處可見歧視單身的政策。以二代健保而言,將過去按家戶人頭的計費方式改為家戶總所得計費,其中又以單身高收入者負擔的健保費用最高,不盡然符合公平原則。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為了推動二代健保,甚至對外表示,如果覺得二代健保對單身人士不利,那表示單身的人應該成家,更何況單身的人比較容易得精神病。
此外,由財政部與八家公股銀行搭配推出的「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育嬰津貼等社會福利制度的規劃,都有歧視單身、懲罰單身的問題。
以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而言,政府只提供願意結婚的青年人購屋優惠貸款,卻遺忘了單親家庭、單身不婚、離婚、喪偶等人的購屋需求。
無牽無掛,享受一個人
除了外界歧視,一個人所要面對的課題很多,如何耐得住寂寞、安排自己的生活、拓展交友圈,一旦選擇不結婚,還要擔心老後醫療照顧的問題。
然而人活著,都是先處於單身狀態,後來才進入婚姻、有伴侶有狀態。而且,除非能夠和另一半白頭偕老,而且還能在同一天一起離開人世,否則,絕大多數的人,一定都會經歷單身狀態。
面對必經的獨居過程,解決醫療及生活開銷問題,建立志同道合的生活圈,一個人也可以逍遙又快樂。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寒流來襲 少吃多動避免腦中風
天氣寒冷,許多人不知不覺過度飲食,除了使體重增加,血液中的總膽固醇也會飆高,如不設法控制,容易... | 市場訊息 美亞產險:AIG宣布出售台灣個人保險及中小企業保險業務予南山人壽 AIG 美國國際集團 (NYSE: AIG) 今日宣布,AIG與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協議,預... | 退休規劃 從現在看退休後的自己
退休制度是一個比較傾向社會公共事務的制度,不單單只是個人的退休問題,因此民眾退休之後衍生的相關... |